雷军的3个成长心法

雷军一直在成长。

PC和互联网时代,他带领金山研发爆品软件,让公司走向IPO。

移动互联网时代,他创立小米公司,手机出货量做到全球前三,他本人也成了首富的有力竞争者。

他并非没有遇到过困难。

金山时期,他带头投入大量资源花了3年时间打磨出的办公软件“盘古”,本想大卖特卖,结果血本无归,把公司送到了悬崖边上;

小米手机从2011年发布开始,3年内就实现了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销量,但是随后遇到困境,2015年手机销量下滑,而“世界上没有一家手机公司在销量下滑后还能逆转”。

但是这些困难他都克服了。不仅克服了,每一次克服之后,他的商业哲学都能进化到新的维度。《小米创业思考》中清楚地记录了这些故事和他的进化历程。

但是,这些不是我们今天关心的重点,因为它们都是结果和表象。

我们关心的,是那些促成这些结果的原因以及这些表象之下的本质,也就是雷军的成长心法。因为只有这些东西具有普适性,可以拿来复用到不同的个体身上。下面是其中的三条。

01

像没有明年一样去学习

雷军出生在湖北省的赵湾村,是个典型的小镇做题家。高考报志愿时,因为想跟好朋友学一样的专业,所以报了计算机。进入武汉大学后,他很快就爱上了计算机编程。

一方面出于喜欢,另一方面出于自己的上进心,雷军想尽早把学分修够,这样他就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的事情了。经过一番研究,他发现学校安排的三年课程,并非是必须三年修完,如果每门课可以顺利通过,提前修完也是可以的。

于是他决定要提前一年修完三年的课程。

课表可以安排得慢慢的,社交时间、休闲时间都可以挤出来,这样就能学好理论课。但是计算机编程,只有理论知识是不行的,还得有足够的上机时间去做上机验证。但是每个人的上机时长又是固定的,每天只有那么一小会儿。因为那个时候的计算机属于稀缺资源,学校也没有多少。

于是雷军想了个办法。他在纸上画出一个完整的键盘,在上机之前,他就先在纸键盘上练习输入程序代码,练到输入得非常熟练为止,这样他就能在有限的上机时间内多测试一些代码。

就这样,他真的做到了两年时间修完三年的学分,而且对编程的热爱有增无减。他在《小米创业思考》中回忆道:

我顺利考进了武汉大学,开始了我的程序人生。我发现,写程序真的是我所遇到的最幸福的事。写程序就像写诗一样,需要想象力,需要有简练的表达能力和构建世界观的能力。出色的程序,就像诗一样简洁优雅。我把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写程序上。

事实上,他不仅提前一年修完了学分,而且自己有门课的课程作业写得太好,以至于被任课老师增补进了计算机教材。

修完学分后,他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继续编程。有时候是帮别人编程赚点钱;有时候是开发国内最早一代的杀毒软件,比如《免疫90》;有时候甚至也写加密软件,比如《BITLOK》等。他的第一桶金也是由此而来。

这个阶段,雷军遇到了金山公司的文件处理软件WPS,并且非常喜欢这款软件:

第一次看到它时,我不敢相信这是中国人写出来的软件,水平之高让我非常敬仰。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我尝试对它进行反编译,实现了破解,顺便加上了一点我认为有价值的功能进行改良。

这一改良不要紧,命运的齿轮就此开始转动。WPS的编写者、金山的创始人邀请他加入金山公司,他就这样成了金山的第6号员工,也开始了自己的互联网征程。

小结:

学习就是这样简单又神奇,如果你今年就把明年需要学的东西给学了,那么你明年不仅会变成更优秀的人,还能有更多的时间做更重要的事情。

02

像没有壁垒一样去模仿

雷军像海绵一样,不仅模仿同行业的科技巨擘,还打破边界和壁垒,向零售行业学习先进经验。因为他相信,行业各有不同,但是商业的本质是相同的。

乔布斯

同行业内,雷军最让人耳熟能详的模仿对象,自然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了。

雷军在武汉大学读大一时,通过《硅谷之火》这本书了解到了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史以及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创业者。最让他难忘的,就是创立了苹果公司的乔布斯。

雷军从乔布斯身上学到了很多。比如要创立一家伟大的公司,要打造最伟大的产品,要注意产品的简洁和美观,要保持专注……发布会要穿黑色上衣和蓝色牛仔裤(不是)……所以雷军又名“雷布斯”。

相比之下,不那么为人所知的,是雷军向谷歌和Costco取的经。

谷歌十诫

2004年,在不得已卖掉卓越网之后,雷军开始总结卓越网的经验教训。他一方面复盘卓越网的所有重要决策,另一方面“带领金山的团队重新学习‘谷歌十诫’”。雷军在总结小米公司的“极致”文化时这么说:

我首先想到的是“谷歌十诫”,我当初曾要求金山的每一位员工都能背诵。时至今日,我还能很轻松地背出来。这十条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和“仅仅优秀是远远不够的”。仔细揣摩一下,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从谷歌搜索到Gmail,再到谷歌地图等,当年谷歌几乎每个产品都让用户癫狂——因为极致。

Costco

雷军想把顾客当作朋友。因此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当给朋友推荐一个东西时,如何体现出自己的诚意?他的答案是八个字:感动人心,价格厚道。

但是,这条路雷军走得很孤独,也没有找到可以借鉴的前人经验,直到遇上Costco。

2012年雷军跟金山高管一起去美国开会,美国毕业的时任金山CEO一下飞机就直奔Costco,其他同事经他推荐也都去买了很多东西。雷军也忍不住好奇,去Costco参观了下,结果收获颇多。

后来雷军对Costco展开了细致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家真正伟大的公司。而这一切,都源于创始人定下的几条简单的规则:

第一,任何商品都要经老板亲自用过认可后才能上架卖。

第二,任何一个品类的商品只有两到三个选择,所有SKU(存货单位)加在一起只有4000多个,不让用户为了选择而头痛。

第三,任何商品毛利率不超过14%。如果要超过,需要董事会批准,但创立以来就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

雷军把这三条规则总结为以下几个字:帮用户做精选和克制贪婪。后来雷军在小米上市之前给公司定下一条规矩:硬件的综合净利润率不超过5%。这里面可以清晰地看到Costco的影子。

小结:

模仿同行业的伟大公司不难,难的是打破思维局限和行业壁垒,从其他行业的伟大企业那里借鉴伟大做法。

03

像没有明天一样去工作

雷军是互联网行业有名的劳模。

他曾在一次采访中透露,自己是6点起床,7点到公司,晚上11点左右下班,有时候会干到12点。这么算来的话,基本每天是工作14个小时。

更离谱的是,他每周工作七天,全年无休。这样工作的话,确实很容易没有明天……

但是就像很多工作狂人都说过的那样,要找到你热爱的事情,然后终身从事它。这样你每天醒来不会意识到自己要去工作,你是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巴菲特就是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情——投资,所以他在80多岁时,还说自己每天是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但仅仅勤奋并不能达成目标,雷军也对自己的勤奋进行过反思。根据小米公司传记《一往无前》的讲述,在创立小米之前,雷军曾对自己的合伙人刘芹说:“我现在最不相信的就是天道酬勤。

他反思自己在金山和卓越网的经历,辛苦地当劳模并不能创造伟大的企业。

他最终认识到正是方向不准确的勤奋和在准确方向的慢速行动“耽误”了自己和两家企业,以至于险些错过互联网时代。他1999年去美国考察时就注意到了谷歌,回国后写了篇文章详细介绍谷歌的新锐模式,但是他没有在这个方向深入行动。

他开始认识到,识别和把握趋势的重要性。只有勤奋是不够的,顺势而为和勤奋缺一不可。

如果把雷军比作一个操作系统,他最厉害的地方不在于系统的初始能力,而是系统的持续迭代能力。遇到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多数系统会变得脆弱,甚至崩溃,但持续迭代的系统会因挑战而变得更强。

小结:

热爱,才不会累;持续迭代,才能成就卓越。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