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大赛2》开播,马东禁止入内?

《喜剧大赛2》开播,马东禁止入内?
2022年09月23日 20:09 DoNews

作者/朱婷

运营/小饼干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今晚开播。

在此之前,节目组官宣了组委会阵容和25组参赛选手。

——马东、黄渤、于和伟、李诞、那英,4+1模式。

——胖达人(土豆、吕严)、加盟送好礼(郭嘉轩、李秋盟、郝连英杰)、小心打雷(隋鑫、雷淞然)、少爷和我(张哲华、鑫仔)、九口人(罗圣灯、苗若芃、张呈)、酷酷的天放(酷酷的腾、天放)

——某某某(张维伊、左凌峰、刘同)、阿奇与阿成(郭耘奇、谢泽成)、壮哈兄弟(帕赛、杨映宇)仕可而止(周可人、周仕麒)、张张包(张铭轩、张艺文)、美味锅贴(郭秦秀芝、朱美吉、扈帷)

——李逗逗、马卜停蹄子(马旭东、卜宇鑫、王子傲)、张牙吴爪(张悦驰、吴亚衡)、偶耶(刘奕斐、易适雨、李胜昔、庞达、曾梦莎、高奕然)、飞扯不可(朱毅、张丹槟、张大蹦)、小婉管乐(张小婉、管乐)

——老师好(刘change、松天硕、宇文秋实)、姐尽全力(马卓君、孙书悦、姜牟远健)、又一轮(张祐维、闫佩伦)、黑宝兄弟(许远驰、刘一君)、抱金砖(娜娜、曹雪松)、嘉大晔大(张晔子、魏嘉诚)、译森正气(王森、胡之译)

四个入坑位:“有大病坑”、“有生活坑”、“是新的坑”、“有情感坑”。寓意每一位入坑的你我都可以在这25组参赛选手的作品中寻找共鸣。

首期节目中亮相的《排练风云》《黑夜里的脆弱》《虎父无犬子》等作品,率先在市场上引起热议,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以下简称《喜剧大赛2》)的开播开了一个好头。

热度、口碑、作品、爆款、黑马……似乎所有人都在等着《喜剧大赛2》,救一救今年的综艺市场。

而这也正是马东担心的问题,尤其是在节目播出后的第一个阶段:如何丝滑地让大家暂时忘了第一季,专注第二季内容?

当然,并非是因为他们对于第二季内容没有信心。

细想这其实也是所有综艺IP在面对下一季时共同的困境,且越是起点高的节目,越是难。

逻辑在于,大众往往会选择将第一季最终出圈的、活跃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的作品同第二季刚开始的作品进行比较。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跨时间、跨赛段的不对等类比。

但作品需要审视,大众拥有表达权,所以,马东说:多多关照。

空杯,然后装水

关于《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上一季有多成功,这一季就有多期待。期待的背面,更是对米未对节目组的挑战。

据马东透露,第二季的创作过程从上一季还没结束便开启了。

前期是选角。

今年节目开放了编剧参赛,报名人数超过5000人,其中,演员3800人左右,编剧1800多人。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周期,最终选定官宣的25组选手。

米未有自己专门的选角导演团队,他们的工作是负责把人选出来,录制启动后他们就不管了,开始去选下一波人。“他们现在在干嘛?在选明年《乐队的夏天》的选手”。

即便如此,马东仍然表示报名人数超出了想象。

他分享了一个有趣的小现象:报名表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填的地址都住在东三环—东五环之间,“这一带可能是大家梦想的发源地吧”。

有了人,但先不着急装水,马东认为得先空杯。

如他所言,这些演员有很多是看了第一季节目来参赛的,他们或多或少都带有对于第一季的想象和预测。“那样好笑”、“这样讨喜”、“和成绩不错的弄得差不多应该就行”……更具象化些来看,譬如:“CP”,选手不自觉地就会想“我去弄个CP”。

但是,创作这件事的美妙之处就在于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永远不知道发生什么。

核心的点在于:不论是参赛的演员还是导演组,都应该一起打破这种所谓的“固化”思想。“我们一直和公司的内容生产团队讲的都是:忘了之前的事,做好现在的节目。”

环环相扣,装水的挑战给到导演组。

所以是要逼自己忘记所谓的流量密码?马东认为倒也不必。

就好比“皓史成双,他们第一个赛段时也并非直接晋级,而演员往往需要正反馈去建立自信,也需要时间和作品来层层递进。王皓、史策在后面的创作中越来越顺,创作动力一直保持的非常饱满,除了编剧贡献的智慧,也少不了两个人自己的生活阅历、想法等,这就是第一季想要达成的“共创”精神。

导演组对于创作者来说,更多是顺理成章,推波助澜,而不是一开始就去预设什么是流量密码。“今天市面上太多的综艺就是因为有太多的套路,譬如:我要一个流量密码,我要一个话题突破点,我要出圈。这些词听起来都对,但这些词听起来又都很可疑。”

马东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深谙其中的圈套。“它本质上是创作规律的一环,是一个结果,但如果把它当作一个起点去追求的时候,整个节目可能就要出问题了。这是我们一直反对,或者说一直提醒自己不要陷到这个套路中去的点。”

嗯,忌本末倒置。

这不是米未想要的

米未研究了三四年,才下定决心做《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做第一季的时候,就决定做第二季、第三季,即便做砸了也会继续做。“周期可能有所调整,但我们会坚持在这一条路上走一走。”

聊回第二季,马东否掉了“升级”这个概念,他更愿意用调整和变化来形容一档节目。

在他看来,一个好节目不需要升级,不是非得一步一个台阶往上,那上完台阶了呢?是不是还得掉下去。

“我觉得是得把已有的、好的东西保持住,把不满意的东西通过复盘不断优化,让节目变得更好。” “不依赖腕儿,不依赖权威,我们要的就是普通人有这个意愿,有足够的时间去做投入,就能产生好作品。”话音未落,马东接着说道:“当然,这不是米未的发明,而是国外在sketch这件事上长时间积累的经验。”

譬如:共创,是米未做喜剧的起点,是做这种类型节目一个好的方法论,所以,第二季也会持续贯穿。确实,这个方法论是对的,那就没有理由不坚持用。

当然中间会有调整和变化,也许是赛制、也许是人。因为观众需要看到新的东西,而节目组需要尊重观众。

在《喜剧大赛2》25组演员中,也有老面孔,但不多。

面对新老演员的比例问题,马东认为需要严控。

“你们口口声声说你们要的不是喜剧明星,结果出来的全是老面孔,啥意思?打脸。”

这不是米未想要的。

“第二季肯定是一个新面孔的舞台,但老面孔有新样子,我们也不排斥。”前提也需要双向选择。土豆、吕严不得不回归,因为他们迷恋和观众的沟通,享受剧场表演,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还有新的创作力。

顺势聊到是否存在人才枯竭的阻碍。在业内看来,去年节目的出圈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个行业积累了太多的人才,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恰好成为了一个出口。所以,人和节目都被看见了,但这个行业的生态要如何构建与延续?必然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马东表示第一季时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乐观的发现是,喜剧赛道的人才贮备量在供给侧相对充足,如果和乐队、辩手相比较的话。辩手需要长期训练,乐队更是,一个好的乐队需要10年、15年,才有可能有被广为流传的歌曲。很不容易,时间成本很高。

但会不会枯竭?短时间内会不会有更多人进入?马东说不敢去预测,而乐观的点在于他们相信人群中,一定有人天生就是做喜剧的。“米未要做的就是去看、去选、去给他们提供一个舞台。”

马东禁止入内

一个有意思的发现,在米未的展演厅,白纸黑字写着:马东禁止入内。

和台上台下的人一样,马东也是在正式录制时首次看演员们的作品。

这是导演组的要求。

马东认同,这样他在现场给出的反应才是准确的,一手的。

他自嘲自己在节目录制时,总是笑的稀烂,看了预告后觉得应该减减肥了。(笑)

笑完之后还是得回应媒体犀利的提问。

“好久没有看米未的节目,一年磨一剑,目前看是OK的吗?”

马东:OK。

如此笃定的回答背后源自因为米未的内容底气。从《奇葩说》开始到《乐队的夏天》再到《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随着网综一起成长的米未,已然成为口碑综艺的代名词。

引用马东的回答,他说米未做节目是竖着做的,没有年的概念,可能会计会有、市场会有。

“但我们尽量在去年化。”一个节目做完了,团队进入聊天期,复盘、哭、玩,调整好进入下一个。他自诩米未是一家小公司,工作人员是一群匠人,大家在一起做喜欢做的事情。“某种程度上来说,公司只是米未的存在形式,米未没有谁说了算,大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有机体。”

所以,在做节目这件事情上,米未的车轮选择竖着跑,马东认为这比横着跑要划算的多。

米未有一个内容方式——聪明的头脑X足够长的时间÷节目数量=节目质量。“我们有足够多且聪明的导演团队,愿意投入足够长的时间,他们相乘除一是一个划算的事情,除二内容就会被稀释,除四可能就等于死。”

诚然,今年的综艺市场,肉眼可见地不理想,客户收缩预算亦是常态。

但,《喜剧大赛2》的招商,依旧很能打,俘获了京东、999感冒灵、博世、Intel、别克、度小曼、三星、QQ星等新老客户的青睐。对于平台产生的广告收入显然比第一季还要高。

想来,这也是米未的另一层笃定,因为,市场(品牌)对于好内容是认可的。

以上。

整场对话发生在节目播出前的媒体看片会上,进入尾声时,大家邀请马东预测这一季会火多少组喜剧演员?

他反问媒体的预测,随机又一本正经地说道:“我们一共25组,淘汰一轮后剩下12组左右,怎么也会有12组吧,和上一季差不多。”(笑)

回答很马东。

图源:微博、豆瓣,侵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