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布斯榜单到微博大V造假 呵!都是看破不说破的业界潜规则

从福布斯榜单到微博大V造假 呵!都是看破不说破的业界潜规则
2019年10月18日 20:13 丁道师

近期,有两起关乎数据争议的消息引发了各方关注。

我们先来看第一条新闻:2019年10月16日,“微博大V转发0转化”事件发酵。某企业与蜂群传媒合作,通过后者旗下博主“张雨晗YuHan”账号进行产品推广,然而微博视频360万次播放,1200多条评论,8000多个点赞,店家卖出商品却为0。

还有第二条新闻:2019年10月17日,福布斯中国推出了最新的30岁以下精英榜(30 Under 30),选出了600位30岁以下活跃在中国的创业和行业创新者。有业界人士戏谑“身边认识的人基本都上榜单了”。

这两条新闻前后脚曝出,虽然新闻类型不一样,但都引发了类似的关注和争议。不少网友义愤填膺,痛斥这些为虚假数据或者存疑榜单提供温床的机构和平台,认为这些平台的不作为或者乱作为,才造就了今日的榜单经济的繁荣和媒体生态的畸形。

事实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数据经济和榜单经济的需求与供给,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我之前在《反思数据造假》一文中提到一个场景:

嗡嗡嗡...插座通电后,在一间间厂房和办公室内,几万台手机同时启动。 随着这几万乃至几十万几百万台自动控制的手机运行,在北京、在上海、在深圳、在中国各地出现了一篇篇10万+的微信阅读文章、诞生了一个个注册用户破百万的APP、孵化出了一家家交易单动辄过万好评动辄99%的电商公司。

伴随着这些虚假数据的出现,一个营销微信大号获得了广告主几十万的投放、一家交易额几乎为0的二手车交易平台获得巨额融资、一部质量低劣的电视剧获得300亿播放量。

我之前在《福布斯、胡润等榜单的公信力怎么缺失的?》写过:

上个世纪,如果哪个中国企业家能登上《时代》封面或者入选福布斯、财富等榜单,是一件至高无上的荣耀。到了今天,我们发现“周边认识的互联网创业者,基本上都上过各类福布斯、胡润榜单” 。什么“35岁以下的创业者榜单”、“40岁以下的40位精英”、“30岁30佳创新者”等等层出不穷。

然而,这几年全球主要的几大榜单进入中国后,都依托中国的国情需求,做了一系列的“创新”,得以让大量的人进入了榜单。然而物极必反,各类榜单的泛滥也让我们的读者审美疲劳,加上最近出现的多起榜单弄虚作假事件,让各类权威榜单的公信力集体缺失。

说白了,从福布斯榜单到微博大V造假,都是看破不说破的业界潜规则。

这几天备受争议的《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只是福布斯众多榜单中的其中之一,只要有需要,随时可以全年龄段量产,含金量早已消失殆尽。

时至今日,行业人都心知肚明,除了上各种高大上的榜单之外,去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去某鱼台举行发布会等镀金的高大上的行为,其实通过某种手段操作都可以实现,并不能代表企业或者个人的真实影响力。

微博大V数据效果(转发、评论、阅读等)或者微博热搜排行,到了今天业界也都心知肚明,很多第三方机构都可以操作,服务体系都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这些微博效果供应商联手广告主、媒介、新媒体大号等共同构建了微博廉价的数据造假生态。

那么,这些业界公开或者半公开的潜规则,会一直持续吗?

我认为不会,像微博的各种数据现在看起来很繁荣,但如果长期下去,越来越多的商户发现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后,自然会减少这类型服务的投放。而且这次“微博大V带货0转发”事件中,企业方还额外花3070元投了微博的官方微任务,也没有带来任何的转发,这是更加令人细思极恐的关键所在。

还有各种巧立名目的榜单,在过去,我们或许还认可它的影响力。但互联网时代,我们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不会再为这些高大上的行为买账,他们更注重自己内心的认知。我们的年轻人,是否认同某家企业,某位企业家,越来越不在乎所谓的这些光环和头衔、榜单。我还是奉劝我们当下的企业家,相比热衷各种所谓的镀金奖项、榜单,还不如踏踏实实的搞好研发和服务,用真实力来满足我们的消费者更多维、更高品质的需求,因为现在的时代真的在进步了,看客越来越聪明了。

本文作者丁道师,关于本文所述观点,欢迎来信探讨,微信:dingdaoshi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