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揭榜:是时候把电影还给生活

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揭榜:是时候把电影还给生活
2023年11月04日 16:49 熊出墨请注意

上万年前,远古人在石洞岩壁刻出简单线条,描绘一场惊心动魄的狩猎活动;

两百年前,法国人尼埃普斯用感光方式保存下来的人类第一张影像照片;

今天,我们掏出手机,用镜头聚焦日常片段,随时随地就能创作一部手机电影。

工具进化,载体演变,用影像记录生活、写下历史、传递情感的理念却能穿越时空达成一致。

得益于移动影像的发展,如今影视创作的专业门槛被大大放低,无需调动灯光师、美工、摄影等专业人员,也跳过了复杂的后期工作,只要拿起手机,按下录像按钮,人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近日,第四届「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揭榜,一批优秀的手机电影作品涌现。本届大赛入围作品共58部,经过层层筛选和评审,最终共有13部作品获奖。

作为大赛的“老观众”,看完这些获奖作品后,熊出墨从中发现了新亮点:

一是关于手机摄影,华为影像与金鸡奖共同搭建大赛舞台,意在鼓励专业创作者和普通用户使用手机创作。与此同时也是华为影像一年一度的高光时刻,以电影为载体,展现移动影像的进化。

二是关于影视内容,今年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是聚焦生活细节,引发观众感同身受的共情。并且由小见大地诠释主题,通过最为日常光影切片,释放影像背后的生活力量。将人生百味与影视创作强绑定,这其实正是当下主流的内容风向。

所以,透过这些优秀作品的镜头,我们能看到的,除了电影故事本身,还有移动影像的下一站。

从悬浮到落地,看见生活的力量

前进,更要记得为何出发。大赛行至第四届,华为影像返璞归真,指引手机电影创作风向的同时,亦在关注影视的精神内核,正如今年圆桌论坛的主题——XMAGE,影像力量。

力量,在何处落脚?创作者给到的答案高度一致,生活。

金鸡电影创投大会和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联合出品的手机电影短片《人间小事》,以及《拍子》《柳霞的太阳》《GTP》等一众获奖影片,这些作品的共通之处就在于扎根生活。

以《人间小事》为例,主线剧情非常简单,一位离家务工的妈妈,在火车上与留守在家的儿子视频通话,不舍离别。电话挂断,被邻座陌生小女孩递来的一颗糖给治愈。

简单的故事,真实的镜头,日常的台词,质朴的表达,却将生活之苦、离别之酸、眼泪之咸、治愈之甜有机融在一起,把真切情感传达给观众,让人看完之后久久不能释怀。

就如贾樟柯导演曾分享的创作理念,“我觉得希望拍一部电影,都是让观众过一段生活,过一段沉浸式的生活,体验一种人生。当你带着这样的理想去拍电影的时候,你就能找到你电影中人物所需要的细节、质感。”

《人间小事》中的酸甜苦辣,《拍子》中听障夫妇对爱的感知,《柳霞的太阳》展现的鄂温克人对游牧文化的坚守,《GTP》里对人类与AI共生关系的思考,源于真实生活的优秀作品,让人感同身受而又后劲十足,这便是影像力量的释放。

论坛现场,华为终端BG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昌竹也强调道:“今年入围的作品特点非常鲜明,很多都是聚焦生活中的故事以及对社会热点的洞察。这些作品穿透了平凡的日常直击生活本身的意义,蕴含着极为强大的生命力和力量感,同时投射出创作者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观察和思考。”

以生活为手机电影创作的后台,是共识也是趋势。代入观众的视角,其实很容易理解这之间的逻辑。

近期引起全民热议的院线电影,诸如《消失的她》《八角笼中》《孤注一掷》,切入点均是群众日常高度关注的话题。还有短视频平台上的热点人物,比如寄托了大家儿时记忆、人情味的切糕大爷,以及鼓舞万千普通人直面镜头的于文亮,都是因为唤起了观众情感共鸣而走红。

而一旦脱离了真实生活,悬浮、失真、浮夸的剧情无法落地,自然会引来观众的一片吐槽,类似的反面教材近年来也接连出现。

群众基础,是影视市场繁荣的根本条件之一。显然,观众已经充分意识到了生活与影视创作之间的紧密连接。不管院线电影、中长视频还是短视频,生活都是影视作品的力量源泉。在这样的客观背景之下,创作者也应顺势而为,把镜头对准普罗大众的平凡瞬间。

这正是华为影像与金鸡百花电影节组委会牵手的契机所在:以最便捷的手机为拍摄工具,鼓励更多专业电影人和普通用户进行影像创作,让影视创作从悬浮到落地,挖掘生活的力量。

从专业到大众,让创作自由随心

专业门槛的消失,是影视创作走进大众的核心转折点。

纵观电影工业的发展,每一轮技术的革新都对应着产业面貌的刷新。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2D到3D,从每秒24帧到每秒120帧,电影人对技术的不懈追求,打开了电影艺术的无限可能性。

手机电影同理,“拿起手机,人人都是生活的导演”,归根结底是技术普惠的结果。而且,普惠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第一步,把手机摄影带入电影创作。

智能手机初兴的十几年前,影像能力停留在“扫个码”的水平,用手机拍电影更像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愿景。

化不可能为可能,正是技术革新的魅力。细数今年大赛的优秀作品,《人间小事》,由韩延导演使用华为Mate60 Pro+拍摄;《GTP》是王晓伟使用华为P50 Pro拍摄;黄维鹏创作的《那些风景》,使用的则是2020年发布的华为 nova 8。

手机进化成专业摄影工具,离不开华为影像在底层技术的创新。历代华为手机产品,改进影像系统设计的同时,更聚焦光学系统、机械结构、成像技术、图像处理四个维度同步升级,即「光机电算」。

从以华为Mate60 Pro为例,光学系统方面支持物理光圈十档可调;机械结构上,通过大推力镜头位移马达,保证各个光圈档位的精确度;光电转换方面,采用RYYB超感知影像单元,进光量提升40%;图像算法则发力计算光学,加入XD Fusion Pro超清图像引擎,提升成像细节与质感。

至此,移动影像技术达到专业影视级别,手机电影即便搬上大银幕,其画质细节和质感也经受得住观众的审阅。

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副会长、导演、摄影师赵小丁从专业视角肯定了移动影像的发展,“作为职业摄影师,平常在创作当中首先是技术控,任何一款新的摄影设备的出现,我们都会讨论它的各种核心性能指标。手机是随身携带的工具,功能完全能替代相机,我也用华为手机拍了大量的照片,影像的质量真的是一步一步的在非常快速的发展和提高。现在手机拍摄视频的时候,很多核心性能指标,比如说分辨率、感光度、宽容度还有像它的色域,其实都非常接近专业摄影机。在这样一个大的前提下,其实我们手机的优势,这种差异性就被无限的放大了。”

第二步,把影视创作带入全民生活。

作为普通用户和创作者,大家对于上述技术原理可能不太敏感,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直观的评判标准,成像体验。所以,把技术创新转化为体验升级,让手机拍照、录像表现越来越深入人心,才能有效引导大众使用手机记录、创作。

以技术优势筑底,华为手机的影像表现可谓“六边形战士”。既覆盖全天候、全场景的用户使用需求,同时在各个场景里持续优化,借助算法的进步为用户省略后期处理环节,随手随时随地都能出片,真正做到易用且好用。

“宠物拍照神器”“人像大师”“演唱会追星神器”......用户给华为Mate 60系列贴的一身标签就是例证。无论拍远拍近,拍白天拍夜色,拍人拍宠物拍风景,华为Mate 60系列时刻在线,轻松拿捏。

而且,华为影像针对移动影像的特点和用户需求,通过对百万作品的整合,提炼出独树一帜的XMAGE风格。在成像清晰有质感的基础之上,以专属的色彩风格进一步提升用户的创作体验。

具体到作品之上,《人间小事》开篇几个分镜就足以证明,空镜中山水树林景色的层次感,从特写到远景的精准对焦,对火车上不同人物细节的捕捉,主角憔悴状态的肤色还原以及对复杂光线场景的包容度等,这些细节都充分体现了华为Mate60 Pro+突出的影像能力。

李昌竹提到,“今年投稿作品里还有很多是在夜间拍摄的作品,产品能力的提升、算法的不断改进、AI加入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利用手机去捕捉你想捕捉的瞬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户的创作欲望与创作激情正是被上述优秀体验给激发。数据显示,自2019年首届大赛开始,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累计报名作品已经超过10000部。随着赛事规模不断扩大,在低成本、更便捷的创作模式之上,高品质也成为手机电影的典型特征。

第三步,手机电影的黄金时代。

观众端,观影认知已然觉醒;创作者端,创作工作得到有力的工具支撑。随之而来的,将是手机电影创作的黄金时代。作为黄金时代的推门人,华为影像对手机电影大众化的助力毋庸置疑。

更加值得强调的是其对于进化方向的指引,2017年双摄渗透率第一,2018年发力计算摄影,2019年率先开发潜望式镜头,2020年首创多反射潜望式长焦,2021年计算摄影技术爆发,2022年推出十档可调超光变摄像头,2023年进阶为全焦段超清影像。华为影像之于移动影像而言,如同灯塔一般引领产业升级。

为影视创作提供丰富的技术手段和全新的拍摄体验,用户拥有随时随地的创作自由。结合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在内容创作等方面继续引导,更多用户在华为影像的鼓励下拿起手机、对焦生活。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当代电影》 主编皇甫宜川认为:“华为影像带来的两大改变,一是提高了所有人的审美教育,二是降低了所有人想拍点东西的门槛。手机电影确实给整个电影产业链带来了增量和丰富,而且表达的多元性在这里面更加突出,不同行业、不同人,像今天很多都不是这个专业出身,他们的视角带来的对生活的观察,对整个题材、对艺术表达都会是一种震撼。我们今天看这样一个短片,几分钟十几分钟很多时候远远超过今天的我们所说意义上的电影。”

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影像能力、激发创作灵感,这正是XMAGE赋能创作者的力量。也就是在上述过程中,华为影像沉淀下遥遥领先的竞争优势。

电影与生活之间,需要一座桥

手机电影进入黄金时代,用户的影视创作需求愈发旺盛,影像能力顺理成章成为行业竞争焦点。

各大厂商也由此步调一致。以苹果为例,近几代产品一直把录像功能作为主要升级项,并在相机里专门提供电影模式。每到农历年末,苹果还会联合中国导演拍摄手机电影,以此宣传手机的影像体验。

拍出一部好电影,成了手机厂商最直接的秀肌肉姿势。但必须明确的是,这其实仅仅只是基础能力,想要在影视创作争夺战中获胜,品牌之间比拼的是综合实力。

复盘华为影像的进化历程就能清晰地看到,达成遥遥领先成就,影像技术、影像体验、影像文化三大支柱缺一不可。技术创新延伸体验的上限,优秀体验吸引用户聚集,文化建设补足品牌软实力,与技术、体验所代表的硬实力相辅相成。

而且,三大支柱能力的提升始终围绕着同一个中心,用户。这从根本上促成了消费者与华为影像的双向奔赴。

2022年7月,华为影像品牌XMAGE亮相之际,华为终端BG首席运营官何刚强调:“XMAGE是围绕旗舰手机打造的影像品牌。构建光机电算等关键技术能力,实现消费者在摄影方面的期待和价值,这是创建华为影像XMAGE的基准。”

直奔用户需求而来,华为影像的所有技术创新和拍摄体验提升,最终的目的都是给用户带来惊喜,带来更佳的拍摄体验,与之对应的自然是用户的认可与支持。

技术理性且冰冷,文化则富有人文关怀、充满温情。对移动影像文化的探索,更是华为影像与广大用户建立连接的有效途径。借助比赛、展览、教学以及影像社区等,普通用户和专业创作者得以精进拍摄技能,感受拍摄乐趣,并从中体会到XMAGE的品牌温度。

用户积极交流学习,灵感碰撞,优秀手机电影作品涌现,这正是移动影像文化繁荣发展的一处缩影。

联手金鸡百花电影节组委会发起“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华为影像引导用户通过手机记录美好生活。透过今年大赛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华为影像攀登移动影像技术新巅峰的同时,始终没有放下移动影像的人文精神。

视野进一步放宽,移动影像的后台是生活,大众生活是时代的切片,对平凡人生的关注,突显了XMAGE的影像理念——为时代力量留影。

李昌竹表示:“为创作者提供专业便捷的创作工具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是华为在影像方面不断突破和精进的驱动力,多年来华为围绕技术创新、拍摄体验、影像文化三个维度持续地投入,把华为的移动影像能力推到了新高度。技术创新、拍摄体验和影像文化这三部分也是系统化做XMAGE品牌顶层设计的三个维度。”

移动影像的意义绝不仅仅止于一张照片,一段视频。在人人都是生活的导演的时代,海量的生活影像是对时代发展的详细描绘。

市场竞争之中,华为影像凭借三大支柱遥遥领先。电影与生活之间,华为影像则依托三大支柱架起桥梁,帮助用户建立生活与影像艺术的连接,从工具和认知层面支持、引导用户。

让电影回归生活,影视创作本该如此。把生活比作电影,每一帧都是无法复刻的精彩瞬间,我们要做的就是拿起手机,留影记录。

本文来自熊出墨请注意,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