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中国北京】12月25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网主办的“2024人民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在北京举行。荣耀终端有限公司凭借绿洲护眼屏项目入选人民企业社会责任论坛“企业行动案例”,这是行业对其以技术创新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充分肯定,也是荣耀持续投入绿色护眼领域的又一个亮眼成绩单。此前,“荣耀绿洲护眼屏带领行业迈入全天护眼时代”在2024“金钥匙——面向SDG的中国行动”中被评选为“贡献SDG的卓越解决方案”。
荣耀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产品创新理念,是中国最早进入健康显示领域研发和布局的智能终端厂商。仅在品牌独立后,荣耀显示研发经费投入便高达10亿+,获得显示相关专利500+、护眼相关专利100+,并与10+研究机构达成深度合作,未来还将投入超10亿的专项研发资金。
高强度投入屏幕技术研发的荣耀,不断推动屏幕护眼技术的创新落地:2016年荣耀V8首发护眼模式,开创行业护眼技术创新之先河;2019年,荣耀V30引入电子书模式;2020年,荣耀30 Pro+首次突破行业极限,带来1440Hz高频PWM调光;2022年荣耀Magic Vs推出助眠显示与类自然光护眼方案;2023年荣耀90系列首发零风险调光护眼屏实现3840Hz超高频PWM调光;2024年,在AI技术赋能之下,荣耀护眼技术创新解决方案更是迎来新一轮爆发。
以新发布的荣耀Magic7系列为例,作为荣耀护眼技术里程碑之作,其首发搭载业内唯—全局全天候AI自然光绿洲护眼屏,集AI离焦护眼、圆振偏光护眼技术、AI干眼友好、硬件级低蓝光、类自然光护眼、助眠显示、自然色彩显示、超高频PWM调光八大绿洲护眼技术于一体,实现智慧调节主动护眼,定义护眼新标准:
其中,荣耀AI离焦护眼技术是荣耀依靠强大的端侧AI能力的一次全新尝试,突破硬件原有功能边界,使手机屏幕拥有了全新的使用价值。其可根据用户用眼环境和习惯,让手机屏幕变身为用户量身定制的“离焦镜”。实验室数据显示,用户在使用具备AI离焦护眼技术的屏幕阅读25分钟后,短暂性近视指标平均降低13度,至高降低75度,首次实现屏幕护眼技术从“预防”到“缓解”的跨越。
荣耀Magic7系列在国产屏之中首批实现圆偏振光技术,该技术将屏幕出光由线偏光转为圆偏光,让屏幕发光更接近自然光,用户在任意角度下都能看得清屏幕。同时还可以将人眼视觉功能中的重要有机物“叶黄素”的利用率提升52%,并减少视疲劳16%,从而有效减少蓝光伤害、改善视觉质量。
凭借卓越的护眼显示体验,荣耀Magic7系列AI自然光绿洲护眼屏成为全球首个通过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全局护眼(Full-Care Display) 4.0认证的产品,该认证体系涵盖了屏幕的显示质量、环境光管理、护眼技术及用户健康舒适指引四大维度,远超以往3.0认证标准,是莱茵TÜV在护眼显示领域的巅峰认证。
新发布的荣耀300系列则在搭载AI自然光绿洲护眼屏的基础上,全球首发360全场景晕动舒缓显示功能,有效降低晕车带来的不适体验,确保用户在搭乘交通工具过程中也能享受舒适的视觉体验。
此外,荣耀还将一系列绿洲护眼技术创新拓展至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更多品类领域,为更多消费者带来了健康显示体验。以荣耀平板V9为例,其采用荣耀绿洲护眼技术,通过类自然光护眼、AI离焦护眼、助眠显示等有效减轻视觉疲劳,产品还采用硬件级低蓝光和DC调光技术,全面呵护用户眼部健康。秉承荣耀家族护眼基因,荣耀平板V9还通过了行业权威的四大护眼认证——莱茵低蓝光认证、莱茵无频闪认证、中标院VicoA+认证以及莱茵无反射认证(柔光版),堪称平板护眼新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荣耀绿洲护眼实验室于近日首次面向行业开放,这是行业首家具备专业眼科医学与光健康人因研究能力的实验室。多年来,通过荣耀绿洲护眼实验室,荣耀与学界、产业界深入合作,持续深耕护眼科技,提前进行技术预研,落地创新体验。
在产业链联合创新方面,通过携手同仁医院、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德国莱茵、京东方、维信诺、天马、国际TOP 100高校等合作方展开深化合作,荣耀在护眼标准与评价体系建设、眼健康和生物医学、先进屏幕技术以及科研学术单位共建四大领域,深入基础显示体验、类自然光技术、人因场景和人群差异、视觉问题专业解决方案四大技术方向,挺进护眼研究无人区,推动行业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引领产业链创新。同时,荣耀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通过合作伙伴反哺全行业共同进化,目前市场上90% OLED 屏幕均采用了荣耀绿洲护眼技术开发成果。
荣耀在护眼领域的牵头创新,为行业提供了高标准护眼范本。目前,护眼显示不仅成为荣耀独特的品牌心智,在荣耀的带动下,整个产业链共同进步,护眼显示正在成为整个智能终端行业技术演进的重要方向。
面向未来,荣耀将继续以屏幕技术为底座、以人因体验为目标,打造人因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健康显示,引领智能终端行业迈向全新护眼时代。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