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钢: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新基建投融资模式

肖钢: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新基建投融资模式
2021年05月22日 17:32 证券时报网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不动产金融中心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在参加2021年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时表示,要加快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新基建投融资模式,进一步增强地方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探索新基建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开辟新的资金渠道,推进新基建信托投资基金试点,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与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肖钢指出,目前普遍认为,新基建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即以5G、物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升级,比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基础设施。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新产品与新服务研制的具有公共属性的基础设施。

新基建与传统基建有很大不同。一是新基建的形态和边界不断演进拓展,范畴持续延伸,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二是新基建依赖新技术突破,创新速度快,迭代周期短,对经济社会的作用方式不断创新。三是新基建将激发新的产业和市场需求,不断拓宽应用场景,突破技术瓶颈,验证商业模式。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企业是新基建投资的主体。

十三五以来,我国新基建明显提速,一系列重大工程开始实施,我国已初步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5G移动网络,据中国信通院的数据,5G在2020年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超过8000亿元。工业互联网进入快速成长期,采矿、港口、钢铁、医疗、制造领域领先发展,全国具备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80个,连接工业设备数达6000万台套,40万家工业企业上云,40多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研发和精益化管理新模式孕育兴起。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领域融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当前新基建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建设资金需求量巨大,而社会资本投入不足,尚未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格局,制约了新基建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地方政府投资能力受限。一方面财政收入形势比较紧张,另一方面保民生、保运作的刚性支出增多,债务负担很重,一些传统基建补短板的资金缺口比较大,难以安排更多的资金支持新基建。二是投融资主体较为单一。目前,除了政府投资外,主要是三大通信运营商和一些国有企业投资,民间投资较少,活力不足。三是市场化投融资模式尚不健全。传统融资方式已无法满足新基建的需求,直接融资主体较少,创新投融资工具应用不足。现行PPP模式有待规范和创新。新基建所需长期低成本资金来源亟需拓展。比照高速公路、铁路融资模式吸引民间投资仍存在障碍。地方政府、国有企业与民营资本在新基建投资上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尚不健全。

肖钢认为,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有原因是部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项目建设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应用场景不足导致项目盈利模式和投资回报不确定。

肖钢建议,要加快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新基建投融资模式,首先从根本上来说,必须加大核心技术攻关,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确保新基建的系统可控性和安全性。要积极培育新基建应用市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做好标准、产业、建设、应用、政策等方面的有机衔接,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次,进一步增强地方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要处理好增量债务和存量债务的关系,既要发挥增量债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又要注意防范存量债务过多累积的风险。新增债务更多投入到新基建领域,发挥对经济增长与质量改善的撬动作用。存量债务要进一步调整结构,提高使用效率。

再次,探索新基建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对于准经营或纯经营的新基建项目,要充分引入市场竞争,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破除障碍,允许民营资本以股权或其他方式投入重大新基建项目,激发市场主体投资活力。

最后,开辟新的资金渠道,推进新基建信托投资基金试点,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与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同时吸引专业市场机构参与运营管理,提高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效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