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级新央企“打头阵”!这一升级实现物流行业的“信仰之跃”|视界

百亿级新央企“打头阵”!这一升级实现物流行业的“信仰之跃”|视界
2025年02月28日 11:55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承载着经济发展的活力,更引领着产业升级的方向。如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整个物流行业已迈入物流4.0时代;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更为物流行业带来新的考验。在此背景下,百亿级数据科技央企“跑步入场”,直指数字化升级是破局的关键。

2024年12月,我国首家数据科技央企——中国数联物流信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数联物流”)在上海成立,将以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口岸等领域数据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为核心,以数字技术提升产业运营效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总成本。

建立国家级物流大数据平台体现了怎样的战略布局?多家“国家队”企业纷纷入股将为物流行业带来哪些转变?实现全社会物流降本还有哪些关键发力点?

近日,管理科学系徐以汎教授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分享物流行业新央企成立背后的原因及如何更好地实现数字化升级。

徐以汎

复旦管院管理科学系教授

研究方向:服务管理,收益管理,供应链管理,最优化方法及应用

01

整合行业数据资源

物流数字化升级成“开弓之箭”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其规模庞大且发展潜力巨大。

全球化与数字化浪潮的双重驱动下,物流行业正面临持续的挑战,迫切需要国家级物流大数据平台,促进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个行业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我国物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全球化发展是成立中国数联物流的重要推动因素。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物流和供应链的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其中,涉及的领域也日益广泛,这使得商业活动愈发复杂,且这种复杂性具有全球性特征。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如果想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有效发挥作用,不仅要考虑自身利益,还需从全球化发展的整体结构与形势出发,整体思考解决方法。

全球化的供应链问题中有两个要点至关重要。其一是应对不确定性。随着供应链体系参与方的不断增加,不确定性也随之上升;其二是从全球化角度出发做出最优决策。这意味着企业不能只考虑自身利益,而是必须考虑全球性问题,这无疑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正深刻影响物流与供应链的发展。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对各行各业的日益渗透,数据在决策中的参考价值不断凸显。数据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刻画出实际情况。

然而,一家企业自身所掌握的数据毕竟是有限的,想要融入并跟上全球化发展,就必须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另一方面,对一家企业、一个区域甚至国家而言,数据都是一种“核心资产”,需要加以保护。这使得数据的交流和使用会受到一定限制,相应地,从整体性或全盘性角度考虑问题和做出决策的参考依据也会受到影响。

从国家层面来看,若能在更大范围掌握更加全面的数据,对经济发展将大有裨益。这也是上海市成立中国数联物流这一国家级数据平台的目的之一,有望成为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重要抓手。

02

“国家队”入股,

实现物流与数据科技深度融合

中国数联物流是一家股权多元化的企业,引入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数据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名战略投资者。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企业都是大型国有企业,关乎国计民生,这些“国家队”纷纷入股,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是从企业自身角度看,入股中国数联物流对业务拓展和战略布局极为有利。比如招商局集团作为全球性企业,在物流和供应链领域拥有丰富资源;中国保利集团则在国际贸易、国际地产、工程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具有深厚积累。

二是从国家层面来看,降低物流总成本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复杂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中国数联物流的成立,旨在通过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基础数据的建设,推动物流行业降本增效。

国有企业的纷纷加入,正是为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深度应用提供强大支持。比如中国物流集团和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掌握着大量物流和民航数据;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在推动国企转型和资源整合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有助于中国数联物流在数据整合和运营效率提升方面取得突破。

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一方面,入股中国数联物流有利于助力相关央企未来发展;另一方面,相关央企入股也有助于推动中国数联物流更好发展。通过这些国有企业的加入,中国数联物流能够更好地整合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以数字技术提升产业运营效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03

打通数据共享“大动脉”

平衡公共数据公益性和营利性

为有效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总成本,除了建立国家级大数据平台,我们还需要在更多方面持续发力。

首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基础且关键的一步。中国数联物流收集的数据来源广泛且复杂,涵盖多种结构,部分数据可能存在不完整或有缺陷的情况。因此,企业需要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清洗,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其次,是数据安全性的保障。数据的整理与使用是为了推动物流行业降低总成本,但在此过程中,数据的使用便利性和安全性必须得到兼顾。数据公司应该在这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确保数据的安全性,避免数据泄露或滥用,保障企业核心利益和行业健康发展。

最后,数据的通用性与专用性需要平衡。数据服务应该像天气预报一样,是一种通用性服务,为大众提供基础且普遍的服务。但作为一家公司,也需要考虑经济效益,这就涉及到数据的专用性。

针对不同行业和需求,数据公司还需提供专业的、定制化的服务,例如为特定行业制定标准性解决方案。不同行业对于数据需求千差万别,如何处理好通用性与专用性的平衡,用怎样的方法和策略去平衡,是数据公司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数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许多企业因担心数据泄露而将其“捂”得很紧。建立中国数联物流的目的,正是为了打破现有条框,推动数据的开放与共享。物流企业不应仅仅关注自身利益,更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挥公益性,为全国物流提供服务。

目前,全国数据公司数量众多,但真正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却寥寥无几。国内部分企业在数据信息方面甚至形成了一定的垄断性,这种做法违背了数据的公益性和知识普及的初衷。数据应为全社会服务,而非被某一家公司垄断。因此,从一开始就应该明确数据的公共服务属性,这才是更重要的出发点。

*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中国经营报》的报道,标题为《百亿级数据科技央企“打头阵”锚定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目标》。

文字 | 仲蕊

编辑 | 王菲妮

责编 | 胡伟洁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