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械臂”到“聪明脑”,机器人不仅能扭秧歌、跑马拉松,还能炒菜做饭、照顾老人……这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场景,正在逐渐走进现实。且今年两会上,“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这一领域正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加速,银发经济蓬勃发展,“AI + 养老” 正成为热门赛道,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关注和企业的积极参与。
据《银发经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预计,目前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约占GDP的6%,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占GDP的10%。这一巨大的市场潜力,不仅为养老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AI技术的落地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与成熟,“AI + 养老”正以蓬勃之势重塑养老产业的未来,当下以及未来的老年人有望迎来前所未有的“赛博养老”新体验。从智能护理机器人到健康管理设备,从适老化数字平台到情感陪伴机器人,”AI+养老”不仅是科技进步的成果,更是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推动养老模式变革的关键一环,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另一方面,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也为“AI+养老”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制定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政策”,并强调加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应用。这标志着国家对“AI+养老”领域的高度重视,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政策保障。
然而,尽管“AI+养老”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需面临一些现实挑战。例如,部分老年人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操作复杂的产品难以普及;以及高端智能养老设备价格较高,限制了其在普通家庭中的推广。不过随着政策的支持、技术的突破和市场的拓展,这些问题都有望得到逐步解决。
综上所述,“AI + 养老”不仅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更是社会发展与人口结构变化的必然选择。未来,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进一步融合,将会进一步加快智慧养老时代进程。因此,在此趋势下,人形机器人及相关产业板块的投资机遇值得大家重点关注。
基金投资有风险。在进行投资前请参阅相关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判断基金是否与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投资需谨慎。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