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贸易局势紧张的背景下,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自主可控成为重中之重。事实上,外部对国内科技领域的打压由来已久,特别是在半导体、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实施出口管制,但这却加快了国内科技自主可控的进程。自主可控不仅是破局的关键之举,更是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科技强国的核心力量,科技自主可控迫在眉睫。
自主可控领域利好频传
我国一直大力支持自主可控领域发展,凭借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政策,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卡脖子”问题逐步取得重大突破。近期,我国首个通过工业软件国产化最高等级L5认证的矿山控制系统软件平台发布,核心代码自有率超90%,标志着关键工业软件自主可控取得重大进展。上海发布促进智算云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自主可控算力占比超70%。《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通知》发布,进口报关时的原产地以“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为准进行申报,对美国本土产线将造成冲击,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此外还有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运营成熟,半导体设备(刻蚀机、薄膜沉积)国产化率超50%;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等前沿领域加大投入等,国产软硬件均取得高速发展。当前,科技自主可控领域更是上升到前所未有的热度。
国产替代浪潮正在加速
在自主可控三大核心领域,国产替代进程持续深化。芯片领域,虽然国内依然面临一定的技术困境,但Intel、AMD逐步占据通用CPU市场主导地位;操作系统领域,国产系统通过多年产品迭代迈入“好用易用”阶段,渗透率大幅提升;数据库领域,国产厂商加速布局、科技巨头持续发力,国产市场份额大幅跃升。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自主可控领域IPO募资超1200亿元,其中半导体设备企业占比达45%;2025年一季度科技自主可控产业规模突破1.2万亿,同比增长65%。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突破40%,AI芯片出货量激增300%,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五年翻三倍。
综上,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使得自主可控重要地位显著提升,以半导体为代表的“卡脖子”领域国产替代浪潮正在加速,有望催化更多机遇。中银证券认为,国产替代正在从“可选项”升级为“必选项”,投资价值凸显,聚焦信创、半导体产业链中技术壁垒高、政策支持明确的环节。
中原证券指出,国内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的进程有望加速推进,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率较低、美企占比较高的环节有望充分受益,建议关注CPU、AI算力芯片、FPGA、模拟芯片、半导体设备、晶圆制造等环节。
基金投资有风险。在进行投资前请参阅相关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判断基金是否与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投资需谨慎。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