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国企员工没有行政编或者事业编,实行员额管理制度,招收新员工的时候,集团公司批复,国资委登记备案,经过改革以后全部都是劳动合同了,一般签订三年五年和无限期合同,央国企只区分三种用工形式。
第一种是正式员工, 95%是校招进入,享受单位的一切待遇,与国企央企总部或者分公司直接签订劳动合同。所谓的“编制”一般在国资委进行备案,工资纳入国资委给央企国企的工资总额控制。央国企可能也会有社招,但是比例非常小小,一般是技术大拿或者管理大佬,跟普通人没什么关系。
第二种是合同制员工,指跟总部或者分公司直接签订劳动合同,但不纳入国资委员额控制的这部分人。就是现在网上中介推得比较火的,说什么只要拿多少马内就能去央国企的这种,一般都是合同制直签的员工,并非正式员工,效益不好的时候也是会被裁掉的,另外这种行为,花费的马内比较多,个人不建议。
第三种就是劳务派遣员工,就是我们口中的临时工,指跟第三方人力资源工资签订相关手续,派遣到单位进行工作,劳务派遣的存在,为一些单位中临时性的工作岗位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像移动公司的热线员,还有大厅的业务员基本都是通过劳务派遣,一方面可以减轻用工单位对派遣人员的责任,另一方也能降低用工单位的用工成本。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口中的所谓的企业编制,是第一种形式,通俗一点来说,央国企员工就是打工人,是平民百姓。在身份上,公务员是指的是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主要由国家为他们提供工资、退休和福利等保障,是正儿八经的国家公职人员,通俗一点来说,是肉食者,是切蛋糕的。
第一类就是所谓的国企编制,基本都是校招,走总部统一的招聘流程。但是大型国企很少再有和总部签合同的了,所以有些大型国企二级单位合同也算编制。
例如银行,分为总行、省行及各二级职能中心,目前银行校招基本上很少能进总部,大多还是和信用卡中心或者省行来签合同,部分只能和市行签合同。小型国企校招还有总部合同。
第二类合同是目前大型国企校招最常见的情况,各国企二级单位正式员工,一般各二级部门自行负责招聘,例如银行省行、移动省分公司等。
第三类是用人部门进行招聘的正式员工,例如省移动分公司某个部门需要员工,部门自行招聘,给公司报备,公司签合同,项目聘用也可以放在这一类吧。劳务派遣大家就比较熟悉了,你是和第三方签署合同,由第三方公司派你到该国企工作,该国企和你并没有签署劳动合同。
前三块都是正式员工,以大学类比的话,大概就是你和学校、学院、系里签合同的区别,和谁签合同谁对你拥有决定权。国企总部合同,总部需要承担部分支出的,开除晋升需要上报到总部;二级单位合同二级单位自行负责;部门合同由用人部门承担费用,用人部门可以进行解雇。
社招和校招的区别在第一类最大,社招极少有第一类合同,除非你是引进的人才;部分国企第二类也只要校招,当然也有部分要社招的;第三、四类基本都是社招。所以如果是第三或第四类合同,社招进国企只要学历还可以、能力差不多是很容易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