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央企纪检岗位人事变动不断。仅4月份以来,就有至少8位央企纪检组组长履新,主要涉及电力、石油等能源类与通信、电子、航天类央企。
一、跨区域交流特征明显
8位央企纪检组组长,除了此前担任国家电网纪检监察组副组长的王益民,履新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纪检监察组组长、党组成员是跨企业任职;其他7位均为跨区任职。
具体而言,中国核工业集团纪检监察组组长、党组成员张越,履新前担任河南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纪检监察组组长、党组成员王鹏,履新前担任山西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纪检监察组组长、党组成员李洋,履新前担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纪检监察组组长、党组成员何勇,履新前担任司法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局长。
中国电信集团纪检监察组组长、党组成员李莹,履新前担任湖北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
中国华电集团纪检监察组组长、党组成员赵晋山,履新前担任最高法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
中国船舶集团纪检监察组组长、党组成员彭宏,履新前担任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机关党委党支部书记。
对于跨区域任职,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国有企业反腐不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些纪检干部久在某个企业,一团和气,冲不破关系网,不好意思拉下脸,腰杆挺不起来、手腕硬不起来。这一点,中纪委看得很透彻,开出的方子也很直接:“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企业内部干部不好干、干不好,就跨区域甚至中央派人来干。
跨区域任职也有利于提升纪检组组长的专业素养。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企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有所不同。纪检组组长通过跨区域任职,可以接触到更多类型的案例和问题,从而丰富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二、央企纪检监察组组长什么级别?
中国行政级别采用行政五级划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司厅局级、县处级、乡镇科级,各级分为正副职。
首先,“纪检组长的级别需要看具体在什么级别的单位,正国级单位纪检组组长属于正部级,正部级单位纪检组组长属于副部级,正厅级单位属于副厅级。
通过官方披露的消息我们能够看出来省纪委副书记是由中央组织部任命的,我们来看下省纪委副书记的级别。省纪委副书记属于省纪委的副职,正常情况下对应的行政级别是正厅级建制。同理,一般认为,副部级企业的副职和正厅级企业正职领导属于厅局级干部。据次推理,副部级央企的纪检监察组组长应为参照厅局级干部。
三、不仅跨区域,省纪委副书记也能与央企纪检监察组组长能交流任职?
答案是,省纪委副书记和央企纪检监察组组长都由中组部决定的。
首先说,省纪委副书记也是中组部任免的。我们经常看到新闻说某某经中央组织部批准任省纪委副书记,如: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秦秀春同志任山东省纪委副书记。很多人都纳闷,为什么只是正厅级的省纪委副书记为什么不是省委任免而是需要中央组织部任免。
在2015年之前省纪委副书记是省委任免的。但是那时候省纪委副书记有的是正厅级有的是副厅级,而且正厅级的需要加括号。现在省纪委副书记是法定正厅级。
省纪委副书记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正厅局级官员。省厅党组书记、市委书记、市人大党组书记、市政协党组书记等正厅局级官员的任免由省委决定,而省纪委副书记的任免由中央组织部批准。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副组长提名考察办法(试行)》《中管企业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等三个办法,为坚持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增强纪委监督权的权威性提供了组织制度保障。
具体来看,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书记、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中央管理领导班子的企业纪委书记,由中央纪委会同中组部提名、考察。
显然,由上级机构中纪委和中组部提名决定人选,意味着省纪委副书记将更加独立,减少对地方党委的依赖,从而更有效地履行监督职责。
也正是由于由中组部决定省委副书记和央企纪检监察组组长,干部管理交流上空间就扩大了:前几年,省级纪委书记跨省份交流已成常态,现在,除了省纪委副书记跨省交流之外,又多了省纪委副书记与央企纪检监察组组长的交流任职这条路径。
四、密集调整的背后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86.6万亿元。2023年,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857306.1亿元。
央企总资产和国企总收入双双超过85万亿,85万亿是什么概念?约相当于6个广东2023年的GDP,16个北京的GDP,如此巨量的资产,想要管好非常不容易。
如何推进国资央企领域的反腐工作?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层公开表示,将坚持一个山头一个山头攻,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
分领域看,一是聚焦能源类中管企业,坚决整治企业领导人员在项目承揽、采购销售、投资并购、资金支付、资产处置等环节的利益输送、谋私贪腐问题。
二是聚焦建筑类中央企业,坚决整治企业领导人员在基建工程和招投标中的审批立项、资质拆借、分包转包、物资采购、质量管控、资金支付、评估验收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搞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操纵评标等突出问题,修复企业政治生态。
三是督促国资央企结合中央巡视整改,深入开展金融板块业务风险问题专项治理,一体推进惩治腐败问题、防范金融风险、促进产融结合。严肃查处通过政商勾连方式关联交易、设租寻租、利益输送等顽症痼疾,严肃查处影子公司、影子股东、期权腐败、政商“旋转门”、“逃逸式辞职”等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严肃查处国有资产重大损失和风险背后的腐败问题,严肃查处利用领导人员职权或影响力谋私贪腐问题。
中央对央企纪检岗位主要负责人进行密集“换血”,引入更多的外部力量,就是从人事布局上着手,激发“鲶鱼效应”,确保中央反腐压力精准传导到一线,由点及面地打破央企内部固有关系网的制约、防止监督对象圈子化,解决过去反腐中“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难题。
2023年,国资央企纪检监察机构对党组(党委)管理干部立案展开了雷霆般的审查风暴,总计立案调查高达411起,其中有375人次受到了党纪政务处分,109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全年查办留置案件达到了空前的347起,其中直接针对党组(党委)管理干部的留置案件120起,提级查办留置案件更是达到了227起。
上述数据显示,国资央企领域反腐力度在明显加大,释放了严肃查处国企领域腐败案件的强烈信号。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