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发佈了“21世纪迄今十大最糟糕科技”的清单。这些失败的科技有什麽共同之处?从中吸取教训,怎样创新才能在21世纪的市场竞技中少走弯路?今天,我想从这份清单出发,分享一篇文章中的观点——
01 是什麽导致了这些发明的失败?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点名的这十大最糟科技包括:
电动平衡车 (Segway)
谷歌眼镜(Google Glass)
电子投票技术(Electronic voting)
儿童电脑(One laptop per child)
基因编辑婴儿(CRISPR babies)
非法资料买卖(Data trafficking)
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
电子香烟(E-cigarettes)
胶囊咖啡(Plastic coffee pods)
自拍杆(Selfie sticks)
这些创新有什么共同之处?
——他们都产生于21世纪,却仍旧採用著20世纪的商业法则。未能将客户置于投资者之前。研发者仍旧秘密地设计方案并投入生产,当产品“完美”时才开始寻找客户,因此未能找到可重複,可持续,可扩展的商业模式。
20世纪的企业家受到工程创新的驱动,一般都强调“保密”。公司花费数年精心研发产品,设计模型只会展示给签署过保密协定的团体。许多20世纪的创业者首先筹集资金,然后才将他们的注意力转向用户,利润往往是最后考虑的。这种方法经常导致过早扩展,即创业者在证明需要之前投入资源。
像谷歌眼镜、电动平衡车 Segway和加密货币这样的创新是在2000年之后开始的,但却依旧采用20世纪的方法。这些产品由开发者保密研发,并被宣传为将会很大程度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实际上并没有参与客户发现和反覆运算演化的过程。导致这些产品有的过于领先市场,有的在没有顾客的情况下投入生产,而另一些则虽然很有帮助,但却造成了比他们解决的问题更多的隐患。20世纪的创新模式显然已经不再适用。
02 适合21世纪的创新、创业思路
那么,什么是适合21世纪的创新、创业方法?
以下四个秘诀可以让你的创新、创业模式在与日俱新的市场竞技中少走弯路:
(1)走出办公楼、多分享展示
什么样的创新可以颠覆整个行业?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在公司董事会的会议室里,不在麻省理工学院或斯坦福大学电脑科学实验室裡,而在于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协作中,是由接地气、追逐利益的创业者和专家一起,把技术应用在现实世界裡的努力所成就的。 “走出办公楼”意味著要与更多的人面对面交流,以便听取他们的想法。
以往创业者严格地将自己的创意保密,但现在这种对智慧财产权的偏执已经逐渐被协作沟通所取代。要在开发阶段就重视与试用者的沟通,而不是让新产品成为一个完美的秘密。
(2)今天完成,胜过明天完美
这是“精益创业”的核心观点。2011年,整个硅谷的创业者和投资人都把“精益”挂在嘴边,《精益创业》(The Lean Startup)一书的出版让这个方法流行起来:创始人不知道市场需要怎样的产品,只有市场才知道。因此,创业公司不该花大量的时间,投入大笔金钱,默默开发自己眼中完美的产品,而是应该儘快推出“最小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以此测试市场对该产品不同功能的需求。
20世纪旧的观念是:新产品给人留下第一印象只有一次机会,而这决定产品是否成功。这种观念已经被通过用户早期合作获益的想法所取代。今天,抢先推出一个不算完美的初代完成品,远远胜过滞后几个月再发佈一个自认为做到“完美”的产品。
(3)建立雏形——测试——及时调整
创新开始于一系列的尝试:建立雏形,推出最小可行性产品,再根据使用者回馈获得的即时资料来推动更新业务雏形的战略决策。比如丢弃使用者不用的功能,加上需要的新功能,继续在市场中试水。
项目的各个关键要素:如客户群、UVP(Unique Value Proposition)、管道等,都应採用系统和科学的方法来测试预设,并基于结果进行调整。这种科学地不断调整商业模式的能力和对利润敏锐的嗅觉,在未来可以帮助创业者创造出无数实用甚至可以改变生活形态的产品。
(4)专注与持续
之前说到,今天完成,胜过明天完美。抢先交到使用者手中的“最小可行产品”并不是这个专案的最终结果,探索设计下一代产品要持续进行。要专注于一个项目的更新换代,而不是急于拓展下一个创新计画。
想在今天的市场上生存下来,需要敏锐地捕捉到消费者行为的微妙改变;需要持续不断地反覆运算产品来迎合使用者需求;需要通过管控成本、完美执行、正面公关获得高估值,来募集庞大基金,进而想办法建立坚实的护城河阻挡其他竞争者。
同时,也要自愿放弃已经无利可图的产品或业务,以利润为导向改变或重新部署策略。
如果不希望你的新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最终出现在明年麻省理工学院“最糟糕的技术创新”清单上,那就请确保,你正在用21世纪的方法进行属于21世纪的创业。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