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整个供应链体系、回归零售思维注定是个漫长的过程,打破大卖场模式后,高鑫零售能否在学习之余,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调整是获得长期盈利的关键。
文|王雅迪
ID | BMR2004
2024财年,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HK6808)年内亏损高达16.68亿元,相比2023财年盈利7800万元,亏损幅度远超1000%。进入2025财年,高鑫零售的盈利状况得到改善,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的6个月内(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为1.86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同比增幅达到149.2%。
高鑫零售业绩重回正轨的当下,历时近3个月,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的收购案终于尘埃落定。2025年1月1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发布公告,宣布旗下公司已与德弘资本达成协议,将以最高约131.38亿港元的价格出售所持高鑫零售(大润发母公司)的全部股权,合计占高鑫零售已发行股份的78.7%。这一消息标志着大润发即将正式易主。
01
降本增利,回归零售思维
报告期内,高鑫零售营收347.08亿元人民币(货币单位下同),同比减少3%;净利润1.86亿元,同比增加5.64亿元,实现扭亏为盈。高鑫零售的收入主要来自销售货品、会员费及租户的租金收入。
高鑫零售来自销售货品的收入为331.86亿元,同比减少3%。其表示,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关闭长期亏损门店、淘菜菜及天猫共享库存业务等供应链业务收缩。
报告期内,高鑫零售已关闭7家大卖场,其中一家位于华东的门店将被改造成M会员店。其余6家关闭门店,一家位于华北,一家位于东北,两家位于华南以及两家位于华中。
关闭亏损门店带来的直接数据表现是销售及营销开支的缩减,主要包括人事开支、经营租约开支、水电、维护、广告、打包及配送费用、平台费用,连同物业、厂房及设备的折旧。销售及营销开支为76.67亿元,同比减少10.51亿元,减幅为12.1%。
具体来看,开支的减少主要由于优化门店员工用人结构和模式,节约人事开支4.56亿元;负现金流量门店应计的减值损失减少1.41亿元;同时,管理层提升营销费用投资的效率,加大降租的谈判力度。报告期内,销售及营销开支金额占总收入百分比为22.1%,同比减少2.3个百分点。
高鑫零售在同店销售方面则实现了0.3%的增长,作为零售业中的重要指标,同店销售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客单价的提升。高鑫零售称,线下营收表现逐步回暖企稳,线上新渠道及自有APP成为推动同店销售增长的主动力。
费用的节约也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弥补了毛利的减少。报告期内,高鑫零售毛利为85.26亿元,同比下降4.1%,毛利率为24.6%,相比上一财年同期的24.9%略有下降。高鑫零售强调,其加速投资并推动低价策略的落地执行,以驱动顾客逐渐回归,经营表现持续向好,未来将聚焦营收增长带动毛利持续增长。同时提出拟出售若干不良资产,以减少亏损及关店损失。
关闭亏损门店、收缩供应链业务、推动低价策略等一系列降本增效的举动离不开沈辉。2024年3月26日起,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林小海辞任高鑫零售CEO,调回阿里巴巴。与此同时,3月27日起,沈辉担任高鑫零售执行董事兼CEO。
沈辉在中国零售行业拥有超过20年的管理经验,是高鑫零售的元老级人物,自1999年便加入高鑫零售原子公司欧尚,并于2010年至2013年期间在法国欧尚工作,担任门店总经理,之后还担任过欧尚品牌营运总经理,参与欧尚品牌进入中国的筹备建设工作。高鑫零售与沈辉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服务协议,这或许也从侧面反映出阿里巴巴在收回线下零售的触角,而高鑫零售则回到零售专业人才主导的轨道。
2024年5月高鑫零售发布2024财年业绩报告时,沈辉就曾对媒体直言:“我们去年经历了一些困难,今年我们要实现营收增长,财年目标是扭亏为盈。”高鑫零售如今扭亏依赖于经营策略的回归和调整,沈辉将大润发Super和M会员店视为未来的“第二增长曲线”。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教授、执行院长、经济学博士陈立平向《商学院》杂志表示,阿里巴巴对线下零售的经营只是一种投资,基于互联网思维将大润发视为线上的延伸,实际上线下零售有自己的逻辑和体系,当线上零售去支配线下零售时,就会出现成本无法控制等问题。大润发的发展需要回归到零售思维,即提升价格力和商品力。
02
探索新业态,优化供应链
报告期内,大润发Super已在上海、江苏、安徽、浙江、山东、吉林、湖北、甘肃、四川及广东拥有30家门店。2024年11月2日,第31家大润发Super在江苏省昆山花桥开业。11月15日,全国第七家M会员店则在江苏省无锡江阴开业,这也是无锡第二家M会员店。
陈立平表示,大卖场模式的调改基本都遵循几个特征:一是提升商品的整体竞争力,特别是与一二线品牌进行价格谈判,试图把商品的采购价格降下来;二是加大自有品牌开发;三是调整卖场的布局陈列,提升整个卖场的体验感。
与传统大卖场相比,大润发Super门店面积普遍在1500平方米至3000平方米之间,依托大卖场的供应链资源,从其商品池精选约5000款至8000款商品。为提升经营活力,高鑫零售在大润发Super采取低价策略。2025上半财年,大润发Super引入“超省、天天便宜、加量不加价、必买”等系列产品,提供超过千款长期低价商品,以此提升价格竞争力。
此外,大润发Super积极打造“社区食堂”,为社区居民提供平价快餐,成为其重要商业配置。以大润发Super昆山花桥店为例,其打造了“润发食堂”,提供每份15.8元的平价餐,可以任选三个菜,米饭免费续。
陈立平认为,社区食堂可以吸引老年人到卖场来吃饭,因此在吸引客流方面发挥作用,但在营收上帮助不大,因为社区食堂毛利普遍较低。不过,老龄化城市存在一定的社会需求,这种尝试可能在短期内会有一些效果。
《商学院》杂志从大润发处了解到,社区食堂是与厂商合作联营的,目前新开的大润发Super门店会根据厂商调研择店规划食堂,之前开的门店部分会根据具体门店情况进行调改加入食堂。
高鑫零售在财报中指出,“大润发Super将‘极致效率’作为核心策略,已经实现展店标准化、商品标准化、人员标准化、营运标准化。大润发Super将成为本集团未来重要的展店动力,亦令本集团有机会回归高线城市,并将更加积极的快速展店,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除了胖东来式的精品版大润发外,高鑫零售还汲取了山姆会员制模式,尝试开辟会员赛道。以江阴M会员店为例,门店一、二层为卖场,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配备约500个停车位,会员可免费停车3小时,并设有会员免费自助洗车区。此外还有多种会员服务,如享受眼镜中心免费验光、大牌轮胎长期低价买贵退差、水果不好吃三无退货等。
值得一提的是,江阴M会员店开业当天还迎来城东体验店&卫星仓的同步开业。M会员店总经理袁彬表示,“城西、城东两家门店同时开业,不仅标志着M会员店在江阴的布局进一步完善,更意味着江阴主城区东区会员也能够同时享受到极速到家服务,也让江阴成为了M会员店首个同时拥有标准店和卫星店的城市。”
据悉,江阴城东体验店&卫星仓为全民体验开放空间,面积约500平方米,拥有售卖与仓储的双重作用,精选1500款热卖商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江阴城东体验店&卫星仓的开启能够赋能位于城东的江阴M会员,使其线上1小时“极速达”服务配送范围可以扩大至全市大部分区域。
在陈立平看来,大润发多年来积累了供应链优势,它的销售体量在高峰时可以接近1000亿元,如此庞大的销售网络,使其与上游供应商之间建立了强相关的联系,具有品牌优势。
据了解,M会员店汇聚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000款商品,每月超过200款新品上市,自有品牌销售占比超过30%。同时,M会员店新进推出“全球购”服务,商品种类涵盖美妆护肤、个人护理、母婴、营养保健等约600款商品,顾客可以线上下单,由保税仓直发全国。
杭州市电子商务协会新零售专委会主任、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向《商学院》杂志表示,高鑫零售调改对供应链的优化有几点:一是重新审视市场定位,深入研究现有消费者,了解他们的消费习惯、需求变化以及购物偏好,并关注新兴消费群体(如年轻人、中产阶层)的消费观念和购物方式,继而调整商品结构;二是减少低附加值、低品质的商品,增加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商品,并引入更多健康、环保、智能化的商品;三是优化线上商城,增加移动端的购物功能,提供多种支付方式,加强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
实际上,高鑫零售的此番调改正是对传统大卖场模式的颠覆,它试图迎合已经发生变化的消费环境,以重塑更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商超模式。
03
大卖场模式式微
1995年,随着家乐福超市的到来,中国逐渐进入了大卖场时代,随后几年沃尔玛、山姆、大润发等超市相继开业。彼时,中国零售市场商品还比较匮乏,流通渠道有限,百货商店更多售卖服装、电器等商品,而农贸市场、杂货店则售卖食品,大卖场模式的引入整合了线下零售,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和便利。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和变革,中国消费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供给呈现爆发式增长,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他们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供需双方角色发生变化,他们不需要被动接受有限的商品;另一方面,随着电商平台的迅速崛起,线上购物成为消费者更加便利的新选择。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10月,全国网上零售额为12.36万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10.33万亿元,增长8.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9%;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以及用品类商品分别增长17.7%、4.7%、7.7%。
陈立平认为,30年以前大卖场进入中国时,赶上了人口红利。以北京为例,当时甚至还没有修通三环路,很多大卖场都位于市中心,“一站式购物”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卖点,去一次可以囤够一段时间的生活所需。如今几十年过去,街上的各种小店业态发展很快,大卖场模式逐渐失去了价值,加上成本很高,很难维系下去。
同时,陈立平进一步指出,导致大卖场衰落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它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靠生产厂家的入场费促消费,形成生产厂家的区域分级体系,生产厂家拥有定价权,因此大卖场通过多层经销商去订货,商品价格就非常贵。当处于经济下行期时,大卖场的商品明显失去竞争力,这是目前国内大卖场的主要问题,流通成本太高,坪效(终端卖场每平方米的效率)特别低,投入大产出低,这种模式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
2017年和2020年阿里巴巴曾先后两次投资高鑫零售,共投入约500亿港元,成为其控股股东。然而,阿里巴巴的投入并未带来相应的产出,高鑫零售近年来业绩不断下滑,在2022财年中首次出现亏损。这也就不难理解大润发Super和M会员店的诞生,并被视为高鑫零售的新增长曲线。
在陈立平看来,这种业态改变了供应链过去由入场费为主的模式,逐渐过渡到自己掌握定价权,能够把商品的流通成本压缩,使商品价格降下来,满足如今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
不过,这并不是中国零售业独有的问题,传统卖场失势也成为其他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例如日本,根据2024年1月日本全国超市协会发布的行业白皮书和相关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超市的总体市场份额同比在减少,从47.3%下降为46.9%。从超市拉走部分业绩份额的,一个是药妆店,主要品类包括食品和化妆品,另一个是无店铺零售,即物流宅配、通贩、网络销售。
当然,大卖场式微并不意味着该模式没有发挥空间,在一些县域市场或中型城市,大卖场仍然为满足消费者需求提供了平台。截至2024年9月30日,高鑫零售的大卖场及中型超市在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五线城市的占比分别为6.4%、18.1%、48.6%、19.2%以及7.7%,三线城市占比最高。
04
被巨头抛弃,是利是弊?
为改变大卖场模式的弊端,阿里巴巴委派集团副总裁林小海出任高鑫零售首席执行官后,重新梳理了高鑫零售立足实体定位,打出大润发、大润发Super、小润发业态“组合拳”,并重点打造了M会员店。2023年4月,林小海还公布了新财年四大发展战略,即差异化商品力、线下体验中心、线上履约中心、多业态全渠道。
只不过超市的发展或许并未达到阿里巴巴的预期,它可能与京东做出同样的选择——抛弃超市业态。2024年9月,随着名创优品以62.7亿元收购永辉超市29.4%的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京东方面则减持了8.3%的永辉超市股份。
彼时,名创优品首席财务官张靖京在回答投资人提问时曾表示,“(之所以)投资早期是因为购买多数股权的机会有限,京东等股东有出售计划,估值合适。我们有强劲的竞争对手,因此需要快速完成交易。”
此前,电商巨头之所以收购超市股份,是希望借此增强自身竞争力,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来丰富自身业务版图。尤其是在金融业务方面,消费领域面临着企业融资收紧、成本上升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供应链金融科技发展火热,账期长、现金流好的超市业态会为京东金融、蚂蚁集团等业务带来助力。
陈立平坦言,电商巨头或许是为了解决支付问题而闯入线下零售,在支付领域划分了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大阵营,盒马推出新零售、京东推出七鲜超市、美团推出小象超市等等,背后都与支付业务紧密相关,随着供应链金融被规范管理,超市业态带来的金融价值在稀释。同时,线下零售并不是电商的长项,对它们来说是一种包袱,因此宁可赔本也要出售,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熟悉的主业。对大润发来说,阿里巴巴这些年的投入也对大润发财务形成了很大压力,大润发需要找另外一家公司帮助它实现转型。
不可否认的是,阿里巴巴的确为高鑫零售的线上能力提供了诸多助力。根据2024财年业绩显示,自有APP大润发优鲜占线上B2C营收达到约36%,线上B2C总体订单量同比增长4.8%,虽因顾客囤货心智下降导致客单下滑2.7%,但营收同比仍增长2%。
曹磊认为,脱离巨头线上资源和流量扶持是弊大于利,因为在没有巨头线上资源和流量扶持的情况下,大润发等商超需要自行寻找和吸引流量,这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金进行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
在曹磊看来,大润发在捕捉消费者需求层面还存在诸多难点,例如当前消费者对于线上线下融合的购物体验需求日益增加,大润发需要注重线上线下渠道的协同发展,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需要在技术、物流、运营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升级和改造;同时,供应链整合与优化需要企业在采购、仓储、物流等多个环节协同作业,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改变整个供应链体系和管理制度注定是漫长的过程,打破大卖场模式后,高鑫零售能否在学习之余,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调整是获得长期盈利的关键,扭亏之后市场或许要给“大润发们”更多时间。(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 | 《商学院》杂志2025年1月刊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