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破解大湾区跨境数据流动难题,广互法院发布意见

助力破解大湾区跨境数据流动难题,广互法院发布意见
2025年03月30日 19:23 南方日报

近日,广州互联网法院在第三届人工智能法治论坛上,正式发布《广州互联网法院关于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该《意见》立足广州互联网法院实际工作经验,为粤港澳大湾区可信数据空间建设贡献司法力量。

什么是可信数据空间?可信数据空间指的是通过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构建虚拟协作环境,实现数据全流程可信流通与动态管控,被国家数据局定义为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可信数据空间可以为人工智能模型提供丰富且合法的训练数据,还能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合法、可信的数据来源证明。

本次发布的《意见》共12条,围绕数据权属确权、合同履行等多方面提出司法保障举措,构建可信数据空间司法保障体系框架。

明晰数据权属 护航数据流通交易

在数字化进程加速的当下,数据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创新的核心要素。然而,数据权属模糊导致个人隐私泄露、企业数据垄断、公共安全风险等问题日益凸显。

针对数据权属保护,《意见》提出要妥善处理数据权益纠纷,准确把握不同类型数据的权属认定标准,平衡各方合法权益。建立分类分级确权授权制度,对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三大类型采取差异化保护策略。

此外,《意见》还细化了数据流通交易方面相关细则,明确依法审理涉数据要素合同履行纠纷,对延迟履行、部分履行、瑕疵履行等违约情形,结合行业标准和合同约定判断履行标准,综合考量数据来源合法性、数据质量保证、数据安全保障、服务能力评估等多维度因素,区分不同情形合理确定违约责任。

广州互联网法院分党组书记、院长宋伟莉表示,《意见》在数据价值与收益分配纠纷处理方面的规定,体现了“市场评价贡献、贡献决定报酬”原则,有利于平衡数据创新与利用的关系,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加强算法规制 保障跨境数据流动

在数字经济全球化与算法深度赋能的背景下,算法滥用容易引发信任危机。

针对算法公平问题,《意见》提出妥善审理算法公平与技术侵权纠纷,促进可信数据空间算法规范发展,平衡技术创新与权益保护。对涉算法偏见的侵权责任纠纷,重点审查开发者和使用者是否建立算法透明度机制,是否提供合理解释和申诉渠道,增强算法公平性、透明度和可解释性。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实行差异化的法律体系与数据治理规则,在数据分类标准、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要求等方面存在制度壁垒,数据流动合规成本高、规则衔接难。

对此,《意见》提出加强数据跨境流动司法保护,平衡数据安全与流通便利,促进数据有序跨境流动。涉外数据纠纷案件的管辖权确定,应综合考虑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诉讼标的物所在地、侵权行为地等因素。对于数据存储地、数据处理地、数据主体所在地等特殊联系因素,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合理认定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适当联系”。

“跨境数据流动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重要议题。”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丁春艳教授表示,《意见》细化了跨境数据流动纠纷案件的管辖权规则,将有助于解决粤港澳大湾区的数据流通难题,推动形成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大湾区数据空间。

“我们将密切跟踪国内外数据空间发展动态,与时俱进地研判相关政策趋势和技术演进方向,持续为粤港澳大湾区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提供高质量司法服务与保障。”广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邵山表示。

南方+记者 李乾

通讯员 林北征 谭静宜

【作者】 李乾

南方法治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