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新农人”,帮助老乡鼓起“钱袋子”
“风清露冷秋期半,人间处处丰收忙。”前不久,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也如期而至。稻谷满仓、蟹肥菊黄、瓜果飘香,一幅幅丰收画卷在我国广袤的乡野上徐徐展开。
辽宁盘锦,万亩稻田随风卷起层层波浪,沉甸甸的稻穗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一台台收割机开足马力往来穿梭;湖北宜昌,一簇簇青黄相间的蜜桔压弯枝头,经过智能选果机“考验”后,被自动分拣到一个个筐中“整装待发”;广东佛山,一盘盘网红猕猴桃走上市民餐桌,因为“进城之旅”从果园直达果篮,饱满的绿果也格外鲜嫩多汁……
如今,在科技创新的加持下,“智慧元素”融入农业全链路的每一个“毛细血管”。越来越多新农人挑上农业现代化这根“金扁担”,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梦想。
农研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言农夫之耕,当先利其器。”作为农业大国,中国的农耕文化源远流长,而从古至今,农业的发展都与农具息息相关。从石器、筒车到犁田机,持续迭代变迁的生产工具,为农业的提质增效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到了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黑科技”成了新“农具”,进一步赋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提高到2021年的61.5%,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已从世界第二方阵跨入第一方阵。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高产、节水、节肥的优质强筋小麦、食味水稻、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连年提升。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达95%,实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今年丰收节期间,拼多多在中国农科院举办了一场直播活动,一项项注入科技基因的农产品走到聚光灯下。据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的科学家介绍,在植物工厂的环境中,其团队培育的小麦、大豆和玉米的生长期实现了减半,去年水稻的生长期率先减半。
在本次直播中,“冰淇淋味的红薯”同样引发关注。拼多多商家壹亩地瓜联合创始人刘朝丽表示,“烟薯25”是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烘烤型鲜食品种,与普通红薯相比更加香甜软糯,冰冻后口感绵密,“入口即化,化时无渣”。而在“香甜如蜜”的味道背后,“烟薯25”的“进城之路”却曾充满曲折。
“新农人”让农业走向年轻化
甘薯品种选育往往历经“万里挑一”。犹如“神农尝百草”,烟台市农科院的甘薯科研团队每年通过杂交育种,得到约一万株全新株系,在一次次筛选、品尝中,只有集高产、美味等多种特点于一身的株系才能脱颖而出。
代号为0579的株系便是这样的“幸运儿”,据烟台市农科院甘薯所所长辛国胜回忆,2005年冬天,他留在地窖的一批种薯中,0579最招老鼠。最终经过层层选拔,辛国胜选择保留“吃起来格外香甜”的0579株系。
2012年,通过国家鉴定后,0579株系被命名为烟薯25。在电商平台的助推下,冰淇淋味的烟薯25迅速走俏。曾在城里从事新闻工作的刘朝丽也返乡创业,成为最早一批参与推广的“地瓜经纪人”。她回忆称,其团队在拼多多上销售该品种的第一周,一天大概百十单,但一周后,日订单量大涨至四五千单。
然而,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生长于北方的冰淇淋味红薯“流蜜爆汁”,但南方最初种植的烟薯25却泯然众“薯”矣。辛国胜坦言,经种植户育苗种植后,烟薯25后代会表现出千差万别的性征,产量、口感、长相将参差不齐。
基于此,辛国胜团队的专家们倡导使用脱毒种苗,并通过“一刀切”甘薯茎尖剥离法,确保烟薯25种苗更纯洁,品种特性更明显。“为保证货源的稳定品质,我们也开始接触种植端及科研端,跟着农科院的专家全国跑,寻找正宗的烟薯25。”刘朝丽说。
目前,烟薯25已成为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甘薯品种,在绝大多数省市种植,还成就了一批农民“百万元户”。在拼多多上,除了鲜食的烟薯25,红薯片、红薯条等衍生品也成为“爆品”。刘朝丽自豪地说,“去年卖了差不多两千万斤烟薯25,老乡们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
与“80后”的刘朝丽类似,“90后”的祝清震曾任一名汽车工程师,他同样感受到故乡的召唤,希望为家乡的农业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性。2021年,祝清震组建科研团队“农圣大脑”,参与了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凭借高品质、高产量的番茄成果获得优秀奖。
据悉,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的命题是“科技种番茄”,由拼多多、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联合主办,参赛队伍成员多为90后,甚至不乏00后的身影。
入围决赛的选手分别在世界等地,通过软件远程控制位于云南昆明大赛基地的智能温室,结合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农业技术种植番茄。数据显示,4支决赛团队的番茄平均产量达到了传统种植的两倍左右,营养价值也符合高品质的行业标准。
而将时针拨回2020年,第一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中,参赛的AI草莓平均产量高出顶尖农人组196.32%,云南草莓产季也在AI的加持下提前了60天以上。昆明古莲村的老张便感受到了AI的“魔力”,接入数字化农业服务工作站后,自家的2亩草莓地比去年多赚了三四万元,还节省了将近4000元的肥料成本。
电商成激活乡村经济新“引擎”
如果说农业链条的“最后一公里”更考验的是供应链的高效整合,那么“最初一公里”便强调的是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多年来,随着国家物流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电商平台也为特色农产品上行插上“翅膀”,更好地打通“最后一公里”。
而近年来,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平台更是不断向上溯源,将重心转到“最初一公里”的生产与种植环节,帮助更多农户实现产业升级与收益增值。
事实上,从农研设想的提出到科技成果的落地,背后往往蕴藏着多方的智慧与汗水。在这一过程中,电商平台成为赋能农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如今,越来越多像“烟薯25”一样的农产品,通过拼多多流量倾斜、百亿补贴等资源投入迅速打开市场增量,广阔的市场空间又反哺科技研发,推动品种不断改良,在越来越广袤的土地上切实帮助农人增收。
以今年丰收节庆祝活动上展出的系列小麦新品种为例,这些小麦由拼多多百亿农研专项提供支持,由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研究中心培育,在高产、优质、抗病和耐热等方面上均有突出表现。最新审定的小麦品种农大753和农大761实现了品质和产量的协同改良,其产量较普通品种增产5%-10%,且品质达到了强筋的标准。
而在人才培养方面,拼多多同样蓄力“孵化”新型农业人才,通过开设“多多课堂”,举办“超级农货节”“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等方式,帮助刘朝丽、祝清震这样的新农人在广阔乡野上筑梦、圆梦。
据统计,过去两年,该平台95后的“新新农人”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由2019年的29700人增至2021年的126000人,两年增长了近10万人。这些年轻人,大部分属于既懂电商也懂农业的新型农业人才。
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不仅依靠农业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还有赖于成果转化率的持续提升。在健全完善的政策体系、成熟可用的农研技术、新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等多方生态催化下,我国农业也正驶进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而电商平台这一“引擎”则将为乡村振兴继续锻造精兵利器,助力丰富乡村业态。未来,随着一系列数字技术的升维,乡村经济、社会、环境各方面效益的潜能也将逐步释放。天南地北的广袤田野上,“禾下乘凉梦”正在慢慢照进现实。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