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 记者 田刚】如果说2023是全球AI元年,那么2024就是国产大模型的元年,人工智能(AI)成果是国内科技发展的核心领域之一,更是资本市场上极具潜力的投资方向,人工智能指数全年涨幅达18.48%,远超同期A股整体表现。伴随着AI在各领域的渗透,深刻影响着各实体产业的数字化变革,其中AI医疗就是备受业界关注的分支。
在此背景下,AI医疗领域的头部玩家也纷纷冲刺资本市场。近日讯飞医疗科技(2506.HK)在港股挂牌上市,公开信息显示IPO公开发售获3.66倍认购,上市首日较发行价上涨5.07%。与此同时,微医控股也步入IPO阶段,2024年12月31日,微医控股在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招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根据国际知名咨询机构Frost & 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2023年收入计,微医控股位列中国AI医疗公司第一,在AI医疗市场占有率达到10.6%,是中国最大的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
市场政策“共振”,微医控股步入业绩加速增长期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和《“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等,提出探索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研发领域的应用;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开发应用和整合共享,探索建立统一的临床大数据平台。
2024年11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聚焦“人工智能+”与医疗服务管理、基层公卫服务、健康产业发展、医学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四大领域,详细列出了“人工智能+”在医疗、医药、医保、医院管理、健康管理等13个细分领域的84个典型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指明了方向。
而医疗服务管理、基层公卫服务、健康产业发展三大方向,正是微医控股的业务布局重点。
作为国内最大的AI医疗平台,微医控股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服务场景深度融合,依托于自主研发的医疗大模型以及AI医生、AI药师、AI健管、AI智控等应用,把AI深入应用于检查、健管、诊疗、药事服务和医保监管等全流程,全面赋能“医、药、检、健、管”各环节的提质增效。
根据招股书显示,微医控股已实现轻资产运营,其核心业务包括AI医疗服务和数字医疗平台。AI医疗服务依托健共体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健康管理会员服务、云药房和增值服务;数字医疗平台则主要包括数字医疗服务、线下医疗中心服务、企业会员服务等。其基于AI驱动的健共体,推动微医控股成为医疗服务提供方、支付方、供应链等医疗健康价值链上的关键参与者,推动区域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数智化升级。
财务数据显示,微医控股在2021年到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金额分别为9.62亿元、13.68亿元和18.63亿元。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为18.18亿元,同比增速超100%,其中,来自AI医疗服务的收入达14.4亿元,占比近八成,创收能力进一步提速。
2021年至2023年,经调整后的持续经营业务亏损分别为13.54亿元、8.17亿元和5.05亿元;而在2024年上半年,该数值进一步减少到1.28亿元。经调整后的亏损率也由2021年的140.8%降至2023年的27.1%,并在2024年上半年降至7.0%,接近盈利。
微医控股通过持续增强经营能力护城河,推动业务拓展和盈利能力双面提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3年收入划分,微医控股是中国最大的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亦为中国唯一一家通过按人头和按价值付费模式提供健康管理会员服务的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占率排名第一。另有机构分析判断,按照当前的趋势发展,微医控股即将迎来扭亏的拐点,步入盈利兑现的收获期。
AI医疗行业面对的趋势性机会,更支撑了微医控股的高增长预期。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4年及2030年中国大健康市场的数字化渗透率,预计将会由2019年的3.3%分别快速增至中国医疗健康总支出的10.6%和24.0%;至2030年,包括数字医疗服务、医药电商、健康消费等市场在内的中国数字健康服务市场预计可达42228亿元,年复合增速超三成。甬兴证券也在研报中提到,随着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有望改变传统医疗模式,为医疗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商业闭环打造标杆案例,微医控股健共体的高效复制
AI医疗服务业务的持续推进,凸显出微医控股打造出的健共体模式独特优势。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健共体模式由微医控股在2019年首次提出。2020年开始,微医控股与天津市政府合作成立了天津市数字健共体,打造了云管理、云服务、云药房、云检查“四朵云”平台,全面提升了基层基本医疗服务能力。2022年,凭借日益先进的AI技术,微医控股对天津市数字健共体进行升级,采用按人头和按价值付费的模式,以进一步加强健康管理。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天津健共体在管糖尿病会员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由17.8%上升至44.2%,血压达标率由19.5%上升至61.5%,血脂达标率由24.8%上升至27.9%。在为期18个月的管理期间,天津合作医疗机构的糖尿病预算明显盈余。2024年8月天津市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得益于健共体的顺利运营,天津市基层医院的门诊人次增加了23%至50%。凭借天津市的成熟模式,微医控股正将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向全国复制落地。
基于广泛的医疗健康服务场景和需求,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医生、患者、卫健部门及公共医疗保险基金等多方共赢的实际效果,微医控股的健共体模式成功打通了2H2C的商业化路径,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结合健康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了一站式、个性化的诊疗、慢病管理、健康管理等服务。在此过程中,微医控股积累了庞大的数据资源,形成了多维度的医疗、医药、医保数据集合,这些数据经脱敏后,能够为智能化产品的开发和基层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反作用于大模型能够通过持续学习和迭代不断优化,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2022年4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引导地方探索基层数字健共体建设”;天津西青区探索开展的紧密型数字健共体建设经验,被纳入国家卫健委《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典型案例2023》,向全国推广。
此外,多地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文件。例如,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出构建医疗大模型平台,促进医疗、医保、医药等联动发展。上海等地也相继发布了专项政策文件,推动AI+医疗的发展。
根据招股书显示,基于国家政策要求指引,微医控股正不断扩大健共体的落地范围,为各地落实医共体向健共体升级建设,提供因地制宜的综合解决方案,并以领先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能力,为医疗健康价值链各参与方赋能,持续推动医疗健康服务行业的升级和提效。
先发优势叠加技术沉淀,微医控股持续拉大竞争优势
当前,微医控股正计划通过上市进一步加速自身发展,其深耕的AI医疗赛道的护城河到底有多深,以及公司为保持其核心竞争力构筑的“护城河”壁垒,是被关注的重点。
根据公开信息,作为推动中国医疗行业数智化升级的先行者,微医控股从推出挂号网开始,填补了一个又一个行业空白:2015年,创建中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开启了中国在线复诊、电子病历共享、电子处方等新业态。2017年,成立AI医疗团队并与国内知名大学共同成立AI实验室,探索医疗领域AI的应用。在2020年与天津市政府合作成立了天津市健共体,逐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公共医疗保险基金直接结算、线上线下慢病管理及线上云药房服务。2022年,凭借日益先进的AI技术,对天津市健共体进行升级,推进按人头和按价值付费的健康管理会员服务模式。自2023年起,开始专注于开发为医疗健康行业量身定制的AI技术及应用,以进一步加强健康管理。
经过多年持续深耕,微医控股不断拓展医疗领域纵深能力的同时,也积累起海量数据作为AI医疗的支撑,在完善的服务闭环与用户生态基础上,挖掘出多样化、高毛利的增值服务,包括个性化的日常健康保健消费或护理服务、更精准的定制化医疗服务以及各种商业健康险产品等,这种多方共赢的独特商业模式和多场景规模化应用,为公司构筑起深厚的护城河。
前不久,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信息,其中,微医控股研发的“微医医疗大模型”“微医医疗助手大模型”“微医健康助手”“微医生文本生成算法”四项医疗大模型算法成功通过国家备案。这一成就标志着微医控股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在医疗健康行业的服务能力,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权威认可。
据悉,微医医疗大模型通过实施对齐算法、角色对话监督学习及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等多种策略,在医疗知识理解、临床决策支持等核心功能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国内权威的医疗大模型测评平台CMB中,以91.71的高分位居榜首。
这些都是微医控股基于长期以来专注探索及大量战略投入形成的竞争优势,并将在日后长期发展中持续释放潜能,推动公司业务和盈利实现指数级进击。
总体来看,在AI医疗这条天花板很高的赛道上,微医控股无疑已占据先行者和深耕者优势位置。随着医疗服务行业的持续数智化,微医控股所沉淀的业务模式优势和技术优势将不断叠加共振,推动公司拥抱更确定、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去拓展更坚实、更独特的发展路径。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