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未来AI伴侣或成现实#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在热播科幻类漫谈节目《不要回答》中,贾樟柯、许知远和小冰公司CEO李笛,以小冰AIbeing为例,进行了一场关于“AI虚拟人情感陪伴”的讨论。
各种观点相互碰撞,但最终折射出了一个相同的问题——人是孤独的。
为了真正帮助人缓解孤独、弥补空缺,各大厂商纷纷推出相关的虚拟人产品,除微软的小冰外,还有Google的LaMDA,Meta的Blenderbot,百度更是在自家输入法上线了“AI侃侃”功能,推出国内首款情感陪伴型虚拟博主。
早在工业时期,机器人的出现,让人类从危险、重复性高的工作中解脱;随着人工智能不断发展,在一些需要计算推理的工作上,人类被AI打败;如今,在陪伴、抚慰等情感需求方面,人类又开始需要AI。
未来的元宇宙时代,机器人将会发展为何种角色?人类与AI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其实,早在2018年,一款游戏告诉了我们答案。
01
《底特律:成为人类》
中的「思维经济」
《底特律:成为人类》是由法国QuanticDream工作室制作的一款关于人工智能的交互式电影游戏,发售以来获得了游戏界的极高评价。
游戏分别采用了三条故事线相互交替进行,玩家可以根据章节扮演卡拉、康纳、马库斯三位主角体验剧情的发展,而玩家的每一次选择都会影响到剧情走向甚至是故事的最终结局。
该游戏的故事设定在2035年的底特律。衰退的旧工业城市底特律经历破产之后,政府引进了大量科技公司。卡姆斯基来到底特律创办了名为模控生命的公司,致力于仿生机器人的研发。
在短短的几年内,模控生命迅速崛起,他们根据不同的社会分工设计了具有不同特质的机器人:体力劳动者、妓女、保安、佣人、医生等无所不有。
主角之一的康纳便是一名仿生人警察,它能凭借着对案件现场的扫描,通过计算还原案件的事发过程,以在底特律城中侦察案件的真相。
有着强大思维分析能力的机器人在游戏中并不少见,几乎所有机器人都有着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而这一点也在现实中有完整的映射。
如今的AI能做超多线程的工作,也可以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在医疗上能够完成挂号缴费、在教育培训上能够准确评估学生水平、在农业上能够进行作物栽培、在金融上能做到效益分析等,包括办案也有现实中的“康纳”。
虽然不是以仿生人的形态,但《底特律》中的机器人已经成为了现实,而且就在我们身边。AI凭借着处理逻辑问题突出的优势,成为了我们工作上的好帮手。
回到游戏,底特律城内仿生人高度普及,但在人类心中,仿生人始终只是工具和机器,并且许多市民对仿生人充满敌意,认为他们没有灵魂。不把仿生人当人,是游戏中大部分NPC所认同的观点。
仿生人不占用食物资源,一个电池正常能维持百年之久,即使受伤或死亡只用拿去维修就行,所以可以肆意伤害;仿生人生活成本极低,似乎无所不能,这也就带来了失业率剧增的社会问题。
然而就算社会问题再突出,仿生人的宣传标语依然屹立不倒,仿生人们如同货架上的商品,在商店中整齐地列成一排,任人挑选。人类一边享受着仿生人带来的便利,另一边却毫无节制地压榨、欺凌他们。
归根结底,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游戏中的背景依然是“思维经济”,AI们被规定不能产生自主的情感,也不能以“人”的方式去参与和享受世界。
主角卡拉身为机器人,其行为都有程序控制。如果她违背主人发出的命令,在卡拉的视野中将会出现程序自带的红色警戒网。当主人陶德禁止卡拉进入某一个房间,那张网络将会如同墙壁一样阻止玩家操纵角色通过。即使爱丽丝(主人家女儿)遭受陶德的虐待,卡拉决心上楼保护爱丽丝时,这道程序禁令也会再次出现,使得玩家无法进入二楼。
但进入游戏后期,随着智能化程度的增高,仿生人逐步拥有了情感和个体意识,他们渐渐感受到自身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人类与仿生人之间的冲突加剧,甚至出现了仿生人袭击人类的事件。
卡拉对主人家的女儿爱丽丝的境遇充满了同情,带着她开启了逃亡生活;马库斯在智慧的老画家的指引下,发掘了自我意识与艺术天分;康纳与一个憎恨仿生人的老警察组成搭档,在相互沟通中达成和解。
人类和仿生人之间,究竟能否和平共处?游戏的多个结局中并没有给出正面的回答,但它却能够让人类反思——什么才是我们需要的“陪伴”?
02
人工智能的未来
「情感经济」
技术是不断发展和多变的:电力、智能手机等技术都经历了从稀有到普及,在未来的元宇宙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也会走入千家万户。技术已然成为了时代发展中一个毋庸置疑的变量。
而漫漫历史长河中,唯一不变的常量便是“情感”。细数流传下来的经典,像四书五经等无非是关于人,而在一百年之后的经典,依然是关于人。而“情感”就是作为一个人最大的特征。
人们在解决完温饱问题后,物质方面的需求也在逐渐趋向饱和,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感和心理上的认同感。情感经济正在不断的扩展其在经济消费中的所占份额。
5G时代,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着便捷的精神食粮,泛娱乐化成了生活的常态,网络上的虚拟世界是人们狂欢的根据地,沉浸式的虚拟生活方式也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当中,但这狂欢的表象下却有着孤独的内核。
总是处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学习压力大的状态下,人类每天都要面对社会转型深水期带来的巨大生活挑战,大多数人的心理都属于亚健康状态,而这也带来了情感消费的渴求。
《底特律:成为人类》讲述了一个“思维经济”时代下的故事,而我们生活的现实,已经从“体力经济”到“思维经济”迈步,未来也必将朝着“情感经济”而不断迈进。
因为人类真正需要的“陪伴”,其实是情感的疗愈。
作者:杨湘宇
图片源于Q仔互联网冲浪所得,若有侵权,后台联系,Q仔滑跪删除~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