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谁懂啊!I社宣布停运后的第21天,网友们还在给它过三七祭日呢,结果“啪“”的一下,它转生复活了。
提起ILLUSION,也就是网友口中的“I社”,宅男们应该是如数家珍,像是什么:尾行系列、欲望格斗系列、欲望血液系列、人工少女系列等等。
这家日本游戏开发公司,以开发成人向游戏而闻名,尤其是以高质量的人物建模和逼真的视觉效果而受到玩家们的喜爱。
但是一个月前,I社宣布将于8月18日停止运营。
然而,仅仅在一周之后,I社的官方账号改名为“Project准备中”。再过一周,同一账号发布了预告信息,宣布将于8月4日公布全新内容。
8月4日当天,I社并没有放鸽子,准时公布了新名字ILLGAMES和新作品《ハニカム(Honey Come)》。
同时,ILLGAMES宣称,新作将在9月1日登陆PC平台,同时在官网放出了试玩版。
天天喊着“复活吧,我的I人”,结果真的盼来了复活版的I社,玩家们直呼:“这是黄油史上最光明的一天!”
01
一流的情色公司
也是一流的技术公司
至于为什么这么多人盼着I社复活,那还得从过去的I社说起。
但只要了解过I社,就会发现,过去的I社不仅是“黄油”业界的领头羊,还是顶尖的技术流公司,给无数玩家带来了最新鲜的play。
而在今天的人们看来,这些技术似乎都指向一个地方——元宇宙。
1.3D
成立于1992年的I社,一开始还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黄油制作组,做着一些2D的黄油。
自1997年起,其作品开始采用3D风格,这一尝试,使得I社成为了黄油业界投入3D技术研发的先驱者之一。
比如,1997年发售的《欲望之血》,就引入了3D动作、FPS战斗,以及更加完整的世界观和剧情,这些可都是当时大作才有的待遇。
这让I社快速在玩家间打响了名气,也让它更加坚定了3D黄油的道路。
等到1999年《尾行》问世后,I社也迎来了一次大爆发,正式开启全面3D化。2年后,I社就迫不及待地把更厉害的3D技术塞进了《尾行2》。
要知道,当时很多游戏还将角色的双手统一处理成方块呢,I社却已经可以让手指根根分明了。
更新奇的是,《尾行2》的选人环节不是静止画面,而是循环播放的少女舞蹈。
据说,当时为了做出这个效果,I社采用了如今3A游戏流行的真人动捕技术。哪怕这段舞蹈很短,动作也很简单,但也足够刷新当时大家的认知了。
2.人工少女计划
见着《尾行2》如此优秀,玩家们纷纷把期待的小眼神投向了即将发售的《尾行3》。
而就在这时,I社却突然停了动作,还说要“退出HGAME”。
在官网首页的一份解释公告中,I社将自己的发展目标改成了:打造一个独立、自由、奔放的“人工少女”。
I社说的并不是一个为了黄油而设计的剧情故事,而是一个在屏幕那头可以相对自由互动和养成的人造生命,它甚至可以不是一个电子游戏。
这就是为什么I社说自己要退出游戏界了。
因为,当年的它觉得自己接下来制作的东西已经不是电子游戏了,而是 “元宇宙”。
制作人的终极目标是:人工少女在玩家离线时仍然能够独立生活,就算玩家关机了,她还是会继续活跃在网络上,自由自在地展现她们独特的个性,和其他玩家互动。
半年后,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少女”系列第一作《人工少女2》发售,给传统AVG玩家带来了“一点小小的I社震撼”。
玩家所面对的不是一张256色的静态CG,也不是预先制作并播放的动画,而是一个自由设定的角色,玩家可以跟她一起欣赏风景、泡温泉、玩躲猫猫……
而这一切,发生在2004年。
这种概念堪称降维打击,而其中所需要的技术成本,也远高于只有固定剧情的黄油。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这种东西在2004年是不可能做出来的。
I社努力实现到最后,也就是走向了养成和沙盒玩法的“人工少女”系列,以及后来的一众游戏。
但无论如何,哪怕到了2019年发售的《AI少女》,I社都没忘记当年画出的这块饼。
《AI少女》的背景设定,是玩家与少女一起生活在一座孤岛上。
玩家可以随心所欲地给少女打扮,还可以和她互动,听她说笑话、唱歌、讲故事,她的情绪也会随着你的互动而变化,会开心得像个小太阳,也会生气得像个小火山。
在这座大海环抱的虚拟小岛上,I社实现了理想中的亲密、自在、放松的虚拟生活感,让游戏火出了圈。
Steam上的“阉割版”价格超过400元,但是依然有两千多位玩家留下了评价,成功获得了“多半好评”,而且最近测评又升为了“特别好评”,这个成绩可是让一些日厂“大作”都望尘莫及。
3. 互动电影式游戏
与“人工少女计划”一起提出的,还有“互动电影式游戏”。
当时,市面上的互动电影类游戏其实不少,但大部分都是质量较低的真人拍摄作品,少数优秀作品则采用了2D动画风格,3D画面的几乎可以说没有。
在这个背景下,I社在2004年毅然推出了一款全3D的互动电影式游戏——《 A-GA 〜激動の惑星〜》。
游戏回归了GALGAME的交互式体验,大部分时候你只要静静地看剧情,偶尔需要选择一下,而你的选择会影响到游戏的后续发展。
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这种创意确实难得,甚至可以说对未来游戏的发展起到了启发作用。
仅从技术实现的角度看,I社这种过于夸张的进取心也殊为不易了。
3D互动电影的探索竟然由一家黄油公司做出,任谁都很难不高看I社几眼。
4.VR
即使不做互动电影式游戏,I社也一直着重刻画玩家互动的细节。
尤其是在2010年之前,它在技术方面处于明显优势,每次推出的重头戏都有互动体验上的提升,并且大多领先了时代概念一两步。
可以感受到,它真的希望玩家只需使用鼠标这种基础设备,就能打破次元壁。
于是,I社成功孕育出了一种“能不用VR玩的VR游戏”,也就是2017年的《VR女友》。
从设备角度来看,《VR女友》保留键盘鼠标操作的设计,可能是为了掩盖硬件技术不足的短板,但与当时其他VR游戏公司需要各种额外配件的花活相比,I社这种方式却又有些返璞归真的感觉。
当然,I社在硬件方面也不是没有努力。比如,I社早在2018年就推出过一套为黄油玩家量身定做的VR设备。
据I社自己介绍,该套全身穿戴式的VR装置共计13个部位,覆盖了全身各个角落,能让玩家在VR游戏里拥有360度全方位的实操感。
02
走向颓势的I社
如今能重振雄风吗?
按理来说,集齐众多法宝的I社,会像拥有美少女助攻团的男主一样,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然而不知为何,I社在《PlayHome》之后的几部作品开始逐渐失去了活力,基本上都是内核类似的换皮作品,没有太多令人惊喜的系统创新。
创意、技术和审美方面都不如以前,I社仿佛就这样进入了贤者模式。
玩家们看着I社的新作宣传片,内心也毫无波澜。
都说LSP不在乎游戏性和剧情,但连续十几年都用同一套模式还是让玩家们绷不住了。
而PC上的黄油市场,也早已萎靡到了无法支撑商业游戏公司的地步。虽说近几年I社靠Steam将游戏推向全球,但过高的定价跟内容阉割也没能引起太大反响。
至于《HS2》《恋活》那些被玩家津津乐道的海量MOD,I社也赚不到半毛钱。
新作玩家不买账,作为最大流量来源的MOD又分不到钱,I社的结局似乎已经注定了。
而现在,I社选择秽土转生,换上了新名字"ILLGAMES"。
"ILLGAMES"寓意innovative、liberty、lovely,也就是创新、自由、可爱,“创新”一词被摆在了最前头。
那么,I社又能否重振雄风,再次拿出非凡的创新精神,像20年前一样让众人眼前一亮呢?
作者:杨文 排版:黄蕾卉
图片源于Q仔互联网冲浪所得,若有侵权,后台联系,Q仔滑跪删除~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1102288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