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ChatGPT之父”奥尔特曼离职风波的几个误解

对“ChatGPT之父”奥尔特曼离职风波的几个误解
2023年11月21日 17:56 FT中文网

面对公益性的美好愿景与商业性融资现实困难的内在冲突,不管是谁最终出任OpenAI新CEO都必将无法回避这一问题,并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解决的方案。

文丨FT中文网专栏作家 郑志刚

整个周末,延续到新周的开始,朋友们和微信群的聊天话题始终被誉为“ChatGPT之父”的OpenAI联合创始人兼CEO奥尔特曼(Samuel Altman)离职风波笼罩。17日研发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OpenAI董事会公告,鉴于奥尔特曼与董事会“在沟通中始终不坦诚” “阻碍了他履行职责的能力”“董事会不再相信他继续领导OpenAI的能力”,他被解雇。奥尔特曼的离职让很多人联想到40年前苹果创办人乔布斯(Steve Jobs)的故事。例如,一家媒体这样写道:“这就像苹果公司当年解雇乔布斯一样,只不过他们是在iPhone成为历史上最畅销的品牌之后才这么做的”。

从乔布斯的故事出发,围绕奥尔特曼离职风波,很多媒体做了看似合情合理的解读。对于目前朋友圈广泛转载的这些解读文章,我理解,也许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一些误读。

第一,作为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架构,OpenAI董事会辞退被认为不够称职的CEO至少在程序上没有太多瑕疵。一些媒体把奥尔特曼离职与乔布斯的故事联系在一起显然是把非营利公益组织的治理构架与营利公司的公司治理制度安排混淆在一起。

我们知道,非营利组织核心的制度安排是组织章程和章程授权组织的董事会。董事会严格按照发起人起草并通过的章程执行相关事务,是非营利组织最高的权力机关。因而,从组织程序看,董事会具有包括解聘CEO在内的最终裁决权。

需要说明的是,这不同于营利性商业公司通常的公司治理制度安排。在营利性商业公司中,利润分配时受益顺序排在最后的股东能够以投入的真金白银为可能做出的错误决策承担责任,因而股东成为所谓的“公司治理的权威”。股东大会成为营利性商业公司最高权力机关,董事要向股东负有法律上的诚信责任。这意味着对于包括CEO任免这样的重大事项,在董事会做出评估和决策后,需要股东大会的最终批准才能生效。

我们看到,OpenAI从2019年开始选择了一个既不同于传统的营利性商业公司,又不同于传统的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构架(参见《推出ChatGPT的OpenAI股权投资协议设计的独特性》)。通常被称为OpenAI其实是一家有限合伙组织,全称为OpenAILP,在组织形式上属于有限合伙。OpenAI Nonprofit 是其负责投资管理的普通合伙人(GP)。作为GP,OpenAI Nonprofit 与包括微软、马斯克、谷歌风投、老虎基金、A16z等在内的有限合伙人(LP)签署了被称为设置“利润上限”的看起来十分独特的股权投资协议。具体而言,未来营利后的OpenAI的利润分配将按照以下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将优先保证埃隆•马斯克、彼得•泰尔、雷德•霍夫曼等首批投资者收回初始资本;在第二阶段,微软将有权获得OpenAI75%的利润,直至收回其130亿美元投资;第三阶段,在OpenAI的利润达到920亿美元后,微软在该公司利润分配比例将下降到49%,剩余49%的利润由其他风险投资者和OpenAI的员工作为有限合伙人分享。第四阶段,在利润达到1,500亿美元后,微软和其他风险投资者的股份将无偿转让给目前负责OpenAILP投资管理的普通合伙人——OpenAI Nonprofit。由于目前OpenAI尚未营利,因而上述有限合伙人并未具备启动相关权力的时机。

概括而言,OpenAI(其实更为准确地说是OpenAI Nonprofit)董事会作出解雇奥尔特曼的决定是基于非营利组织董事会运行规则做出的。它不是按照营利性公司的治理逻辑由股东大会最后批准董事会决议完成最后的治理流程的。这是OpenAI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与其他营利组织显著不同之处。

换一种说法,OpenAI董事会其实是非营利组织的董事会(为了区分,也许称为理事会更加符合中文的阅读习惯),每位董事都需要严格履行相关章程的信托职责,以推进其“安全、广泛受益的AGI”的使命。虽然后来由于捐赠资金有限,被迫引入风险投资来支持研发的商业元素,但利润分配依然需要服从这一使命。原因是,该非营利组织最终受益者是全人类,而不是OpenAI少数投资者。OpenAI Nonprofit董事会作出解雇奥尔特曼的决定不需要,也不存在股东大会来批准。最终OpenAI驱逐阿尔特曼的董事会投票数为4:2。

前文关于“奥尔特曼和其他重要员工将作为OpenAILP的有限合伙人参与利润分配,并由此成为他们努力工作的激励”的猜测在最近阿尔特曼的声明中得到部分证实。他曾发推暗示,“IF I start going off, the OpenAI board should go after me for the full value of my shares”。我理解,他这里提到的股份更多指的是他作为有限合伙人持有的股份。作为一个有限合伙人,他始终在严格履行和OpenAI Nonprofit作为GP的有限合伙投资协议。

因此我们不能把奥尔特曼的离职风波与乔布斯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认为是“资本对企业家的滥权和任性作为”。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解读。问题的根源也许正如Y Combinator联合创始人Paul Graham所说的那样,奥尔特曼被解雇的事件揭示了这些特殊的董事会结构的危险。

周一一早传来不排除奥尔特曼重回OpenAI的消息。也许大家注意到,奥尔特曼的回归是以临时CEO米拉•穆拉提(Mira Murati)重新聘请的方式完成的。我理解,这事实上是对非营利组织章程和授权董事会的权威性的尊重。

第二,OpenAI董事会做出解雇奥尔特曼的决定更多是理念之争,而非权力之争。

我注意到,很多媒体用中文语境十分熟悉的“突然变天”“管理层的大换血”和“XXX在这场‘权力游戏’中意外出局”来报道解读奥尔特曼的离职风波。一些媒体甚至提到,“Sam和Ilya其实矛盾早已酝酿,两个人的出身决定了其实没有多少共同语言,但两个人的强势、地位、声望决定了,一山不容二虎”。这里的Ilya指的是阿尔特曼的意见分歧者,也是OpenAI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一些媒体甚至挖掘到在一个月前“公司的职责被减少”的事实,用于佐证他与奥尔特曼的“权力之争”。

如果历史地看,早期OpenAI为了平衡公益性的发展愿景与研发资金支持的现实困难,艰难选择把不得不以回报为条件选择引发风险投资资本的营利性公司与基于崇高的公益性发展愿景的非营利性组织嫁接在一起已经为今天奥尔特曼的离职风波埋下伏笔。

客观而言,奥尔特曼迫于支持研发投入和外部竞争的困难,需要在OpenAI中注入更多的商业元素。例如,在11月6日OpenAI开发者大会宣布未来即将推出新产品后,按照媒体的报道,奥尔特曼完全“处于筹资模式”。其中包括与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募集数百亿美元,以创建一家AI芯片新创公司,与Nvidia生产的处理器竞争;与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接触,寻求对一家新公司投资数十亿美元;以及与苹果公司前设计师艾夫(Jony Ive)合作,打造以AI为导向的硬件。

这些注入更多商业元素的努力显然与严格奉行非盈利组织章程的Ilya在AI安全性、OpenAI技术发展速度以及公司商业化的方面存在严重分歧。于是一些媒体就把Ilya不赞成奥尔特曼的主张解读为“演变成了派系斗争”,甚至用“权力斗争”来解读奥尔特曼离职事件。这显然是错误的。

从更根本来说,OpenAI治理构架始终存在一家非营利愿景的实现不得不借助营利模式来实现的内在冲突中。一些知情人士表示,奥尔特曼以OpenAI的名义开展商业募资,而这些新募集的资本没有跟OpenAI共享同样的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模式。奥尔特曼的离职风波只是上述内在冲突新的反应而已。

事实上,在OpenAI不太长的发展历程中,上述两种理念的冲突始终困扰着奥尔特曼和他的创业伙伴。同样出于公益性与商业化方面的类似分歧,不仅导致马斯克2018年与OpenAI决裂,也催生了一群员工在2020年出走与创立竞争对手Anthropic。

我这里之所以强调奥尔特曼与Ilya之间其实只是理念之争,一个很重要的依据是马斯克对Ilya的评论。他说,“这事实上是我十分担心。Ilya有良好的道德观,他并不是一个追求权力的人。除非他认为绝对必要,否则他绝不会采取如此激进的行动”。

目前围绕奥尔特曼离职风波似乎还没有落下闭幕的帷幕。那么,究竟谁才是改变奥尔特曼离职事件的最终力量呢?也许有人说是包括微软在内资本。据一些媒体报道,红杉资本、老虎基金等投资人机构向OpenAI董事会施压,要求召回奥尔特曼回归担任CEO。红杉资本还在游说微软高层协助OpenAI高管回归公司。

也许还有人说是员工的忠诚。在奥尔特曼17日被董事会宣布解雇,共同创办人兼总裁布罗克曼(Greg Brockman)也随即宣布辞职,与奥尔特曼“共进退”。此外,OpenAI研究总监Jakub Pachocki、负责评估人工智能潜在风险的团队负责人Aleksander Madry,以及做了7年资深研究员Szymon Sidor等在内的员工也因为奥尔特曼的离开而宣布辞职。

目前最新的消息是,亚马逊旗下视频流媒体网站 Twitch 的联合创始人埃米特•希尔 (Emmett Shear) 将接任临时首席执行官;而CEO微软首席执行官纳德拉宣布,奥尔特曼将加入微软。尽管尚未揭晓最终结果,公益性愿景实现的现实困难,而不是资本的力量和员工的忠诚在奥尔特曼离职风波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面对公益性的美好愿景与商业性融资现实困难的内在冲突,不管是谁最终出任OpenAI新CEO都必将无法回避这一问题,并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解决的方案。毕竟,公益性导向作为产品开发成熟的后半段也许更加现实和可行。但在研发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看上去不太现实。愿望是良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

经过这次奥尔特曼离职风波的变故,未来OpenAI的商业化进程也许会加快。商业化助推下的AI可能离我们人类日常生活更近了。

这也许是一个好消息,或者说不太坏的消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责任编辑 冯涛 Tao.feng@ftchinese.com

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