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工”有了“新搭子”

“老电工”有了“新搭子”
2025年05月05日 16:42 新华社

新华社武汉5月5日电(记者侯文坤)“以前拿着红外测温仪,得挨个瞄准线路接头处或者附件连接处测温,工作量很大。现在用上无人机,几分钟就能扫完站内的一条线路。”看着操作屏上的红外热成像图,49岁的冯伟很是感慨。

5月4日,晨曦初露。湖北省孝感市城区的220千伏正祥变电站内,低沉的嗡鸣声划破寂静,一架搭载高清摄像头和红外测温模块的无人机缓缓升空,沿着预定航线自主飞行巡检。冯伟手持操作终端,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这个套管接头的地方温度有47℃,偏高,记下来,下午得复测下……”虽然无人机会及时将巡检数据回传到后台,但冯伟还是不忘交代一旁的徒弟胡君豪记录下要重点跟踪观察的事项。

5月4日,冯伟(右)和胡君豪在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新华社发(余健兵 摄)

冯伟是国网孝感供电公司变电运检分公司熊家嘴运维班值班员,主要负责辖区内变电站的运维。作为一名基层电力工人,工作虽然辛苦,但“新搭子”帮她分担了很多事务,日常巡检效率和精确度都大大提高。

“今天一共要跑8座变电站。”冯伟回忆,三十年前,她刚参加工作时,每天背着一个发黄的工具包,一座一座变电站跑,一年下来要磨破几双绝缘鞋。到了十年前,巡检也还得靠“铁脚板”,背包里塞着记录本和各种老式检测设备,一天跑6个城区的变电站就是极限了。

“110千伏陈埠变电站一、二次设备巡检无异常”“110千伏桃花驿变电站一、二次设备巡检无异常”……从中心城区的220千伏正祥变电站,到城郊的110千伏桃花驿变电站,冯伟和胡君豪乘坐工程车,在城乡之间,写下当天一座座变电站的巡检值班日志。

5月4日,冯伟(前)和胡君豪在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新华社发(余健兵 摄)

科技的进步和新技术的应用,让“老电工”冯伟的脚步变得愈加从容。

“如今,日常巡检工作中,无人机已经实现规模化应用。白天完成覆盖城乡的8座变电站巡检任务都不觉得很赶。”冯伟说,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三维成像等技术应用,她的身边多了无人机、高清摄像头、轨道机器人等“新搭子”,甚至有的变电站还有了更智能的巡检机器人,巡检工作也从单纯“地面跑”转向“空天地”立体智能化巡检,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5月4日,冯伟(后)指导胡君豪在变电智能巡视系统上查看无人机、高清摄像头实时回传的巡视数据。新华社发(余健兵 摄)

夜色渐浓,冯伟回到熊家嘴变电站的办公室,调出变电智能巡视系统界面。监控画面中,银灰色的变压器在夕阳下泛着微光,797个设备监测点的数据在屏幕上跳动。

没过多久,一份全天巡检报告在屏幕上呈现出来:累计检测点位5000余处,设备运行稳定安全……从办公室的窗户,冯伟往外看去,远处的楼宇间已经泛起盏盏明亮的灯火。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