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8日 新华视点

2024年6月28日 新华视点
2024年06月28日 12:11 新华社

  【标题】天工开物“筑梦记”

  【字幕】天津市天开高教科创园由南开区闲置近10年的楼宇、广场提升改造而来,致力于解决天津高校创新创业平台分散、科创服务资源不足、高校科研与城市产业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

  2023年5月18日,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片区为核心区,辐射更多科教机构、产业基地的天开园正式开园。

  自开园以来,天开园已吸引注册企业超1700家,引入科技金融服务机构超200家,各类基金规模达到63亿元。

  【同期】天津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天津市天开高教科创园管委会主任 朱玉兵

  推动世界首款脑机接口专用编解码芯片、水系规模储能电池关键材料和电芯等一批高水平成果在天开园孵化、转化。

  【字幕】戴上“脑电波帽”,目视电脑屏幕,凭意念就能输入自己想说的话。在天开高教科创园华苑科技园,中电云脑(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将这一科幻电影中的情节变为现实。

  【同期】中电云脑(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

  我们这个导电帽有一个个的触点,用来接触人的头皮。我们这个导电膏就是为了增强导电帽上的触点和头皮的导电性。当这个导电性良好之后,脑电采集仪就可以检测到我们头皮脑电的电压变化。当检测到这个电压变化之后,我们这个电脑上的采集算法,分析到这些电压变化的特征,就能把这个特征解析成我们最终想要的,比如说脑控打字的指令(和)一些分类结果出来。

  【字幕】“脑机接口”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也是多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更是面向未来的重要技术。

  目前,中电云脑开发的这款脑机设备搭载了团队最新研发的第二代“脑语者”脑电采集芯片,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能够与目前常见商用芯片兼容,实现头皮脑电信号的高精度采集。

  程龙龙,中电云脑(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脑机接口是他在天津大学就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期间的课题。工作后,他长期深耕这一领域,依托天津大学和其他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成功实现了脑机接口的产业化应用。

  【同期】中电云脑(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程龙龙

  在近几年,咱们芯片的发展、电子元器件的发展,就让脑机接口很快地从实验室走了出来,在医疗、教育,尤其还有很多消费电子的方面,已经迸发出很多的应用。

  【字幕】为助力中电云脑这样的企业与科创资源及产业紧密结合,天开园将中电云脑所在的华苑科技园纳入其中,推动协同创新,破解科技创新“孤岛现象”。

  【同期】中电云脑(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程龙龙

  天开园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这样的氛围,有很多创新性的公司。比如说我们有很多新的算法、新的模型需要集成到(新产品),或者需要和我们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天开园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字幕】开园一年多以来,天开园已吸引注册企业超1700家,仅天开园天开广场注册的500余家企业中,高校师生及校友企业占比接近80%。

  入驻天开园的华来科技专注于智能视觉、智能照明、智能感知与控制三大业务领域。

  2023上半年,华来科技的智能视觉产品即实现收入超过4亿元。

  伴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技术发展,华来科技瞄准了行业蓝海,在美国市场成功推出了全球首款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家用摄像机,将家用摄像头从“看得清”“看得全”升级到“看得懂”。

  【同期】天津华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陈强

  这边就是我们全球首款的家用大模型摄像机的演示区域。我们做的动作基本上它都能够识别。它像一个助理一样,去帮我们识别这个场景正在发生的内容,然后给我们用户做这种提示。

  【同期】新华社记者 杨子春

  我们也来测试一下它。比如我们现在握一下手,看它能不能识别出来我们在做什么。

  【同期】天津华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陈强

  好,来,我们试一下。

  【同期】新华社记者 杨子春

  也就是说它能够通过咱们的动作、声音、表情分析出来我们的人物关系,我们是在做什么。

  【同期】天津华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陈强

  对,我们所有的动作,其实它也能够正确地理解我们的动作想表达的意思。

  【字幕】借助天开园的平台功能,华来科技与天津大学智算学部共建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联合实验室。同时,华来科技也与信创海河实验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强强联手,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与家庭感知相关技术研发。

  【同期】天津华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陈强

  通过这种学校的学科优势,这种产学研合作的模式,能够把我们以前想做的事情做得更好。

  【同期】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党委书记 魏建国

  可以把我们前沿的技术跟这些场景紧密结合起来之后,可以真正来做这种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同时也为我们学部的科研提供非常真实的场景。

  【同期】天津华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溯

  比如说算力的储备,比如说更多的优秀的基础性技术人才,比如说大模型的基础技术研发上面,如果我们能够获得包括天开园在内的,包括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包括信创海河实验室的赋能,会加速我们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转化。

  【字幕】天开园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17家高校校友会签署合作协议,畅通高校与园区的“握手”通道,一家家企业在天开园茁壮成长。

  【字幕】入驻天开园的中国铁塔(天津)科技创新中心,其引进的合作企业天津航大数据有限公司成功研发航空大数据国产化平台,为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和航空安全保驾护航。

  【同期】天津航大数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东满

  这个平台每天的数据处理量达到20多亿条,把我们的采集设备放在了(中国铁塔)基站上,通过铁塔的5G网络,传输到我们的云服务器,能够把中国现在天气的实时的雷达组合反射率接进来。这个代表了雷雨区域,蓝色是(代表)雷雨相对比较轻,绿色是稍微严重一点,像黄色以及橙色就是雷雨情况比较严重的。经过数据的解码以及数据整理,然后推送到我们的用户前端平台上。

  【字幕】得益于良好的创业生态和应用场景搭建,很多企业入驻天开园后,创新产品实现落地应用,进入产业化阶段。

  摩派空间(天津)有限公司将非标无序分拣机器人及多机协同集成平台引入到社区生活中,为复杂人居场景提供了智能物流仓储一体化解决方案。

  【同期】摩派空间(天津)有限公司首席技术执行官、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 丁雅斌

  在舱体里边是一层一层的仓储货架,以及三轴平动机器人,在里面负责上下料(快递)。根据小区的容量来逐渐地一层一层累加,(进行)模块化(组装),里面相应的机器人也可以从头到尾走完整的行程。

  【字幕】目前,天开园将科创支持政策扩大到京津冀地区,将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等政策支持范围由高校延伸至科研院所,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与此同时,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也分别与天津市科技局和天津天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签约,并与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等五家科研机构共建五个技术创新平台。

  【同期】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天津天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 刘文军

  把我市优秀的科创资源进一步整合(在)一起,同时借助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优质资源,推动更多的优秀成果落地,培育更多的优秀成果进一步发展壮大。

  【同期】信创海河实验室副主任 李涛

  我们现在也在加大力度,跟北京的一些大院大所去开展一些合作,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的具体组织和指导下,能够更好地开展一些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落地。

  【现场】

  你们把简历交给我们,没有准备的也没关系。

  有没有在学校得过奖学金?

  我(5月)20号有一个1+X的机器人的考试。

  【字幕】这是天开园经常举办的招聘会。园区整合企业资源,面向进入毕业季的高校和职业院校学生,搭建产教对接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

  【同期】天津天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科技服务部工作人员 李桢

  寻找到学校毕业生的情况,我们会定向地进行邀请,(将)这些毕业的(学生)专业,跟我们园区的哪些企业用人需求比较匹配。

  【同期】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花玉香

  一些入驻天开园的企业想找这些人才,不知道途径,不知道渠道。通过天开园给我们搭建校企对接的平台,实现了校企双方互相了解。我们学校这边也是通过“访企拓岗”,解决学生就业和实习的需求。

  【同期】天津天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科技服务部部长 迟恒烜

  天开广场从去年的55家企业,到现在已经有500多家企业,其中一些企业通过一年来的成长,拿到了融资,得到了订单,所以现在也有迫切地需要招聘学生的需求。另外也可以帮助我们园区还有学校的老师,找好找准未来学生的培养方向。

  【字幕】随着一个个创新成果从天开园走出实验室、走进生产线,一家家企业在天开园茁壮成长,一个个就业岗位虚位以待,一幅大学与城市相互滋养、双向奔赴的新图景正在津沽大地徐徐展开。

  出品人:孙志平

  监制:张平锋

  制片人:李杰

  统筹:王健

  编导:李宗胤

  记者:杨子春

  摄像:郝杰、胡震泽

  片头制作:夏勇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