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大模型以及应用场景的不断落地,算力需求快速增长,智算中心的建设也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特别是在中国的东部核心区域及周边迅速形成了环一线区域算力产业集群,其中北上广深等一线地区凭借优越的网络条件和良好的产业基础,依然是算力产业的主要发展区域。
据中国IDC圈不完全统计,截止10月20 日,北上广深及周边区域智算中心共有172个项目,其中环一线项目占到110个,受核心区域资源受限和需求的外溢影响,核心区域及周边已经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和大湾区三个算力产业发展集群。
据统计,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广深为中心的大湾区分别有56、83、33个项目。特别是在张家口、芜湖和韶关等环一线区域,逐渐成为新的算力产业发展热点。
核心地区及周边智算中心建设情况
注:根据数据,京津冀、长三角和大湾区三个区域的智算中心项目的整体状态涵盖了“中标/签约”、“开工/在建”以及“投产/运营”等不同阶段。
各大环一线区域智算中心布局分析
首先,京津冀地区。北京通过严格的PUE控制和差别电价政策,引导数据中心需求向周边区域如廊坊、张家口等地转移,廊坊地区已成为承接北京市需求外溢的主要区域。
近年来,河北廊坊地区的数据中心项目不断增加,电力需求暴增,出现缺电现象,项目审批停滞,前期审批项目需要时间周期消化。而张家口地区则逐步形成了怀来大数据产业基地、张北云计算基地等多个核心产业园区,2024年以来河北地区共审批通过31个数据中心项目,几乎都落地在张家口地区,吸引了包括中国移动、阿里巴巴、合盈、秦淮等大型企业吸引了在此布局。
其次,长三角地区,上海市凭借其地理和经济优势,覆盖了近3亿人口,为IDC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上海地区的数据中心产业布局政策趋严,2019-2021每年审批180MW的数据中心项目,2022年以后未有大规模审批项目,政策鼓励建设临港新片区、金山区、松江区等重点区域的规模化大型商用算力。
同时,长三角枢纽作为“东数西算”工程8大算力枢纽之一,规划设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和芜湖数据中心集群,特别是上海市青浦区、苏州市吴江区、安徽芜湖集群起步区。长三角地区大部分智算中心也纷纷落地这些区域。
再次大湾区方面,广州市和深圳市的政策逐渐收紧,但环广深地区如佛山、东莞等地成为承接需求外溢的新热点。广东省政策引导数据中心向韶关发展,韶关已吸引了包括中国电信、联通等企业的多个大型数据中心项目。
能耗与资源限制是智算中心布局的关键挑战
一线城市如北京和上海,在能源和资源方面的限制较为严格。北京通过严格控制数据中心的PUE和项目审批,引导需求向周边区域迁移。上海审批数据中心项目数量收缩,向郊区及起步区倾斜。广深地区政策收紧,数据中心审批暂停,导致需求外溢至周边城市如韶关、佛山等地,但这些地区也开始面临资源和能耗的压力。
环一线城市的数据中心发展存在扎堆现象,供需不匹配,发展不平衡。例如,廊坊地区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了大量数据中心项目,导致电力供应紧张,审批项目滞后。而张家口地区由于资源优势,成为新的数据中心热点区域,但也需要进一步的协调和资源配置来满足需求。
集群化、绿色化
首先是集群化和枢纽节点。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推进,国家在八个枢纽节点内规划了十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未来,智算中心项目将向这些集群区域聚集,通过提升区域协调和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更合理的发展布局。
其次是绿色发展与能效提升。在“双碳”政策的推动下,数据中心的绿色发展成为行业的关键。例如,上海市计划到2025年,新建大型数据中心的综合PUE降至1.25左右,并致力于打造近零碳数据中心。国家也在不断完善能效标准,鼓励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数据中心的能效水平。
再次,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算中心的需求急剧增加,直接影响了其布局方式。大模型应用爆发,需要大规模的算力和存储资源,这推动了数据中心从核心城市向周边区域的扩展。通过集群化的发展模式,智算中心能够更高效地共享资源和优化能源使用,满足高性能计算和存储的需求。
此外,数据中心的绿色发展趋势也在加速,能源效率和环保措施成为布局的重要考虑因素。随着需求的不断变化,未来的智算中心布局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高效能效,推动整个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的方向前进。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