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 “链”出新动能

重大项目 “链”出新动能
2024年12月31日 00:55 成都商报

  世界500强企业一再增资、扩产,“小巨人”接续落地、合作项目频频签约,头部企业投资成都、重大项目落地开工……这一年,成都始终保持着高频节奏。

  今年1-11月,成都市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397个,总投资5471.41亿元。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的国内外产业链“链主”企业在成都加速聚集。其中,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270个,总投资4468.78亿元,占比81.68%。全市“3+22+N”产业园区共引进项目339个,总投资5189.88亿元。

  成都招大引强的“磁吸效应”不断增强,营商环境金字招牌不断擦亮。

  01

  投资热

  “新伙伴”坚定落子 “老朋友”相继加码

  历时183天,9月25日,BOE(京东方)在成都投建的国内首条第8.6代AMOLED生产线全面封顶。这是四川省迄今投资体量最大的单体工业项目,标志着成都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建圈强链迎来了“新伙伴”。

  京东方项目为何不断加码和上新?很大程度上,这源于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建圈强链的硬实力。从规模看,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最大,达到万亿级。其中,成都重点打造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三条重点产业链。换句话说,在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之下,成都正通过“强链补链延链”思路招引项目,锻造出更具有竞争力的招商引资体系。

  从数据看,今年1-11月,成都市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397个,总投资5471.41亿元。其中,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270个,总投资4468.78亿元,占比81.68%。全市“3+22+N”产业园区共引进项目339个,总投资5189.88亿元。

  这些项目中,不乏“老朋友”加码,其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而贯穿其中的核心关键词无疑是“增资”“扩产”。

  例如,在蓉扎根20余年的英特尔,10月宣布将扩容其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封装测试基地,对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增加3亿美元的注册资本;另一边,赴蓉10余年,林德气体今年持续加码投资成都,新建两个面向半导体产业的气体供应项目,进一步丰富了林德在成都及其周边地区的供气模式和气体产品供应。

  增资考量何在?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王锐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中国不断推进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英特尔在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此次成都基地扩容将使英特尔更聚焦本土需求,整合资源,更快地响应中国客户的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为可持续发展的数字经济注入新动能。作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中心城市,成都具有一流的营商环境,我们期待成都基地的扩容成为英特尔与业界深化合作的崭新的里程碑。”

  02

  潜力大 围绕“链主”聚“链属”,企业城市双向奔赴

  强化薄弱环节、填补领域空缺,招商引资成为地方推动经济发展、壮大产业体系的有力举措,而“怎样实施”与“聚焦何处”则体现了一座城市在经济发展上的洞察力与前瞻性。那些加速聚集的头部企业与重大项目,到底给成都带来了什么?

  百亿级项目,因其后续的驱动力和影响力,被视为推动产业持续发展的“引擎”。从长远视角审视,其后续释放的强增长动能将远超一时的增长。

  已封顶的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预计2026年10月实现量产,2029年满产。项目投产后,成都将成为全国最大柔性面板生产基地,“成都造”柔性面板全球市场占有率有望提升至20%。

  这场双向奔赴,于成都而言,还有更加不可估量的收益。

  回望过去,京东方等企业在成都高新区落地,在这些链主企业的加持下,近年来,该区聚焦柔性显示、Micro-LED两大细分赛道,已聚集上下游规上企业40余家,涵盖玻璃基板、光掩模版、测试设备等核心配套环节,形成中光电、梅塞尔、路维光电、华兴源创、沃格光电等链属企业扎根本土的完整产业生态。

  企业得发展、城市得产业,这是一场共赢。亮眼的成绩单就是最好的证明。今年12月19日,《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2024年)》正式发布,从指数整体评估看,成都依托产业规模、产业链布局、技术创新等优势,位居高质量发展十大城市前三位。

  另一个例子是对低空经济领域的布局。以沃飞长空为例,今年,沃飞长空全球总部基地项目在成都落地,这是企业在完成关键技术攻关后,开始进入AE200等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产品生产制造冲刺阶段的重要里程碑。

  沃飞长空首席市场官费岚此前在采访中告诉记者,随着市场对低空经济的需求爆发,沃飞长空作为“链主”企业,还将不断联动上下游企业进行商业化探索。“在产业链中,沃飞长空属于‘中游’。从上游的零部件等供应商,到下游的运营商,我们将实现‘链主招商’,牵引更多上下游供应商在成都落地及生产,推动整个低空经济业态的成熟、发展。”

  03

  引力强 扩权赋能激发活力,营商环境提升“魅力值”

  优化营商环境,是成都的大事。营商环境不是一个“风口”,而是为所有风口助力的“发动机”,环境越优,企业动力越强。

  在成都,改革的力度更大、举措也越来越活。今年以来,成都深入实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迭代升级营商环境建设6.0版政策,全面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为企业纾困解难,出台20条举措打造吸引外资“强磁场”……

  一个案例是,就在今年夏天,成都高温天气持续,企业用电紧张。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专程调研多家企业的高温电网负荷超载问题。例如在巨石集团,调研组了解到企业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为企业的午高峰时段降低了负荷。

  短短数日之后,《2024年成都市迎峰度夏电力供应保障十条措施》正式出炉,“对工业企业自发电给予补贴”“鼓励工业企业压减电量”等多项创新举措让企业眼前一亮。“又细、又实,又恰逢其时”,川开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军说,更重要的是,细节之处见创新。

  除了不断升级的营商环境政策体系,成都还创新打造服务平台。新成立的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自11月启用以来,紧锣密鼓地开展了10余场资源对接类活动,惠及企业近500家,累足成步,这背后展示出成都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的决心——要走“新”,更要走“心”。

  成都营商环境的不断升级,既增强了企业的坚定信念,也让这片投资沃土焕发勃勃生机、充满无限魅力。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赵雨欣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