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会一直水逆下去吗?

滴滴会一直水逆下去吗?
2019年02月23日 07:18 宇宙奇闻探秘

水逆了一年的滴滴,开年又开始消息不断。

社长简单梳理一下滴滴最近发生的事情:先传出2018年血亏109亿人民币,然后过没两天就在月度全员会宣布“关停并转”、“聚焦主业”、“裁员2000人”、“再招2500人”。又裁又招,一组花式拳法打得吃瓜群众眼花缭乱。前面的瓜还没吃完,新瓜又来——去年为了跟美团杠一波的滴滴外卖业务,看来首先要挨刀了。

“关停并转”具体落实下来的行动之一,就是前两天我们看到的滴滴外卖国内业务到期不续、陆续下架,转移阵地试水海外市场的消息,该消息同时也指出滴滴外卖所隶属的滴滴孵化器部门R-Lab正面临大规模裁撤和岗位调整的命运。

从上面这几则消息,我们看到了一个合理的逻辑关系——为了应对巨额的亏损,以及可以预见的资本寒冬以及来自投资方的压力,滴滴采取了多种措施。

然而社长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作为一个在出行领域平台已经是一哥的公司(可以理解是垄断吧),为何会血亏,并且还一副流年不利的光景?

今年的滴滴,水逆是否还会持续?

为何血亏?

伴随着裁员,我们也看到了滴滴将在2019年加大对安全技术、产品、线下司机管理、国际化等方面的投入,并为此继续招聘2500人的消息。这显然也是其为聚焦主业所做出的合理决策。

在2018年遭遇了两次重大的安全滑铁卢之后,滴滴也终于意识到自己作为国内出行行业的垄断龙头,应该做到的,不仅仅是撮合司机和乘客而已。司乘安全成为滴滴未来工作的一大重心,是时势要求,也是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虽然逻辑关系合理,但这几则新闻仍有个令很多看客疑惑的核心点——滴滴成立七年来,一路高歌猛进过关斩将,成长为国内出行行业的垄断龙头,但即便如此,它还是在2018年录得了一个较2017年翻了两番的亏损额。

这究竟是公司战略方向不对,还是这几年来大行其道的共享经济盈利本来就是个伪命题,或是因为凛冬将至身不由己?

作为一家靠烧钱补贴发家,并借此艰难挤掉多个竞争对手,成为在目前国内网约车市场拥有绝对优势地位的龙头企业,滴滴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一直没少花钱。

即便如今已经是一家独大,滴滴似乎也停不下来花钱的手。据最近媒体报道,一份来自滴滴的数据显示,光2018年花在司机补贴上的钱,就高达113亿元人民币——为了维持司乘的忠诚度和平台的活跃度,滴滴显然不惜痛下血本。

在去年顺风车出了两次重大安全事件之后,滴滴曾透露公司去年上半年整体亏损超40亿元人民币。结合17年底美团进军网约车行业给滴滴带来的震动,这40亿亏损,有滴滴提高相应美团打车试点城市司乘补贴的成本,也有滴滴试水外卖业务的成本。

而在美团9月在招股书中明示中止进一步拓展其打车项目之后,滴滴并没能在下半年遏止住其亏损的态势,反而亏得更大了——全年109亿元的亏损,减掉上半年的亏损额,该公司在下半年亏了60多亿元。

亏得这么大,顺风车估计也逃不了干系。一方面,安全事件的接连发生终于使滴滴不断地增加安全出行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顺风车的无限期下线无疑使滴滴失去了一大收入来源——即使滴滴一直以来给顺风车打的是公益和社交的口号。

滴滴曾在去年下线顺风车的声明里提及了一组数据——其在上线三年的时间里服务了十多亿次出行——按10亿次保守来算,其平均日订单数也超过了90万,令人乍舌。极光大数据截至2017年底的报告,滴滴APP以惊人的1300万日活稳占网约车类APP头把交椅,从第二名开始的APP日活甚至没有超过30万的。

此外,去年各地陆续出台的网约车管理办法所带来的司机和车辆的合规化成本也不可忽视。去年,程维在合并快车和专车、成立滴滴网约车平台公司时曾表示,其下阶段工作重点将是全面推进网约车合规化进程,做好车主准入、培训和考核等线下工作。

在国内应对监管方面付出巨大成本的同时,滴滴也在积极寻求开拓海外市场。10亿美元收购巴西共享出行企业99,与软银合作进入日本出租车市场,前脚拿到股权融资,后脚就咔咔往外花钱。虽然年中之后有所收敛,但海外投资对滴滴去年亏损的“贡献”显然“功不可没”。

直至最近亏损消息出来后,还有媒体报道滴滴正在拉丁美洲多个国家招聘管理人员,准备亲自出征拉美国家的打车市场。滴滴对抢占海外市场份额的野心,显然是认真的。

回到裁员上来,滴滴此次裁员举动,固然有应对亏损,开源节流方面的原因,但我们也不必过分解读,毕竟在盈利模式尚未明确的当下,全球几大共享出行企业,UBER、LYFT、Grab无一不还在亏损的泥潭中艰难前进。裁员一方面是对员工业绩的优胜劣汰,另一方面,也是“关停并转”推动下企业裁撤调整项目经营的结果。

客观讲还是有空间的

短期内,滴滴应该会争取顺风车的重新上线。当然,这肯定是在安全措施足够完善且监管层方面认可的前提下。顺风车对于中长途出行是一个十分理想的产品——经济(对比出租车和快车),节能(对于各开各车来说)——如果司乘安全能保证,本应是共享出行的的美好体现。

网约车管理办法出台,以及过渡期结束导致的车辆和司机的减少,滴滴对合规化的投入,其后果会逐渐地反映出来——是的,虽然补贴应该还是不少,但打车很可能又要变贵了,不止变贵,短期内还可能还会变难。

为了对冲国内监管变严所带来的成本增加,滴滴应该不会停下扩张其海外版图的脚步,无论是通过投资其他出行企业,还是自己亲力亲为上战场。短期内支出会增加,但为了未来流量的变现,抢占像拉美这样具有庞大增长潜力的市场,滴滴肯定不会想落在其他竞争者身后,金主爸爸也会支持他的(手动狗头)。

在共享出行领域之外,虽然消息称滴滴外卖在国内是到期不续,但看着Uber Eats风生水起,滴滴打算把外卖开去墨西哥显然不是来玩票的。可以预想滴滴未来还会陆续在拉美上线外卖服务。

长远来说,在抽成上升空间有限,出行业务总体利润率较低的现实面前,滴滴显然有其他想法。在社长看来,滴滴这个平台很大,而且还有成长的空间。在这个平台上,其实仍然是可以看到很多可能性。

快车和出租车在本质上有很多共同点,在作为公共服务的出租车运力不足时,快车可以有效地补充,那么,如果在未来更加规范化以后,快车会不会成为下一代的、效率更高的出租车,成为城市公共服务的一部分。

滴滴借着司机与乘客的日常出行,获得的庞大的出行数据,这些数据,有没有可能以某种形式,通过某个接口,与人们出行之外的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想到了公共交通路线的规划,我还想到了基于地区交通流量下对于人们出行目的地的规划,等等。

滴滴的可能性很大,能做的很多,只要它能沉住气,撑过这一关(还有下一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