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深入实业 拼多多把“实惠”做成了常态

长期深入实业 拼多多把“实惠”做成了常态
2022年11月30日 11:49 i美股

在国内消费市场不景气的Q3,拼多多业绩超预期,相较于同行业绩增速,拼多多近期的经营势头显得更为健康。这和拼多多长期深入到实业领域,利用科技力量,为农业和制造业上游供应商,在需求、生产研发、科技转化效率、营销等全链条提供帮助有直接关系。

如果说两年前,市场质疑拼多多的农货战略;一年前,市场对此将信将疑;那么到了今天,拼多多逆势所取得增长,则是消费者对该平台长期在供给侧投入给予的认可。拼多多用事实证明了公司在农业领域的坚定投入是正确的,并且取得了初期的回报。

财报显示,三季度,拼多多实现营收355.0亿元,同比增长65.1%。同期,阿里集团营收为2071.76亿元、同比增长3%,当中国商业分部收入1354.3亿元,同比下降1%;京东集团营收为2435亿元、同比增长11.4%,与上季度预期的2431亿元基本一致;同样以经营电商收入为主的快手当季实现营收231.3亿元,同比增长12.9%。

一,相较于传统电商,拼多多更重视供给侧投入

互联网时代初期,大部分产品属于纯线上的,比如通讯、游戏、音乐、视频、搜索、新闻等,而当下的互联网与实业结合的更为紧密了,微信生态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就是典型代表,该融合客观上起到巩固微信通讯地位的作用。而电商则长期以来和线下实体经济紧密结合,这正是阿里、京东、亚马逊等电商平台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很难被颠覆或取代的基础。

在拼多多出现之前,传统电商平台主要在需求汇集和营销侧,为实业提供帮助,原因是互联网平台最大的优势是网络效应,而需求汇集和营销则是网络效应最容易产生优势最大化的地方。网络平台数亿级别的潜在消费者规模,决定着商家的投放预算走向。

和先辈一样,拼多多非常重视汇集需求和营销类产品的创新,比如早期平台崛起时利用社交渠道进行用户裂变,小额单件商品包邮的产品设计,平台对部分商品及类目的活动补贴,以及会员权益里面各种各样的促销玩法等,都帮助平台快速达成用户量和订单量的第一的行业地位,接近9亿规模的年度活跃买家规模和其在平台消费意愿的持续走高,对商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不过很多人误以为上述营销和获客的手段就是拼多多和老牌电商的主要区别,实际上,这只是表象,它们的核心区别在经营策略上。拼多多的经营主线是围绕用户对商品和价格的需求走的,平台的流量分发机制向拥有性价比优势的、销量高的商品倾斜,为此,拼多多必须在供应端做更多的投入,从而驱动上游生产和供应更多物美价廉的好商品,平台则通过用户的需求走高而获得增长。

而传统电商主要是凭借庞大的流量基数做商业地产的生意,它们参与供应端深度改造的动力相应要低的多,比如过去阿里在淘品牌和反向定制生产上曾有过探索,但参与度较浅,平台主要参与的是营销环节,即帮助淘品牌通过更好的运营平台流量建立品牌和提高销量,换句话说需要商家在平台不断买流量才能获得增长。

简单来说就是,在传统电商平台上,商家在平台多花钱就能卖的多,而在拼多多的流量分发机制下,不只有花钱办事儿一条路可走,通过质优价廉的商品优势同样能达到高销量的目的。

上述经营理念上的区别,解释了拼多多为什么长期热衷于在农业和制造业领域的供给侧进行大规模投入,啃难啃的骨头。

二、平台性价比优势源于供给侧不断升级

当市场需求稳定增长时,上述两种经营策略都能取得有效增长,因为消费需求扩大时,商家的投放意愿相应的走高,平台能在行业增长的大环境下取得收益增长;而当市场需求出现了波动,尤其是当用户对价格变得敏感时,商品性价比优势更高的平台则呈现出对用户更强的吸引力。

拼多多在数据、技术支持、需求匹配、人才、资金、流量等多方位支持上游供给侧不断改进,尤其是对农业方面的投入力度较高,平台还通过多种运营和补贴手段,保证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此外备受关注的海外业务Temu,也将再度放大平台长期参与制造业上游所积累的供应端优势及经验。

1,长期重投农业

农业是拼多多的长期战略,结合平台自身技术背景,提升农货流通效率是第一步,拼多多在农产品品类的供应优势早已有口皆碑,平台上稳定的农产品需求重塑了农产品的流通链条,产地直发取代层层分销成为农产品上行的主流。

在需求和流通问题解决之后,公司希望进一步通过科技支持农业发展,并且目前已经在产量和质量提升等多方面取得不错的科研成果,但农研方面的努力处在早期阶段,管理层表示在探索过程中看到了不少价值创造和开发的潜力。

例如,由拼多多百亿农研专项提供支持,由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研究中心近期培育出了突破性小麦新品种,这些小麦品种在高产、优质、抗病和耐热等方面上具有突出表现。最新审定的小麦品种农大753和农大761实现了品质和产量的协同改良,其产量较普通品种增产5-10%,且品质达到了强筋的标准。农大753和农大761的培育解决了我国优质强筋小麦普遍存在的优质不高产、优质不抗病、品质不稳定的瓶颈问题。以优质富硒小麦新品种“农大3753”为例,它的蛋白质高于普通品种15%左右,硒含量高于普通品种67.5%,锌提高25%,种皮富含花青苷类物质。目前这两个品种正在我国黄淮小麦主产区的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2,科技转化效率有保障

基于平台近9亿买家,拼多多农研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再是个问题。为加快推动农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今年以来,拼多多筛选了一批国内农科院及农业高校研发的味道独特、品质过硬的科技农产品,对相应的平台商家进行流量及补贴资源的倾斜。

例如,拼多多于今年9月1日上线了“多多丰收馆”,投入 50 亿消费补贴,覆盖超50万款农副产品。拼多多第四届“超级农货节”,则覆盖全国20万款农产品、超10万家涉农店铺,在线时长25天,当中一种由“晋谷21号”加工而成的汾阳黄小米夺得了今年第四届超级农货节“非水果农产品畅销榜”第四名,双十一当天更是卖出逾10万单,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的新米销售以及农户增收。

3,制造业产业带资源不断放大

制造业是拼多多供给侧升级的另一个重点。从公司创始以来,平台一直在通过技术背景优势,提升制造业的效率,通过为制造业合作伙伴提供全链路的数字化服务,利用信息化技术助力传统的企业和制造工厂的实现升级,帮助制造业企业设计和调整产品,降低企业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此外,平台通过汇聚订单,直接连接需求侧和供给侧,帮助制造业企业减少中间的环节直接触达消费者,打造自身的品牌。管理层表示,在过去的7年里面,拼多多已经通过技术,帮助打造了近千家的制造业品牌,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带资源。

三季度,拼多多先后发布“多多新匠造”、“多多出海扶持计划”,加上今年初启动的“多多新国潮”,不断加大对制造业的多方位扶持。618大促期间,拼多多平台手机、家电、美妆、日化等行业均实现同比翻倍增长。其中,手机行业全品类同比增长148%,家电全品类销售规模同比增长103%,美妆行业全品类销量同比增长122%、日化行业全品类同比增长110%。

市场尤为关注新上线的海外产品Temu,9月19日,拼多多宣布正式启动“2022多多出海扶持计划”,该计划将投入百亿资源包,首期打造100个出海品牌,扶持10000家制造企业直连海外市场,不过该业务还在探索早期。

三,把“实惠”做成常态

传统电商平台,由于不深入供给侧改进,只能通过补贴或促销的手段维持或提升用户需求,它们通常采取打造购物节、购物季的促销方式来刺激用户需求。但假如整体市场需求不景气,商家的营销意愿相应会降低,平台不可避免会面临暂时性的增长放缓。

而拼多多为了建立商品性价比优势,长期深入参与了供给侧优化,为农业和制造业提供技术、数据及财务支持,在货和价方面拥有更多的调节空间,才使得市场需求发生波动时,平台处境不至于太过被动,从而实现了特殊时期的业绩逆势增长。

正是深入了供给侧,拼多多平台才有能力把“实惠”做成常态,而不需要过分依赖制定一年一度的大型购物季促销活动来释放用户集中积攒下来的消费需求。

正如拼多多CEO陈磊在业绩说明会上说的,“我们希望一年中的每一天,都能够持续地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购物节也好,各种推广活动也好,只是我们服务好消费者众多方式中的一种。我们希望消费者在拼多多上能够得到多实惠、多乐趣的购物体验,所以我们在策划这种购物节活动的时候,也是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简单的规则,让消费者能够享受到购物的乐趣”。

外界曾在拼多多农业战略公布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表达过不解,认为对上游实体投入过多的精力和金钱,是互联网企业能力圈之外的事。近期拼多多超出同行业的业绩稳定性,有效证明了公司在供给侧长期做出的投入,是正确的管理决策。并且,管理层也表示这个方向上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还会继续加大投入。也因此,考虑到对供给侧的长期投入计划和刚刚才开始的海外拓展项目,当前的盈利水平是难以维持的,现阶段关注重点仍然应该是业务投入及其进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