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的泡沫还是潜力?一场关于AI的长跑

大模型的泡沫还是潜力?一场关于AI的长跑
2024年09月10日 12:54 数字视线

今年6月,高盛发布了一份名为《生成式AI:投入过多,收益过少?》的报告,这份报告让许多人开始担忧AI领域是否会形成泡沫。

报告指出,未来几年内,科技巨头、企业和公共部门将在生成式AI上投入约一万亿美元的资金,但目前来看,这些投资似乎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回报。

这种担忧源于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缓慢进展。尽管今年大家对AI寄予厚望,期望能看到现象级的应用出现,但现有的AI助手产品的用户留存率并不高,企业在采用大模型时仍然保持着谨慎的态度。

高盛的研究主管指出,AI要证明其高昂投资的合理性,就必须能够解决复杂的问题。

他还提到,像互联网这样的革新性技术,即便在早期也能以低成本解决方案颠覆高成本的传统方式,而现今的AI技术则显得过于昂贵。

8月初,美股“科技七巨头”的股价集体下滑,随后英伟达股价的波动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AI泡沫”的担忧。面对这种情况,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在接受采访时给出了他的见解。

汤道生表示,自从ChatGPT推出以来,大模型的热潮已经持续了两年。期间,许多从业者经历了从惊艳到焦虑再到更加务实的心态转变。

他认为,这是新技术发展的必然过程,短期内人们往往会高估技术进步的速度,而长期则会低估技术的影响。

回顾历史,许多新技术在初期都会经历泡沫化的过程,然后逐渐回归理性,找到实际的应用场景。比如90年代初的互联网,以及近年来的图像识别技术,虽然最初商业化进程缓慢,但最终成为了行业标配。

汤道生认为,大模型的发展也需要时间和耐心。虽然目前大模型在某些场景下的表现可能只达到了及格线,但未来需要通过不断的打磨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此外,大模型的应用不仅仅依赖于模型本身的大小,更重要的是找到适合的应用场景和技术组合,以最低的成本解决问题。

针对大模型可能出现的“幻觉”问题,汤道生提出可以通过结合专业数据和检索增强技术来提高准确性。他还强调,未来成功的AI产品将是多种技术综合的结果,而不仅仅是单一的大模型。

虽然目前大模型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智能客服、知识管理、智能营销等,但由于效率提升不够显著,许多企业尚未愿意为此付费。汤道生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模型将逐步证明其价值。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面对大环境的压力,单纯依靠大模型赚钱变得困难。但汤道生鼓励创业者要保持乐观且务实的态度,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总而言之,大模型的发展是一场长跑,需要耐心和信心。正如汤道生所说:“悲观永远是正确的,但是乐观才能够成功,而乐观且务实的人才能够抓住机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