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从“互联网+”到“智能+”,先“前菜”后“主菜”

李彦宏:从“互联网+”到“智能+”,先“前菜”后“主菜”
2020年09月16日 10:01 财资一家

互联网是前菜,它的特点是快;人工智能才是主菜,需要温火慢炖,但营养丰富。未来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声称与人工智能无关,吃不到这道主菜,将失去一个时代。

讲“前菜”、“主菜”得到很多关注,也引起了极少数人的非议。若多讲几句,可能更便于大家理解。

互联网讲求的是“快”,就像一道开胃的“前菜”,上菜速度快,但是对技术的要求和挑战并不是太大;而人工智能是数据、算法和算力三位一体与协同发展,能量显现出来就会相对“慢”一些。就像是一道小火慢炖的“主菜”,需要更多耐心、更长时间投入,但营养价值也会更高。而这个由快到慢的过程,恰恰是技术创新对于产业升级的影响在不断加深的过程。

从“互联网+”到“智能+”: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进化

互联网叩响中国的大门,已是23年前的事。总体上,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和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在全球形成了领先优势。中国互联网20多年来的成长,其动力主要有四个:第一,网民人数的高速增长;第二,上网时长的不断增加;第三,服务不断向虚拟空间的跃迁;第四,网上的信息与服务在不断增加。四因素叠加,推动互联网的快速繁荣。当然,这个进程是不均衡的,结构也在持续迭代中。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中国

从中国看,移动互联网有四大贡献可圈可点:一是通过持续改善用户体验,坚定了用户对科技改变生活的信仰。这个渗透和教育是技术驱动、用户驱动、广泛动员、普遍参与的结果,这个成就不可低估。二是,从对国民经济的巨大贡献看,消费互联网的培育过程伴随了整体消费升级的进程,改变了产品、服务触达用户的方式,进而改变了“三驾马车”的结构,增强了中国经济的活性、韧性与弹性。三是改变了人类思维。无论是互联网思维、生态思维、共享思维、数据思维,都大大改变了用户的心智与行为模式,催生了一波波创新创造创业的浪潮。四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促进了向虚拟空间的大迁移和网络化实现;“互联网+”让数字化得以形成,为智能化提供了连接基础、信息基础、数据基础。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20年4月28日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3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较2018年底增长750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较2018年底增长110.2%;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10亿,网络消费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消费市场蓬勃发展方面正在发挥日趋重要的作用。根据工信部的监测,2019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情况快报数据显示,互联网业务收入依然保持较高增速。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首次过万亿,达到12061亿元,同比增长21.4%。2013—2019综合来看,增速处于下降通道。

中国移动互联网遇到了瓶颈难题。互联网人口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逐渐在消失,而每个人上网的时间也是有限、分散的。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封闭性越来越严重,大家都希望把用户封闭在自己的小生态里,给用户带来的用户体验是割裂的,也让中小企业越来越难生存。此外,尽管中国电子商务非常发达,但网上推广、零售的成本与线下成本在拉近甚至更高。此外,APP 整体数量呈下降态势。截止到2019年底,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APP数量为367万款,比上年减少85万款,下降18.8%a。种种迹象表明,互联网本身的成长也需要新的动力。

接力棒正在传递中

2015年,“互联网+”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是一种接力,也是一种顺承与转换。2019年3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应用为目标,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制度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结合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特点,探索创新成果应用转化的路径和方法,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对人口红利式微的过度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技术发展的脚步不会停下,人们的创新不会止步。未来的新动能是人工智能(AI)。AI 是一个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的概念。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创新正在催生新的技术红利乃至新的人口红利。

未来的几十年,人工智能将不断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与推动互联网成长的动力不同,形成的一般共识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有三个成长的动力:

第一个是算法。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算法在过去几年迅速发展,不断有各种各样的创新,深度学习中DNN、RNN、CNN 到GAN……不停地有新的发明创造出来。

第二个是算力。如今,计算的成本在不断下降,服务器也变得越来越强大。过去我们觉得人工智能不实用,是因为它需要用到的算力太大,大家会觉得在经济上不能够承受。但今天的算力已经到达了一个临界点,使得人工智能变成实际、可用。

第三个,数据。数据的产生仍然高速发展,尤其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有非常独特之处,9亿网民是同一种语言、同样的文化和法律,这既是一个庞大的用户群、庞大的市场,又是一个庞大的数据集,并且不断产生新的数据,进一步推动算法的不断创新,也对算力提出更新要求。

这三个动力现在都在快速地成长。但直到最近,算力、数据和算法三项要素都具备,它才真正开始发挥生产力。

重新定义未来

不同时期,大家对现代化的定义是不一样的。100年前有几台纺织机,成立一个纺织厂,就很现代化了。50年前,有几个冒烟的烟囱,会觉得这就是一个现代化城市。我们这个年龄段都有记忆,小时候在马路上闻到汽油的味道,就觉得到嗅到了城市的味道。20年前,一般认为信息化就是现代化,办公用Excel 代替了手写,企业做一个网站,我们就觉得是一个现代化企业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现代化部。

时至今日,现代化的定义需要改写。今天的现代化就是AI 化,就是人工智能化。随着近几年AI 技术的爆发式进步,随着算法、算力和数据之间的良性循环,人工智能技术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对产业升级和经济变革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并将在未来几十年中为产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新动能、催生新业态。

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本身也会快速发展。“智能+”新模式、新业态正在不断涌现。人工智能技术有机会证明自己是一个堪比工业革命的技术革命。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伟大的时代,有机会见证、甚至参与AI 对人类历史的深刻影响,每个人都期待人工智能技术的推进会给我们带来不断的惊喜。

它不是下一幕,而是现在进行时

人工智能不是互联网的一部分,不是互联网的第三个阶段,而是一个新的技术革命。

互联网的上一幕和这一幕

一般意义上的互联网时代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算起,当时是一个基于PC 的网络或者说体系。这期间,产生了绝大多数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公司。美国的谷歌、Facebook、亚马逊,中国的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大型互联网公司都是在PC 互联网时代诞生的。

最近八、九年,是互联网的第二幕,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或者说无线互联网时代。百度创立时只有不到1000万网民,20年后的今天已经达到9亿了。这个时代也诞生了一些新公司,像美国的Uber、Airbnb;在中国,像美团、滴滴、今日头条,也出现了新的商业模式。但这一幕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都要短,未来,靠无线互联网再诞生新的商业模式、再催生创新型互联网公司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如第一节的分析,移动互联网的增长在放缓,尤其是中国。

国家2015年起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依靠“互联网+”带动整个经济,来推动新常态,继续保持增长。但是未来互联网的增长到底靠什么?美国股市市值排名前五的公司,都已变为互联网公司,他们是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和Facebook。当然,严格意义上讲微软和苹果是诞生于前互联网时代。未来,在什么领域还会诞生创新型、高速成长的公司呢?答案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只是在过去几年,人工智能才发生了非常大改变,且进步神速。甚至一些非常有影响力的人,像比尔·盖茨(Bill Gates)、伊隆·马斯克(Elon Musk)、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都开始呼吁大家要关注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风险,即机器有没有可能去控制人类。

当然,对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技术现象,一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有人说人工智能现在做的是仿生学。而人工智能、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只是像人脑神经元的工作原理,人脑具体是怎么工作的,其实我们并不知道,那怎么去仿呢?

一般将人工智能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弱人工智能(Artificial NarrowIntelligence),第二阶段是强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第三个阶段是超人工智能(Artificial Super Intelligence)。现在的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算法,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有很大可提升空间。所以不用担心AI 会挑战人的认知能力。我们强调人工智能,不代表手机或者移动互联网马上就会消失。但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机会窗口变小了。新的时代带来的是新的机会,不能沉迷于常规的做法。

对行业与经济的改变前所未有——以汽车工业为例

汽车工业是一个上百年的产业,也是一个规模非常大、产业链很长的产业,在中国有十万亿的产业规模,大概占到GDP 的十分之一。这个百年产业,曾经长期顺风顺水,近期却出现了瓶颈。而巨大的变化正在发生,正是人工智能技术给它带来了新曙光。

中国消费者愿意拥抱新事物。戴姆勒集团原CEO 迪特·蔡澈(Dieter Zetsche)就讲,中国奔驰车用户比国外大概年轻20岁,年轻人更能接受新事物。一个关于自动驾驶认可程度的调查显示,在中国83%的消费者认可自动驾驶,高于其他国家。

从这个意义上讲,自动驾驶在中国更快普及的可能性很大。中国汽车行业也非常愿意利用新技术,所以无论是无人车的研发还是制造,都处在领先位置。百度跟厦门金龙汽车合作,在2018年7月,实现无人驾驶小巴的量产。它既没有驾驶位,又没有方向盘。它的名字叫阿波龙,是完全自动驾驶车辆。到现在为止,它还没有在完全开放的道路上行驶,我们选择相对封闭区域,比如景区、码头、公园,让人们首先体验。虽然目前在开放道路上无人驾驶技术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完全摆脱司机,但技术成长非常快,每一天都有新的进步。

类似阿波龙这样的无人车,很快会真正进入开放道路运行的状态。随着时间推移,自动驾驶会是更加安全的出行方式。百度的自动驾驶已可以自如地避让障碍,如果路上突然出现小动物,车可以检测到并停下来。

这个变化不仅会影响车厂,而且会对上下游全产业链产生深刻影响。这个影响会传导到无论是打车服务的提供商,如Uber、滴滴;还是芯片制造商,像英特尔、英伟达;或者是Tier1供应商,像博世、大陆;再到整车厂商。现在,中国已有200多家整车厂商,国外有福特、戴姆勒也都加入了百度Apollo 开放平台。上下游很多公司、许多领域都会从新生态、新产业链、新模式中受益,动作迟缓者则可能受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挑战。可以想见,未来全球会有更多公司和中国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合作,并人人受益。

互联网改变了消费方式、娱乐方式,人工智能将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

人工智能到底能起什么作用?作为企业家,我们应该更关注它能在市场中发挥的作用。

对于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人工智能今天能做什么,在不远的将来能做什么?第二,人工智能会影响哪些行业?

不只自动驾驶,AI 能改变的领域几乎无所不包。人工智能技术对实体经济、对各行各业的推动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能够想到的每一个行业,从金融到房产,从教育到医疗,从物流到能源,从制造到家居等,都会因为 AI 技术的创新和不断演进而改变。根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0》,从581家应用层企业的应用领域分布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分布在企业技术集成与方案提供、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新媒体和数字内容、智能医疗、智能硬件、金融科技、智能商业和零售、智能制造等18个应用领域。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消费方式、娱乐方式,AI 除了影响消费端之外,对供给端也有非常大的影响。AI 不仅可以大幅提升 B 端的工作、生产效率,还将大大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

智能家居领域会出现很多新物种,形成新生态。像亚马逊的 Echo(智能音箱)、百度的小度智能音箱。音箱被赋予了 AI 技术与能力,它把你的手解放出来,让你不再需要按键、输密码、打开 App,用户的感觉、体验就完全不一样了。智能音箱可以说话,可以听得懂话、明白你的指令;原来电视要用遥控器来操控,今天摇身一变,成为用语音操控的新电视。百度小度助手(DuerOS)能够让家居智能化,也会催生新物种。

人工智能不仅可以改造音箱,也可以改造很多产品,并深刻地改造制造业,而且影响最大的行业就是制造业。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尤其需要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时利用最新技术升级产品与制造能力,平稳实现产业智能化转型。《中国制造2025》提出从制造到智造。智能产业化将出现数个千亿元赛道,而产业智能化将是高达数万亿元规模的大市场。智能制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任一设备都有一个接口,可以听懂人的语言。人类自从发明了工具,就不断花很多精力学习如何使用工具。车就是一个例子,想开车,需要先花一个月左右时间考驾照。未来,所有的设备都可以听懂人话,人就再也不需要学习工具,而是工具学习人了。这个大转变会使中国制造迈上一个新台阶。

再如人脸识别的应用。我们都有在机场登机前至少要过两道安检,出示身份证进行比对的经历。其实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将来旅客到机场,就能大摇大摆,畅行无阻,摄像头直接就能识别你是谁,你已经买票了,而不需要一道一道的烦琐检查。这还只是人脸识别,加上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用户画像等,将改变更多的领域。

物联网(IoT)在商业上没有火起来,直到今天还不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移动互联网起来之后,很多人特别喜欢可穿戴设备,也觉得它会变成一个巨大的市场,但至今它也未达到预期。但是,当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时,物联网、可穿戴设备都会变成很大的市场。物联网还会彻底改变我们的制造业,将来所有制造业都属于人工智能产业,或者说物联网产业。所有的商品都要能够联网,都要能够把数据传到云端,都要通过人工智能对相关技术进行分析,让它们能够给消费者和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

健康产业中精准医疗近几年非常热,所谓精准医疗就是个性化医疗,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药、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判断什么药对什么人是有效的,需要分析患者的基因状况和后天环境,这需要综合运用医学技术、健康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娱乐产业其实也会被改变。VR(虚拟现实)和 AR(增强现实)未来很可能成为主流的内容形式。AR 背后需要解决的是计算机视觉问题。语音技术最近几年也迅速成熟起来,可以人工合成几乎所有人的声音。现在拍电影、电视剧,要和演员签约,请其来拍摄,在现场一待几个月。当语音和图像技术进一步成熟时,理论上以后就不再需要明星到现场来拍摄。只要获得其授权,将其声音合成出来,照片、图像也可以自动合成。

刚才讲了几个大的产业,人工智能也可以赋能小产业。各位读者对自己所在的行业有足够了解,同时又了解一点儿人工智能技术,相信你们能够打开更多的创新空间。

我国在政策创新方面非常开放。2019年,我国地方政府共出台276项涉及人工智能发展的相关政策,覆盖了智慧政务、智慧医疗、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能车联网、智慧教育等领域a。另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0多个省、市、区出台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管理规范或实施细则,允许开展自动驾驶开放道路测试工作。其中,允许载人测试的有广州、长沙、上海、武汉、沧州、北京6城。这个意义重大,会有效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持续提升。

政策之外,我国还有人才和数据两大优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国家,同时中国人非常勤奋。中国9亿多互联网人口每天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可用来训练各种各样的机器学习模型,训练效果会越来越好,所以未来中国发展AI 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还只是开始,未来越来越多的行业会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带给它们的红利。每一个产业、每一个企业家要考虑的,是怎么用最有效的方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把人工智能变成“自己的菜”。否则,吃不上这道“主菜”,就有可能错过一个时代。

摘自《智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形态》,作者:李彦宏著;张晓峰,杜军主编,中信出版集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