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连接”跃迁“服务”:全球四大通信设备商财报折射什么?(附业绩图)

从“连接”跃迁“服务”:全球四大通信设备商财报折射什么?(附业绩图)
2025年04月03日 11:07 通信产业报网

迈向新增长路径。

3月31日,随着华为2024年业绩正式发布,至此以华为、中兴通讯、爱立信为代表的四大设备商财报都已相继出炉。

其中,华为以8621亿元营收与22.4%的营收同比增速成为唯一实现两位数增长的企业,净利润虽有所下降,但整体业务韧性明显。

爱立信2024全年销售净额1635亿元,同比下降12.12%;净利润2.467亿元,同比增长101.34%,同时,净利润受到减值计提影响,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中兴通讯营收1213亿元,同比下降2.38%,归母净利润84.2亿元,降幅9.66%。

诺基亚营收1452亿元,同比下降12.5%,尽管销售额有所下滑,但营业利润增81.9%至97.01亿元,其中与传音、三星等达成13亿欧元协议,技术授权收入贡献突出。

当前,华为、中兴通讯、诺基亚贝尔、爱立信四大设备商的5G相关业务增速普遍承压,但战略调整与新业务布局已现端倪。华为逆势突围,诺基亚转型阵痛,爱立信利润暴增,中兴押注AI,这场以“5G投资退潮”为表象的行业变革,实则是通信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设备商们的第二增长曲线正在浮出水面。

5G寒冬初显

在历经五年大规模基站建设后,全球5G网络部署正迎来结构性调整。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三大运营商5G资本开支同比下降超20%,5G建设节奏也从“规模扩张”转向“精准补点”,欧洲、北美等市场的5G建设持续不温不火。这场由市场饱和、技术迭代与地缘政治交织的寒冬,正考验着华为、中兴通讯、诺基亚贝尔、爱立信等设备商的战略韧性。

2024年,面对市场寒冬,设备商不约而同将战略重心转向技术价值挖掘。

其中,2024年华为ICT基础设施业务收入为3699.03亿元,同比上涨4.9%。作为“压舱石”业务,华为在ICT基础设施领域保持了稳健增长,在2023年全球基站天线研究报告显示,华为以38.93%的市场份额连续第九年位居全球第一,并且,华为提出了“AI-Centric Network”,其包含无线、AI核心网、数通、全光网在内的AI-Centric Network解决方案。这一方案通过跃升网络能力,实现全域连接;同时,跃升智能化水平,实现面向应用的运维运营模式,打造一张坚实的ICT网络底座。

2024年,中兴通讯运营商业务收入为703.3亿元,占比58.0%。中兴5G基站、核心网连续五年全球发货量第二,RAN、光传输产品获主流机构“领导者”评级。5G-A技术应用于低空经济、数字文旅等新场景,完成超100个低空通感试点,同时,中兴通讯的差异化竞争力体现在”端网协同“生态,其自研5G小基站出货量同比增长45%。

2024年,爱立信网络业务营收1043.45亿元,占比63.82%。截至2024年底,爱立信参与了全球170张5G商用网络的建设,面对5G建设减缓,爱立信不遗余力地推广高性能可编程网络理念,依托差异化连接、AI赋能和意图驱动、网络能力开放三大基石,旨在创造并释放“新质价值”,让网络更灵活、更智能、更开放。

2024年,诺基亚移动网络业务营收583.27亿元,占比40.17%。在移动网络方面,诺基亚贝尔拥有全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如5G AIO、AirScale Levante高性能基带,以及ASOF新一代室外型BBU。在“赋能行业”方面,在5G建设同时,诺基亚贝尔积极布局行业应用。

乘风AI:从“连接”到“服务”跃迁

当前,AI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通信设备厂商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石,也正经历着从“连接”到“服务”的深刻变革,在除网络建设的基础业务外,在设备商的其他业务板块布局也能得到集中体现。

随着终端市场的复苏,华为鸿蒙生态持续扩张,装机量突破10亿台,开发者规模达720万,TOP 2000应用原生开发率超80%。华为家庭存储用户突破500万,全屋智能解决方案覆盖超200万家庭,通过超级终端功能实现设备互联效率提升30%。同时,华为通过推出鸿蒙PC,实现处理器与操作系统的全自研,华为不仅增强了自身在智能终端领域的竞争力,更与微软授权到期形成战略对冲。

华为云作为中国云服务市场的第二大厂商,在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稳健增长,营收同比增长22%,市场份额升至20%。自盘古大模型5.0发布以来,华为云依托多模态模型体系,持续在煤矿、铁路、气象、金融等多个行业场景中创造价值,覆盖模型规模多样、应用场景广泛。同时,为进一步推动先进AI技术落地,华为云与北京AI基础设施初创企业硅基流(SiliconFlow ) 达成合作,将DeepSeek V3和R1集成至昇腾云平台,显著提升推理效率。

面向计算市场,过去5年,华为打造了面向通用计算的鲲鹏和面向AI计算的昇腾两大计算产业,为世界构建了新的选择。截至目前,已联合7600家伙伴和635万开发者,共同开发了2万多个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以“连接+算力”为核心战略,2025年服务器业务预计增长超100%,数据中心收入再增40%。在AI终端领域,中兴通讯通过“AI Together”策略整合星云智能Agent,提供个性化服务,AI手机、家庭算力屏与机器人共同构成智慧家庭生态。

诺基亚贝尔与爱立信则将目光投向绿色通信与数字化转型服务。爱立信将AI嵌入网络功能器件,探索“AI as a Service”模式,联合全球100+合作伙伴拓展VR/AR、车联网等新场景,并发布“数字服务 2025”计划,目标通过云原生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50%的运营成本降低。

诺基亚贝尔通过并购Infinera强化光网络能力,同时承诺2025年100%使用可再生电力,计划在2025年实现光网络产品能效比提升40%,并推 AI驱动的网络能源管理平台,旨在实现更智能的功率控制和资源分配,提升了网络性能和能效,同时,与传音、惠普、三星等公司达成了多项授权协议,带来了超过13亿欧元的收入。

可见,乘风AI,从“连接”到“服务”的跃迁,是通信设备厂商在数字化时代下的必然选择。

聚焦研发,静待新增长周期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设备商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的性能与价格比拼,而是升级为生态构建能力的全方位较量,这也成为设备商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目前,华为凭借“全栈自主”,有效对冲了外部限制带来的挑战,从底层的芯片到上层的操作系统,再到丰富的应用生态,华为构建了一个完整、自主的技术体系,为全球用户提供了高质量、可信赖的通信解决方案。

爱立信则通过研发资源向云原生网络改造倾斜,实现了业务的转型升级,旨在不断增强海外市场竞争力。

中兴通讯以“端网协同”生态为核心竞争力,在垂直场景渗透方面表现出色。同时,其端网协同生态实现了终端与网络的优化协同,提升了整体通信效率和用户体验

诺基亚贝尔将研发资源聚焦于光网络与边缘计算,凭借在光通信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不断垂直于全球通信网络的关键部分。

设备商们深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技术创新是立足之本。华为2024年研发投入达到1797亿元,约占全年收入的20.8%,近10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了12491亿元。2024年中兴通讯研发费用达240.3亿元,占营收比例约20%;2019年至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1170.7亿元。

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使得中兴通讯和华为在技术成果上密集落地,荣获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项,专利申请数量也持续增长。

虽然爱立信和诺基亚的研发投入未在资料中明确披露,但根据行业惯例和相关信息可以推算,爱立信2024年研发投入或在360亿-430亿元区间,诺基亚研发投入约310亿-345亿元。受市场环境和战略调整影响,爱立信的研发资源正向云原生网络改造倾斜,而诺基亚则聚焦于5G专利运营与Open RAN。

无疑,5G-A与算力网络的融合将开启下一个增长周期,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将成为设备商们的新增长点。设备商们将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不同行业提供定制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复杂地缘环境下,设备商们需要在技术创新与市场布局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生态整合能力与技术纵深储备将成为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注:数据综合上市公司财报及行业研究报告,存在统计口径差异可能。)

采写:党博文

图表:曙念

编辑:博文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