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估值回归是大趋势,高端制造将走向融合

科创板估值回归是大趋势,高端制造将走向融合
2019年09月20日 18:20 投中网

2019年9月19日,由投中信息和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公室和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投中网、江苏疌孚基金产业管理公司、南京河西中央商务区承办,以“聚资本之力,筑产业之势”为主题的“2019中国投资年会(南京)投资人峰会”在南京市金奥费尔蒙酒店举办。

在主题为“智能制造”的论坛上,包括星河产业集团总裁助理陈朝朝、海尔资本董事总经理刘璐、同系资本创始合伙人朱鷖佳、上海善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吴金海就“高端装备制造‘补短板’的新机遇”话题分享了看法。本场论坛由国际创投副总经理张曙东主持。

各位嘉宾指出,高端制造业的民营企业力量尚未发挥出来,在产业发展中需要互补,形成聚合力,突破劣势。无论从政策还是产业链的角度,高端装备制造都有比较好的生存土壤。此外,科创板实现了改革,从长远角度来看,估值回归是大趋势。

以下为2019中国投资年会(南京)投资人峰会“高端装备制造‘补短板’的新机遇”圆桌论坛,由投中网编辑整理:

张曙东: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是国际创投的副总经理张曙东。今天讨论的主题是制造业,讨论是高端装备制造。从2016年开始江苏每年举办一次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全国都很有影响力。

陈朝朝:大家下午好,我来自深圳的星河产业集团。我们原则上是做产业地产的,但是我们关注产与人的结合。我们有五大业务集团,在整个产业生根当中我们是深创投的第二大股东,我们投资了很多企业。第二我们有自己的私募基金,管理规模50个亿,管理金额20亿。我们还有自投集团管理金额20亿,基本上都是领先企业,包括今年发射的全球首个AR卫星,第一个叫星河号。我们最主要做产城融合。我们也做了很多创新,也欢迎大家到深圳对我们做指导。

刘璐:我是刘璐,来自于海尔资本。海尔大家不陌生,但是不只是做白电,包括物流、投资板块。海尔资本是在海尔金控之下。我们做投资的初衷是期望基金的纽带投完以后做好我们的赋能,把海尔的资源嫁接到被投企业。赛道上我们聚焦一些和海尔生态相关的产业,一个是智能制造。海尔本身有自己的工业平台。第二个是AI人工智能,我们的智能家居是未来结合的点。第三个是消费,第四个是医疗健康。我们目前管的是200多亿基金也投了80多个企业。

朱鷖佳:大家下午好,我是同系资本的朱鷖佳。同系资本就取化学里面的同系物的概念,因此大家可以看出我们和工业制造业息息相关。成立四年多以来,同系广泛投资于先进制造业,可能先进制造业从定义上可能与高端装备制造业有一定的区别,但是我们的投资标的中也会涉及到很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同时也包括新材料、新技术的投资,乃至包括智能家居、装饰建材相关的投资。同系成立时间没有那么长,是纯民营的机构,成立以来一直赶上资本市场下坡路的阶段,但我们非常努力,目前管理资金不到20亿。

张曙东:我介绍一下国际创投,是2011年成立,由上海国际集团和上海市财政出资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国际这两个字,我们不是山寨,也不是野路子。2014年我们转给上海实业集团。目前管理的规模将近100亿,上市集团是窗口公司,1981年在上海设立,目前是中国前三大医药、水务环保公司。国际创投投资方向来说是智能科技、医疗健康。我个人主要负责智能科技方向的投资。

回到与今天话题相关的机器人零部件和工业自动化相关布局。下面进入讨论环节,想问在座的嘉宾从自己的感受,大家谈一谈中国目前高端制造装备短板在什么地方?目前补短板怎么补?或者说看到的补短板有哪些问题和机遇?可以谈自己的感受可以,谈认识也可以。

高端制造装备的短板与机遇

陈朝朝:这个问题蛮专业的,我们从我们的行业里面,从产业集聚的角度谈对问题的理解。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真正在高端装备核心突破的企业并不多。可以说有一个华为突破了,但是华为很多的设备全是进口,特别是在新材料领域里,大家也可以看到,核心技术我们掌握的并不多,再从高端装备的产业化和产业链的打造上面。我们常说我们的工艺技术,也就是说在传统的跑道里,如果这个行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基本上国外的核心企业进行PK难度非常大。所以我们在和很多的国外国内的投资人聊天的时候,我们是旁观者,你不要跟我说多少技术和投资,我们关心在产业化里面能否实现闭环。我觉得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上比较大的问题。

我个人在投资产业和发展方向上短板和问题蛮多的,最核心的是把握行业转轨变道机遇上面缺乏国家的指导,缺少技术性的把控。我觉得这个是最关键的。

刚刚说传统跑道上我们很难和老外PK,恰恰是转轨出现的新机遇,特别是对新材料、新技术,包括未来互联网+,我们有多少民企始终关注高端装备领域带来新的技术提升?这是高端装备制造要关注的一点。材料、人才、市场比来比去没有差多少,但是一到产品就差很多。不是说很多竞争优势我们不具备,而是很多领域里我们天然的比别人晚起步很多年。

我们说先进制造业,高端智能制造业我们说大国重器,高端制造业是大国重器的很重要的一个。里面的核心技术很多都是国家队,民营企业力量在哪里?我认为没有发挥出来。他们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互补,要形成聚合力,要突破劣势。

张曙东:我想再追问一句,您做很多产业小镇的孵化,您觉得从自己的角度来说,这里面你们可以为他们做什么?如果说小镇里面有高端装备的中小企业进来,你们对这种企业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陈朝朝:我们干产业地产老是被人误解,被国家误解被同行误解,认为我们是忽悠骗产业盖房子的。我们星河不太一样,我们认为在行业里面有变革变新的技术,我们会投进去,但是不会控股。我们在深圳的国家级的孵化器领创天下,我们用产权服务租金换股权,而且换的股权还不是即时性的,我要的是优先购股权。很多团队对他们的技术很有信心,但是初期在缺少资金的时候不愿意释放股权,我们用这种方式解决股权和资金挂钩的问题。

第二个很多的孵化企业无非要的两样,一个是技术、项目指导,第二个市场、资金。我们本身就是做产业新城的,天然我们是平台是载体,我们会跟很多平台对接,甚至本身我们可以给到创新企业订单。

此外我们有股权加债权,包括海外基金、技术合作基金推动他们逐步升级,我们希望做成一个闭环,孵化器、办公楼的闭环,跟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共渡风雨。

刘璐:这个话题国内已经讨论很多年了,随便网上一查,工业、基础材料、加工工艺、电控系统各个环节都是短板。但是我觉得考虑这个事,我们把时间维度拉得在长一些,有一个领域很好做对标——基础设施隧道桥梁领域。中国强在与应用相结合的技术能力,不断通过解决一个一个现实应用的问题,自上而下产业链每一个环节在改进、升级、迭代。包括工业减速机,今天看有一些标的一年十万套的量,很快被下游的需求带动起来,这个是我们补短板的过程,一定是解决过程中我做出最合适的产品,并不是对标国外技术最牛的,而是符合市场需求的。

我们投资的逻辑还是得益于海尔的基础,就是土壤。有这样的平台在,我们看到一些还不错的,做先进制造会第一时间带到我们的板块联合做开发和测试。一方面通过产业的资源帮助我们完善这个企业的尽调,另一方面一旦投了以后无缝衔接,这是我们在这个领域投资的一个起点。

回报周期长,不宜“控股”

张曙东:我本身也是做创投的,我们希望投进去的标的持续爆发增长,而且我们都是管理基金的。补短板的过程当中肯定会面临一个,大部分是比较慢的过程。您作为比较自身的VC/PE的从业者,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刘璐:我们经常把投资高端制造行业和投资TMT做对比,如果都是投一个早期项目承担的风险,包括业务不确定,团队不成熟,市场刚开始等等的风险是一样的。但是过去5年前投一个TMT的模式创新项目,可以在半年一年内的指标翻倍,马上进入下一轮融资了,他的东西从实验室进来在客户那边要做小批量测试,好不容易过了开始有大量定单,这是第一个客户,第二个客户还要这样做。制造业承担同样的风险情况下回报时间更长。因此比较苦,所以相对来说投资少很多。

反过来也有很多有意思的项目,比较让我吃惊的是我投的都没有死掉的。由于它有技术有一些核心东西,想让它死不容易。可能大幅滞后于预期,但是他可能慢慢起来了。俗话说守得云开见日月,这是这个行业里面的一个精神吧。

张曙东:朱总和刘总以及干的行当很像,您对这两个问题是什么样的见解?

朱鷖佳:今天主题说补短板,总体看,高端装备制造短板非常多、也非常大,这个不用多说。前面嘉宾提到,补短板目前补得最好的是基建、路桥行业,这也是和我的专业直接相关的。但是我分析这个领域短板补得好是因为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和中国历史文化和传承有关系。

第一,从建筑基建的现状角度来说,短板虽然补得好,但我不认为完全补上了。同样一类建筑在外国和中国的建筑已经是完全不同的理念,我们目前大多停留在建的安全、耐久,国外强调绿色、宜居,强调美观,特别对文物和环境的保护与和谐统一。因此最先进的建筑业已经上升到人文领域了,这也是我们要补的。

第二,建筑行业精度要求没有那么高,两边的桥合拢的时候差个一毫米没有问题,甚至一厘米也能解决,这个对精度的容忍度它可以掩盖很多问题,但是一看台风来了以后,楼上的保温板为什么往下掉,这也是短板。包括我们大家很多出过国,发达国家的酒店用的水管、龙头、通风系统,跟我们国内用的不一样,你会感觉非常结实可靠,除了表面之外的东西外,底层的逻辑跟我们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一个很大的短板。

讲了这么多,我们分析高端制造业短板存在什么地方?从学科分类上,国家目录分了很多种,就按性质来说我认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国家必须要干的大国利器,真正关乎国家安全,比如量子计算、航空站、卫星通信、大飞机等等,这些需要靠国家力量去追,靠民营企业很难补。

第二类我们的核心零部件、新材料;这个高端制造一定要很精密,要有工匠精神。德国人经常做一个东西一百年,我们才几十年,打磨的很不够。而且中国人比较浮躁前些年发展又比较粗放,规模经济导致我们不需要太细也能赚大钱。如今面对的市场就不一样了,需要管理精细化,管理出效益,品质出业绩,这种变化倒闭众多企业沉下心去把产品和服务做精作细。这就有利于补这类的短板。

第三类是和信息技术应用引发的智能制造相关的,这种也是我们可以补上去的。无非是找一些应用场景实在的应用上去。智能制造要求我们企业必须做到标准化、流程化,这些我认为非常认同。但这个标准化的底层文化也是我们智能制造业欠缺的,没有标准就没有准确的数据,没有准确的数据就没有智能的基础,这和用什么传感器、什么大数据方法没有关系,这是制造文化上的短板。

总结一下,从高端装备制造性质上分类来说,第一类从国家层面上要依靠国家能力往上补,第二类第三类民营的制造业企业可以很好的去补。

第二个问题是对企业的扶持问题。刚才说第二类、第三类企业创造补短板更多的是依靠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依靠的第一个是钱,这个东西的研发是很花钱的,第二个它也需要第一代的创业家以及第二代接班人的先进的制造文化。普遍观察第二代接班人好一些,标准化、程序上接受度更高一些,第三个就是资源,第四个就是给予一定的环境,不要逼得太紧。民营企业生存也是很艰难的,要给更多的宽容度,刚才隔壁有个专家讲了,不要以青山绿水的名义把民营企业家逼到尴尬的境地。高端制造业也是一样,需要的是延续性。我特别认同投资机构不要控股,控股的都死无葬身之地。我就先讲到这儿。

吴金海:我们善达投资2012年成立,最早是做FOF的,也是中国母基金联盟发起单位之一。公司从2014年开始切入政府引导基金领域,包括和宁波、江苏盐城、武汉、吉林等地方政府我们都有合作的政府引导基金。我主要关注和负责智能制造领域的投资,包括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和光电光伏等行业。回到话题,高端制造业的短板问题,中国高端制造短板我认为是自主核心技术的缺乏,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不足,归根到底是因为工业底蕴不够,缺乏高端人才,包括对国内外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强。核心技术的缺乏导致从产业链上游的的材料领域到中游的设备端、下游应用端和发达国家都有较大差距。

解决的路径有三点,首先是政府层面,前期大家一直在提中国制造2025,说明中国制造从国家政府层面开始重视,鼓励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支持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做大做强。不管是各个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还是国家大基金对产业链关键企业的扶持和投资,都给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一个很好的生存土壤;

其次是资金层面,从投资机构来说,前面共享经济、互联网等项目投得比较浮躁,一地鸡毛后大家开始慢慢回归理性,包括科创板的推出给具备核心技术的高端装备企业增加一个融资的渠道;

第三方面是产业链上下游要相互扶持、抱团取暖。中国高端制造做得最好的是两个产业,一个是高铁,高铁是国家的一张名片;第二个是光电光伏,中国的光伏产能和装机量占全世界50%以上,产业链非常成熟,光伏上游做设备的企业实力就很强。现在新能源汽车是国家大力扶持的产业,宁德时代作为行业龙头,其发展带动了其上游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包括先导智能和星云股份等企业逐步做大做强,所以高端装备国产化替代空间巨大。综上,从政策、资金和产业链的角度,加上国产化替代的巨大市场空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这也是我们坚定看好和投资的原因。

培育未来巨无霸的土壤

张曙东:中国在补短板的过程中已经有优势,包括产业链的优势、应用场景、市场的优势,第二个是政府和民众意识的觉醒,大家投身智能制造。从项目、投资标的来说,我自己也有观察,最近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很多技术或者产品的天花板都比较低。比如说电水壶里面的核心部件在欧洲只有一家企业生产,它的规模就这么大。我的问题就是说从投资角度大家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刘璐:我本人差不多十多年前在欧洲工作过几年,也看过不少小的家族企业,确实他们的工匠精神打磨下来,几十年上百年做一两个产品一直持续不断更新,市场可能不大,不上市也不融资。这个市场我们还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当中,不容易。他们有他们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基因在。

倒过来看,整个工业领域、智能制造领域里面可以看到两端。一个是特别小的,数量非常多、家族类型的,在某一个细分赛道做得很好;另外一个像平台类的三菱、东芝等,看他们的轨迹也很有意思,往往起步的时候几款产品做到全球最好,慢慢通过并购、整合,把自己的产品线拓宽。对中国向全球发展是很好的借鉴,跨行业复制非常困难,一个产品定制化需求进入另一个行业就会有变化。收购是非常好的方式。

朱鷖佳:任何一个行业和产品都有它的天花板,刚刚刘总说到了,如果想破除天花板就要有新产品、新路线,没有新东西就指望这一个东西一百年、两百年有持续大的发展那是不可能的,那样人就还停留在原始社会了。所以对于企业来说,有没有天花板取决于老板的进取心,企业的天花板并不等于产品的天花板。面对天花板的问题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即辩证的看。

张曙东:朱总从企业家精神和进取心谈这个问题。吴总您怎么看?

吴金海:我们投的企业也有处于非常细分的市场,全球也就5个亿左右的市场容量,但随着消费升级,它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提升。从投资机构的角度,我们不喜欢投天花板明显的企业,因为企业的发展空间有限,未来资本回报的收益率预期就比较低。但我们比较认可企业扎扎实实把一件事情做好,如果自己有核心技术,再逐步向上下游产业链拓展。对于市场份额小但利润比较稳定的企业,我觉得可以通过上市公司并购等方式退出。

谈到天花板就会谈到企业的能力边界问题,像美团的王兴不给自己设限,一般的企业很难有这种能力,还是要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否则容易盲目扩张导致失败。我们看企业家,希望他扎扎实实把事情做好,然后再向相关多元化方向发展。国内有一个案例蓝月亮,最早只做洗手液,资本进入以后就开始向洗衣液和家庭护理的产品进行扩展,而且也是通过第二代的接班人把企业愿景做得更大,这种发展方式对企业是最好的。

陈朝朝:我认为天花板是市场决定的,不是哪个企业当年做了就知道市场一亿元的总量。市场没有天花板的,或者你以为有天花板的,做着做着做不出来了。细分龙头领域里面都是潜在的世界500强。国家最主要的高端战略是航空母舰,它会放到细分领域,然后再收回来。我们现在说的天花板的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是未来培育巨无霸的土壤。它到底是能做多大我们谁都不能决定。我们让他在360的领域里面创新,才能创出华为和腾讯。

科创板助推企业创新

张曙东:接下来想讨论一下最近比较火的科创板。现在150多家申报科创板的企业中有30多家过会的,高端制造占比15%到16%,占科创板1/6的比重。各位有哪些项目准备在科创板上市或申报?

朱鷖佳:简单说一下科创板我们有两个企业走在前面,一个是做装备的,和芯片相关的,还有一个做新材料的,这也是天花板的问题。新材料可以做油墨、涂料,未来也许可以转化做3D打印,想不到天花板说不定就破了。数据我原来没有研究过,15%是高端制造,这个数据如果在主板上要高很多。

张曙东:对,科创板第一大是信息技术,40%多。接下来就是生物医药。

朱鷖佳:趋势挺好,占比不高。新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这些东西要想用好,要紧贴先进制造业,否则发展不了。我希望能够我们投资公司把先进的信息技术给制造业带来新的思路,让他们通过将新技术与自身优势结合从而能够具备上科创板的基础。如果科创板出现越来越多这样的企业,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就有望了。

吴金海:科创板的企业我们也非常关注,包括上市的和拟上市的,主要集中在半导体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企业,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集成电路和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企业上市。最近我们准备参与一家集成电路上游装备的企业,投资逻辑还是该企业具备核心技术以及高端装备国产化替代的市场空间。虽然科创板最近的交易不是很活跃,从战略层面来说,科创板给了这些有核心技术但盈利不是那么好的企业一个很好的融资渠道和平台,也给致力于研发创新的初创企业注入一针强心剂。

陈朝朝:科创板对目前关键领域的创新企业是很好的支撑,包括智能网联车、民用卫星数据、石墨烯等。我们在辅导很多企业通过科创板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一定会在这些领域生根,也愿意与他们合作。

刘璐:各家机构都有很多的弹药。我们这边海尔自己孵化的一家海尔生物医疗已经过会了,其他关于科技和智能制造的赛道,我们有两家重量级企业差不多明年上半年申报。

科创板实现了改革。拉长一点看,估值回归是大趋势,因为跨板块流动是不存在障碍的,蓄水池一边太高的状态不会太久。但是好的企业不管在哪个板都会受到认可。

张曙东:最后一个话题,江苏的制造业历史悠久又是制造业大省,且科技资源比较丰富。同时,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和青科院发布的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数据,江苏排名第一。请各位用一分钟给南京提一提建议。

吴金海:我认为第一是发挥南京高校多的人才优势,重视人才引进;第二是通过产业龙头集聚效应带动产业布局,特别是半导体领域,南京集聚了紫光存储和台积电等产业链龙头企业,未来应继续坚持这一战略。第三是加快江苏省内高铁建设,加强苏南苏北的人才流动,融入长三角大城市群。

陈朝朝:我经常会比较南京和深圳的区别,硬件南京有很多比深圳好,但是最后融资的过程和效率要比深圳低很多。因此,把这些人才、基金团队、市场化的基金团队吸引到南京来,是南京发展的重点。

刘璐:江苏的高端制造产业结构是非常全的,大的小的、重的轻的都有,尤其是苏州、无锡、常州,包括南京。未来的趋势是什么呢?就是高端制造的融合,这个趋势已经开始了。江苏在这些领域如果再加强一下,对于现有的相对重一些的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会更有帮助。

朱鷖佳:南京这个城市历史悠久、四平八稳,如果把高端人才引进来会有很好的帮助。也希望当地政府能把我们这些实实在在投资高科技的投资公司引过来共同建设当地经济。隔壁的合肥也在蠢蠢欲动,需要留意啊,他们正在占领人工智能的高地。

张曙东:本次的圆桌讨论结束,谢谢各位嘉宾!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