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参考注意到,行业分析师郭明錤于3月6日和7日发布两则电子3C产品将使用金属3D打印部件的帖子,涉及苹果、小米以及铂力特。
郭明錤指出,根据其最新的产业调查,小米预计在2025年底推出新款旗舰机型小米16 Pro,将采用铂力特3D打印的金属中框;苹果则预计将在2026年推出首款折叠屏手机,铂力特是折叠iphone轴承盖和中框的关键供应商。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3D打印技术不再只限于加工折叠屏手机的轴承盖,而是拓展至中框组件,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将大幅增加金属3D打印部件的制造数量,为供应商带来极大收益。传统上,中框采用锻压+CNC技术制造。而郭明錤指出,在苹果使用CNC技术制造MacBook一体成型金属机壳之前,没有人相信CNC可以应用在消费电子产品。这意味着,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手机中框的趋势将加速发生。
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手机中框的优势在于,可借助镂空设计,在不牺牲中框强度的同时减轻重量,并能提升散热性能。而轴承盖要求很薄,故这两个组件,一个结构复杂,一个太薄,均要求使用3D打印技术实现。
3D打印技术的生产效率和良率一直是电子3C行业使用该技术面临的重要挑战,但在这些问题得到逐步解决时,3D打印技术所带来的的价值优势超过了成本负担,即时生产效率无法企及传统制造技术,手机制造商也将增加使用该技术的使用欲望。
郭明錤指出,目前铂力特制造的轴承盖与中框样品的单价共约800-900元,量产后因良率改善预计将达到400-600元。若假设初代iPhone出货量为2000万部,且铂力特供应比重达到80%,则初代折叠iPhone在2026-2027年将为铂力特贡献约80亿人民币。铂力特2024年的营收约12.5亿人民币,预计自2026年开始将大幅增长。
资料指出,初代折叠iPhone生产难度非常高,故放量可能需等到2027年。2026年出货量为300-500万部。折叠后厚度约9-9.5mm,打开厚度约4.5-4.8mm。考虑到第二代折叠iPhone,2027年折叠iPhone总出货量或达2000万部。
注:本文由3D打印技术参考创作,未经联系授权,谢绝转载。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