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双11”的那个男人,拿着70亿退休了

创造“双11”的那个男人,拿着70亿退休了
2023年11月11日 00:18 首席品牌评论

官宣辞去职务的前两天,“逍遥子”张勇正在西湖畔传递亚运火炬。

很巧,这位阿里的第二任掌舵者,传递的火炬也是第二棒。

“他创造了‘双11’这个家喻户晓的全球消费者狂欢节、带领天猫快速发展推动了品牌企业全面互联网化的大潮、带领团队让阿里顺利跨越到无线时代、带领集团在多个领域和全球进行布局。”

今年9月10日,阿里集团新任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在致全员信中,对张勇在阿里的功绩做出了四句总结。

自今年马云回归之后,阿里巴巴开启了史上最大的组织变革,张勇也一步步退出权力中心。

6月20日,阿里发布全员信,宣布张勇将于今年9月10日卸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卸任后的张勇将专注于阿里云的发展,担任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

6月20日,张勇(左二)与蔡崇信(右一)、吴泳铭(左一)正式启动交接

出人意料的是,到了9月10日卸任日期,张勇一并辞去了阿里云职务,彻底“退休”。

功成身退,阿里给足了体面:向张勇颁发首个“功勋阿里人”荣誉称号,并向他设立的科技基金投资1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72亿左右)。

今天是第15个“双11”,作为“双11”的创造者,张勇第一次成了“局外人”。

B2C奠基人

十六年前,张勇进入阿里,牵线的正是如今阿里的第三任掌舵者蔡崇信。

2007年7月,香港,张勇与蔡崇信第一次见面。

一个是盛大网络的CFO,一个是阿里巴巴的CFO,英雄会面,惺惺相惜。

赴蔡崇信的约,张勇是带着好奇的。一是好奇蔡崇信这个人,传说中的阿里奇人之一——出身于律师世家、毕业于耶鲁大学、就职于瑞典著名投资公司的典型精英,与马云见了第一次面后,迅速辞去工作、甘愿领取500元月薪加入一家杭州的初创公司。

他或许没有想到,抛开故事开头的悬殊,同样的决定也将在自己身上发生。

另一个好奇是,当时阿里这家成长猛劲的电子商务巨头,其B2B业务正在谋求独立上市。

1999年,马云和“十八罗汉”创立阿里时,主营业务是B2B,他们搭建了一个网络平台,让中国的企业将产品销售给海外买家。

2003年3月,eBay通过以3000万美元收购易趣网33%股份的方式进入中国。受到eBay的触动,马云决定进入C2C市场,创立淘宝网。

“如果说我不采取任何行动,三五年后等eBay进入B2B市场,它的钱、资源、全球品牌都比我们强,到那个时候对阿里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三年后,淘宝击败了eBay,成为中国市场最大的C2C电子商务公司。马云宣布与eBay的战争结束之时,淘宝网已经占据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

或许是阿里的成长速度正好匹配了张勇当时的野心,两周后,他决定加入阿里。对于财务出身又素来谨慎的他而言,“快到有点不可思议。”

正如阿里会问所有求职者为什么来阿里一样,马云当时也把这一问题抛给张勇,他说,我已经做过30亿美元的公司,想做个300亿美元的。

2007年8月30日,张勇奔赴杭州,出任淘宝网CFO。

他为自己挑选了“逍遥子”的花名,搬到了杭州一处五星级酒店,他成为这家酒店的长期住客,周末才返回上海。

2007年11月6日,阿里B2B业务在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股票代码1688。上市当天,阿里市值达到260亿美元,超过新浪、搜狐、网易、盛大和携程市值的总和,在全球范围内,是仅次于Google、eBay、雅虎和亚马逊的第五大互联网公司。

八年时间的开疆拓土,让阿里风光无限,它在B2B和C2C市场都建立起了绝对的统治地位。不过,百密终有一疏,亚马逊在中国的布局却没有得到重视,以至于此后的5年里,淘宝的B2C之路一波三折。

2004年8月,亚马逊宣布以7500万美元收购卓越网,正式进入中国。也是在2004年,一直在中关村销售电子产品的刘强东做了一个冒险的决定:关掉门店,做3C网商。

B2C成了2004年之后电子商务创业热潮最集中的地带,诞生了京东、唯品会、聚美优品、一号店等一批公司。内有群雄并起,外有强敌亚马逊,淘宝在B2C市场诸多掣肘。

2007年,淘宝网将整个网站运营分为三个业务部门:二手、集市和商城。

“商城是2008年4月成立的,但到年底的时候其实一直都挺不顺的。”

张勇回忆,这家公司正经历着典型的“创新者的窘境”,即原有业务的成功阻碍新业务的生长,因为原有业务吸引了绝大多数的人才、资源和注意力。

从淘宝商城成立,仅仅过了6个月,事业部就被解散,这期间还伴随着淘宝网本身的人事变动——商城几位高管纷纷离职。

这是一个尴尬的时期,山头林立却都无所适从,阿里内部正在重新评估这项B2C业务的未来。

“既然爹妈(两个直接负责的总监)都不心疼,那就只能爷爷(越级负责的COO)自己干了。”

张勇决定自己来管这块处在困境中的B2C业务。

2009年3月,“逍遥子主动请缨做淘宝商城”很快在公司内部和入驻的商家中流传。

“当时去做商城很简单,不是我想做,而是我不能看着它死掉。我觉得这个业务不能死掉。为什么我要自己去做,因为我坚信B2C在未来是一个大趋势,是阿里巴巴不能失去的一块。没人管,那我就自己去管。”

7月,淘宝重新恢复了独立运营的商城事业部,由张勇负责,他在阿里“开天辟地”的故事也正式开启。

“双11”创造者

2009年,双11“初秀”,这也成为了淘宝商城发展的转折点。

做双11的初衷,张勇的想法很朴素,“当时是淘宝商城诞生的第二年,很多消费者不知道这个品牌,我们想通过一个活动或一个事件,让消费者记住淘宝商城。”

挑11月11日作为活动的时间,是因为这一天处在国庆节和圣诞节之间,是一个理想的促销时间点。

第一个双11,只有李宁、联想、飞利浦等27个淘宝商户参加,成交额5200万。当天,作为发起人的张勇甚至没有在杭州,而是飞到了北京出差。

5200万这个数字,对于之后动辄上千亿的双11战绩来说,轻飘飘的,但却已经远远超出了张勇等人当时的预期。也正是从这年开始,网购充分调动了商家和消费者的积极性,消费模式开始从C2C向B2C进行转变,B2C被正式推到前台。

接下来的2010年,是国内B2C电商狂飙突进的一年。

早在2010年初,刘强东就放言京东的全年销售会突破100亿元,到2011年初公布数字,京东2010年的销售额是102亿元。凡客在这一年卖出了价值12亿元的衬衫、牛仔裤和帆布鞋。两家公司的增长率分别达到300%和400%。这年年底,当当网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创始人李国庆嫌投行对股票定价过低,在微博上大发牢骚……

B2C市场热闹纷繁,在阿里内部,B2C业务的重要性也随之提升。淘宝商城不再是张勇接手之前的黯然境况,他用了4个月时间,扭转了淘宝商城的命运,将其带上了快车道

后来接受采访,张勇总会被问到,在盛大和在阿里感受有何不同?

“角色不一样了。在阿里我其实从2008年就开始慢慢地管业务了,阿里更多样性,并没有严格规定CFO该做什么,在别的公司像我这样的职务是不可能做业务的。”

“阿里的氛围就是,什么都得会,什么都要做。”

后来,天猫内部在梳理公司的发展轨迹时,将2010年11月的域名独立作为这家公司走向独立的第一步。张勇也承认,当时的域名独立是淘宝B2C发展“自发的一步”,而不是整个公司自觉的选择,“原来的战略,淘宝商城是淘宝的一部分,但是随着用户的飞速发展,大家最后还是认可,它应该是一个更独立的品牌。有的时候,业务会跑得比战略快,有的时候造成脱节,就需要往返几次。”

2010年双11,张勇全程现场指挥。这次双11迎来711个商家参与,单日交易额达到9.36亿元,相当于每秒成交1万元。

次日凌晨,张勇和商城的同事们看到了这个数字。在华星时代的办公室中,同事们狂欢庆祝,张勇始终没有加入,他一个人待在办公室,关着门,静静抽烟。跟他共过事的人都知道,在面临巨大压力或情感波动时,他的习惯是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门里,抽烟。

那天的伤感,是因为他以为这是他亲自指挥的最后一个双11,同事们也都这么以为,“按照公司的安排,老逍接下来将不再兼任淘宝商城的总经理,而是专注于自己CFO的工作。”

“我们说好做到年底交接,所以知道2010年的双11我指挥完后,到年底这个业务我就不做了。看到双11很成功,会有一些反差,心里确实有一些伤感。”

天猫崛起

张勇离开淘宝商城的时间只延续了半年。

2011年4月,以“拥抱变化”作为重要价值观的阿里再次宣布人事变动:从2011年6月16日起,张勇重回淘宝商城担任总经理。

6月16日这一天也是淘宝商城的“独立日”。阿里宣布将淘宝拆分为三家公司:C2C的淘宝网、B2C的淘宝商城和电商搜索引擎一淘。

对于独立之后的“淘宝商城”,张勇迅速做了两件影响巨大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邀请独立电商“入淘”。张勇称之为“开放的B2C平台战略”,受邀并决定加入淘宝商城平台的,是除了京东、卓越和当当之外的几乎所有独立电商。

第二件事情是对招商规则进行调整。张勇想借助每年同商家续签合约之前的例行规则调整,趁势提高入驻商家门槛,将淘宝商城真正定位于品质,以区分于淘宝网的多样性。

新规在2011年10月10日公示之后,其中提高技术服务费和提高保证金这两条被广为传播,并被解读为淘宝商城要抛弃小商家。结果引发了针对淘宝商城大商家的有组织的攻击行为,如恶意拍卖之后再利用淘宝商城无条件退货的规则要求商家退货。攻击前后持续了一周,淘宝方面最终做出了一定让步,政府部门也介入此事,做了调解和调查。

这次小商家围攻淘宝商城事件,被称为“十月围城”,张勇称那是“艰难的一周”,但他不会为自己的决定后悔。可是在整个事件中,他对马云个人感到愧疚,因为整件事情“对他(马云)是不公平的”——对商城的攻击后来演变成了对马云个人的攻击,甚至有人在香港街头为他设立灵堂。这对2011年本就艰难的马云而言,无疑雪上加霜。

“我没有批评过他,不是他的错,只是方法问题。”马云谈到“十月围城”时轻描淡写,并表示不会为此责备张勇一句。

好在,紧接着的双11很快给了张勇机会证明淘宝商城仍在快速前进,他个人也迎来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2011年双11,成交额为52亿元,其中淘宝商城贡献了33.6亿元。

“从那以后,双11就是个事儿了。”

2012年初,淘宝商城正式更名为“天猫”,据说这个名字是马云想出来的,天猫选择一只古灵精怪的猫作为logo,社交网络上网友调侃:“呦,马总亲自代言了。”

也正是这一年,双11震撼了所有人。

2012年11月11日凌晨0点后第一分钟,超过1000万独立用户涌入天猫;当日2.13亿网民挤进天猫,成功交易笔数高达1.058亿;24小时内支付宝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元,是头一年双11的三倍多,其中,天猫成交额132亿元。

191亿的销售额,超越了美国“网络星期一”,双11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购物节。

“几乎所有商业形态全民总动员了……双11已经开始从一个线上的消费者的活动,变成一个整体的消费者的节日,它不再是属于电子商务的节日,它是属于消费者的节日。”

经过天猫独立和双11狂欢,2012年,天猫整体交易额超过了2000亿元,整个大淘宝电子商务平台的总交易额突破了1万亿元。以B2C占整个交易平台的比重来衡量,代表B2C的天猫因其高成长性和巨大的体量越发重要,同时,这也验证了张勇最初对B2C的判断。

2012年底,张勇手写了一封“情书”,请人力资源总监复印之后发给同事,信中写道:“我们在一起整整三年了。三年前天猫还是一个出生不久,未卜生死的婴儿,我们一起三年心血的浇灌,天猫如今已经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人见人爱的大姑娘了。我们一起走过这三年,共同赢来很多辉煌,也有很多的苦和痛一起来背。不知不觉的,我感到不只天猫很重要,你也对我很重要了。”

这是能体现张勇感性面的少有的时刻。

逻辑严密,算度精准,不知疲倦,习惯于“在晴天时修屋顶,在顺境中做规划”……是外界普遍认为的张勇,一个常常一脸严肃谈论业务的人,偶尔感性起来,有点让人“不习惯”。

“消费升级”陷阱

天猫的成功造就了阿里在B2C市场的霸主地位,但此时也适逢电商面临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转型,从PC端到移动端的进化,成为阿里历史上最重要的转型之一。

对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来说,移动互联网的“船票”,是通向未来的唯一机会。躺在PC时代“坟场”的名单,不计其数,比如曾经名声大噪的天涯和人人。

2014年,已经是集团COO的张勇,接掌无线业务,将手机淘宝确定为阿里巴巴无线战略的突破口,他主导的战略简单直接,“All-in无线”。

据《红星新闻》报道,早在2013年底,阿里以8000万美金的价格收购移动APP分发平台友盟,创始人是年仅28岁的蒋凡。2014年,蒋凡被任命为淘宝移动的产品运营负责人,之后蒋凡团队完成了淘宝系的移动化“大迁徙”。

2015年9月,手机淘宝的日均活跃用户超过1.1亿人,同年双11,手机淘宝日活用户超过1.8亿人。至此,淘宝完成由互联网时代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跃迁。手机淘宝的成功,也让阿里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电商平台,同时更保住了支付宝移动化的基本盘。

将阿里从PC端迁徙到移动端这一关,按阿里人自己的形容,是“在高速公路上将汽车引擎换成波音747飞机引擎”。

立下赫赫战功的张勇,也在这一年5月接替了陆兆禧,成为阿里历史上第三任CEO。

其实,阿里当时面临的关键分岔口,不只是移动互联网转型这一个。在消费市场,“消费升级”的风口正起,阿里面临着向上“消费升级”与向下“下沉市场”的选择。

如今复盘来看,消费市场选择的这道题有着巨大的陷阱:那就是“消费升级”和“下沉市场”两个方向,对于阿里来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然而阿里的战略重点只选择了人声鼎沸的“消费升级”方向。

差不多的时间段,2015年9月,专注于C2M平团购物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拼多多成立。

打开拼多多,有不到19.9元一件的包邮针织衫,有49.9元“买一送四真皮质感2018年新款女包”,还有已成功拼团9.9万件的“花花公子贵宾正品”运动鞋,售价只有26.9元……

这是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中产人群不太会涉足的消费世界,但是却吸引了低价消费市场全部的注意力。在拼多多上,用户只需要通过发起和朋友、家人、邻居等的拼团,就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想要的商品。

“戴着望远镜也找不到竞争对手”的阿里,完全没有感受到这个市场如黑洞一般的旺盛购买力,而是全力奔赴消费升级。

马云在2016年10月提出“新零售”的说法之后,张勇全力推动了概念的落地,盒马成为最佳载体之一。

截至2023年6月,盒马已在全国开设超过300家盒马鲜生门店、68家盒马奥莱店及9家盒马X会员店。传言,在山姆的内部会议中,盒马被视为唯一的挑战者。

这是阿里在消费升级上的成功。

如果说消费升级和下沉市场是天平的两端,只重视一端,那么必定会造成另一端的下坠,阿里在消费升级战略如日中天的同时,广阔的下沉市场逐渐丢失,而丢失的这个市场,由拼多多接手了。

2018年7月26日,成立不足三年的拼多多在纽约和上海两地同时敲钟上市。

一个半月后,2018年9月10日,马云以公开传书的形式,把“一年后张勇接任阿里掌门人”的消息,通告了整个江湖。

阿里迎来了“张勇时代”。

“下沉市场”缺口

2019年双11当晚,天猫的订单创建峰值达54.4万笔/秒,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这个数字是2009年第一次双11的1360倍,全天成交总额最终定格在2684亿元,再创商业历史上的新纪录。

在张勇接任阿里掌门的一年之后,2020年10月,阿里市值到达顶峰,股价突破300美元。

与此同时,阿里业务的多元和复杂性也在此时到达顶峰,伴随中台效率降低、各业务增长放缓。

此后,张勇的工作重心,更多放在如何维持一家多板块复杂集团的顺畅运转上。这个时候,张勇开始尝试放权。

2015年,他主导的“小前台、大中台”组织架构改革,打破原有的树状结构,一度成为互联网行业公司治理标杆。六年之后,他开始推动经营责任制改革,提出打薄中台,推动多元化治理,在自己和事业群总裁之间,新设“分管大总裁”,由他们负责阿里最重要的四个业务板块,进一步压缩对自己的汇报关系数量。

盒马、飞猪、饿了么、阿里健康等业务分别成为独立的“环路公司”,有自己单独的薪酬、福利、预算、员工期权激励机制等,开始自负盈亏。之后,盒马和阿里健康实现了多年未能达成的扭亏为盈。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句话被列入“新六脉神剑”的阿里巴巴价值观,也印证了阿里和张勇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强者的困境。无论是建中台,还是拆中台,阿里和张勇想做的都是同一件事:应对几乎不可避免的“大企业病”。

当然,逐步拆掉集团的“大中台”,让集团层面的职能部门变轻变薄,并不是易事。

《中国经济周刊》报道,有内部员工透露,“之前在集团的职能线,每个级别的Leader都会喊:活多人少,日常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跟领导要钱要headcount(人员指标)。”

这其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为何阿里的员工数量会急剧增加。

阿里巴巴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时,阿里的员工数量为11.65万人;到2021年12月31日,这个数字上升为25.93万人;经过“优化”,截至2022年12月31日,阿里的员工总数减少到近24万人,但仍然是腾讯的两倍还多。员工数量的增速远超过阿里巴巴的GMV增速。

改革之后,调整为“总包管理”,“各部门的所有成本都在这个筐里,薪酬福利高,那预算和其他费用就少。你愿意招几个人就招几个人,但钱就这么多。人员增多就意味着每个人的薪酬变少,这个部门负责人可以自行决定。”

从2021年开始,阿里确实陷入了某种停滞状态。

疫情到来,反垄断调查开始,对手崛起,阿里的“吸金”能力下滑明显。

数据显示,阿里中国零售电商收入在2021年四季度首次下滑,且自2022年二季度起连续四个季度下滑,集团总收入也在2022年二季度首次下滑。

淘宝天猫的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66%下降至2022年的44%,拼多多则从10%上涨到18%。而最近的拼多多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其收入为523亿元,同比增长66%,远超预期。财报发布当天,拼多多美股涨幅超过15%,目前市值为近1300亿美元,与阿里近2260亿美元的市值进一步缩短了距离。

如果从中找原因,得回到2016年。阿里在消费升级与下沉市场做出选择之时,就已经提供了如今这个局面的可能性。

“客观来说,2016年的消费升级,就像后来用来提升大公司效率的中台一样,至少在当时,这些选择是顺应现实并解决了实际问题的。只能说,变化原本就是包括商业在内的真实社会的永恒主题,而对于阿里这样的巨轮来说,每一次转向,都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天猫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一种路径,“路径依赖有时会成为前进的束缚。”

《首席人物观》写过,在知乎上,一个自称做了10年天猫的商家表示,“阿里过于重视天猫而忽视了淘宝,尤其是淘宝上的中小商家。”

2020年疫情期间,天猫变成了品牌天猫,品牌方可以获得大量流量,天猫期望以此对抗拼多多的百亿补贴。而实际上,拼多多当时有大量做低价的商家,却缺少腰部商家,“百亿补贴只能带来有消费力的消费者,而不能带来腰部商家,天猫这一波品牌天猫,直接把腰部商家的流量截走,这批商家在2020年被迫出淘”。

当淘宝一步一步天猫化,淘宝流量向品牌倾斜,技术服务费涨了3至5倍之时,确实钱赚得更多、利润也更高了,但是由此产生的性能过度效应留下一个巨大的缺口——低端大众市场。

原本主打“低价”的商品在淘宝上越来越难以获得流量,用户在淘宝越来越买不到自己想要的便宜货了,拼多多的出现,正好补了这个缺口。

早在2018年8月31日,拼多多公布自IPO以来的首份财报,各项营业数据均在佐证它所“代言”的低价消费市场存在的合理性,它创造的商业盛况,背后的驱动力也从来不是所谓的“消费降级”。

但无论如何,战火还在持续。

张勇退休,蔡崇信接印,马云于今年6月指出淘宝天猫未来的三个方向: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

可见,电商的白热战很可能将在淘宝与拼多多之间发生。

如今,已是第15个“双11”,作为“双11”的创造者,张勇第一次成了“局外人”。他或许也终于有时间把思绪从阿里的未来回转向过去,不知道他是否还会记得2007年7月,在香港第一次与蔡崇信相见的那一天,天空下着雨,张勇带走了一把橙色的有阿里巴巴标识的雨伞,带上了飞机又带回了家,保存至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