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政府十五讲|第十五讲第四十四课:数字政府建设的十大思维

数字政府十五讲|第十五讲第四十四课:数字政府建设的十大思维
2025年02月18日 23:41 志刚水煮通信

在全球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数字政府建设成为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动力。本文深入剖析数字政府建设所必需的十大思维,包括改革思维、创新思维、数字化思维、智能化思维、服务思维、整体思维、系统思维、成本思维、市场思维以及战略思维,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全面且深入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策略,助力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与治理模式的创新转型。

关键词

数字政府;政府治理现代化;十大思维;治理模式创新

一、引言

数字政府建设作为一项任务艰巨、周期漫长且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数字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更是一场涉及思维方式、管理理念与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数字政府扮演着关键角色。为确保数字政府建设目标的顺利达成,必须以改革引领为基础,融合多种先进思维,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政府治理新模式。这十大思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数字政府建设的思维体系,对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优化公共服务、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字政府建设的十大思维

2.1 改革思维:破局与引领的核心动力

改革思维是数字政府建设的灵魂。国务院在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改革引领是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基本原则。学者陶文昭、史为磊等研究表明,改革思维涵盖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等多个维度。在数字政府建设中,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需以改革思维打破传统固有模式,从资源配置、流程优化、机构职能再造到权责清晰界定等方面,进行统筹谋划。以“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基准,实现政府职能的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为数字政府建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引领发展方向。

2.2 创新思维:技术与管理变革的驱动力

数字政府建设既是技术革命,也是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型。创新思维要求在体制机制、管理模式以及技术应用等方面持续探索与试验。政府在顶层设计中应鼓励基层探索创新,通过“规划-试点”“请示-授权”“自主-吸纳”等互动模式,推动各部门、各地区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模式。在技术创新方面,积极引入新兴数字技术,如区块链在政务数据共享中的应用;在管理模式创新上,探索建立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通过创新实现对数字时代复杂环境的适应,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的全面突破。

2.3 数字化思维:数据驱动的治理基石

数字化思维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基础。政府各部门需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的广泛整合与共享。构建涵盖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多领域的数据平台,为政府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持,保障政策高效落地。从数据采集的标准化、数据清洗的规范化到数据应用的智能化,数字化思维贯穿数字技术与政府治理深度融合的全过程,使政府运行更加透明、科学、高效,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公共服务的精准性。

2.4 智能化思维:AI 赋能的高质量治理支撑

智能化思维是数字政府迈向高质量治理的关键支撑。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构建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联动管理。在智能调度方面,优化公共资源分配;在智能监管中,提升监管效率与精准度;在智能服务上,根据民众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智能化思维的应用,政府能够快速响应社会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在突发事件中迅速形成科学合理的应急管理机制,提升政府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2.5 服务思维:以民为本的价值追求

数字政府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服务思维要求政府以人民为中心,将公共服务的均等普惠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数字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的精准推送,落实“一网通办”,提升服务便捷性。同时,注重用户体验,以“人民获得感”为导向,不断优化服务流程与内容,从服务事项的简化到服务渠道的多元化,切实做到便民、利民、惠民,增强民众对数字政府的满意度与信任度。

2.6 整体思维:全局统筹的协同发展理念

数字政府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级政府部门的紧密协作。整体思维要求从全局角度统筹各方面资源与力量,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有机结合,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联通与协同运作。在政策制定上,注重政策的整体性与协调性;在项目实施中,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配合,避免出现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形成数字政府建设的强大合力,确保数字政府建设沿着正确方向稳步推进。

2.7 系统思维:结构优化的工程化管理方法

系统思维强调在数字政府建设中,充分认识各子系统之间的内在关联与相互影响。数字政府是一个涵盖管理、流程、技术、法规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系。运用“体系工程”方法,从项目规划、任务分解、里程碑设定、时序安排到衔接关系协调等多维度进行规划设计与实施管理,实现资源的最优整合与治理效能的整体提升。在技术系统建设中,考虑与管理流程的适配性;在法规制定时,保障数字政府建设的合法性与规范性。

2.8 成本思维:精细管理的效益导向

在数字政府建设中,成本控制至关重要。成本思维要求在系统构建过程中进行精细管理,从技术选型、资源配置到项目实施,全面权衡投入与产出。通过规模化应用降低单位成本,通过标准化建设提高建设效率,通过流程再造优化运营成本,实现政府治理效能与公共服务价值的最大化。在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之间寻求平衡,充分考虑技术的适用性与成本效益,确保数字政府建设的可持续性。

2.9 市场思维:需求导向的竞争驱动策略

市场思维在数字政府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借鉴市场化运作机制,将公共服务提供与市场竞争相结合,建立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的服务环境。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第三方技术服务,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技术创新与服务模式升级。同时,密切关注社会需求和市场反馈,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政策与建设方案,使数字政府建设更好地满足社会治理需求,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2.10 战略思维:远见规划的长远布局

战略思维是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关键支撑。政府在制定政策和规划时,需具有前瞻性和全局观念。数字政府建设是一场长期的深层次变革,规划不仅要满足当前需求,更要着眼未来,提前布局新技术应用与治理模式创新。通过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和阶段性目标,明确数字政府建设的发展路径与方向,确保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推进,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双重目标。

三、十大思维的协同作用与实践策略

这十大思维在数字政府建设中相互关联、协同作用。改革思维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方向指引,打破体制机制束缚;创新思维推动技术与管理创新,为数字政府建设注入活力;数字化思维和智能化思维奠定技术基础,提升政府治理的科学性与精准性;服务思维明确建设目标,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为核心;整体思维和系统思维保障数字政府建设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成本思维和市场思维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建设的可持续性;战略思维为数字政府建设进行长远布局。

在实践中,政府应制定全面的数字政府建设战略规划,将十大思维融入规划的各个环节。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推动各部门在数字政府建设中协同合作。加大对数字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投入,培养专业人才,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同时,建立健全数字政府建设的评估与监督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策略,确保数字政府建设的顺利推进。

四、结论

数字政府建设是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十大思维构成了数字政府建设的理论基石与实践指南。通过改革思维破局开路,创新、数字化、智能化思维推动技术与管理变革,服务、整体、系统思维保障公共服务与协同发展,成本、市场与战略思维确保建设的效益与长远发展,共同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数字政府治理新模式。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