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未来智能交通:因为有你,所以不同

畅想未来智能交通:因为有你,所以不同
2021年05月02日 08:17 丁常彦

就在不久前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以智能交通为首的十大数字化应用场景,成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的代表。

而根据“十四五”规划为智能交通领域所划定的重点,未来智能交通将发展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的出行服务,推广公路智能管理、交通信号联动、公交优先通行控制。建设智能铁路、智慧民航、智慧港口、数字航道、智慧停车场。这无疑为我们传递出一个鲜明的信号,在接下来的智能交通发展中,聚焦不同细分领域、不同应用场景将是不二之选。

在这方面,作为交通行业的“懂行人”,华为已经走在时代前面。从智慧铁路到智慧城轨,从智慧民航到智慧港口,从智慧公路到智慧物流,华为已经在交通行业数字化领域持续深耕了20余年;在此基础上,2020年华为又提出交通行业智能升级参考架构,即“交通智能体”,进一步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智能交通提档加速 不止让出行更美好

在全国高速取消省界收费站建设工程中,华为打造自由流收费一体化智慧站点解决方案,应用于全国20多个省份大规模工程部署,该方案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还实现了节能减排。可以说,从人工收费到ETC全国联网智能系统,我国智能交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早在2017年,深圳机场就开始携手华为“打造数字化的最佳体验机场”,经过几年的建设,如今在深圳机场,国内登记口自助设备已经全面普及,让每位旅客只需要1-2秒即可快速完成验证通行;而机位资源智能分配项目的落地,使深圳机场每天1000余架次航班可在1分钟内完成机位分配,靠桥率大幅提升,每年有上百万旅客不再需要通过摆渡车登机。

2020年8月18日,深圳地铁6号线、10号线正式开通,作为国内第一次单线全部应用华为城轨云解决方案的地铁线路,它们也是深圳首批5G全覆盖的地铁线。在5G的支撑下,乘客可以顺畅观看4K高清直播,感受VR云游戏,体验云教育,互动性、沉浸式和实时性感觉更强。不止如此,华为也在助力郑州地铁、呼和浩特地铁等加速城轨云建设,迈向智慧地铁时代。

近年来,数字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和推广,不仅让人们的日常出行更加美好,也让交通运输的能力和效率大大提升,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逐渐显现。

2021年1月17日,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的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正式启动了泊位联动调试,这也标志着智慧港口在天津港的落地。借助华为商用车港口自动驾驶方案,天津港通过云服务实现智能车的水平运输系统,车路云协同驾驶、时空预测路径规划、V2X信息融合等技术都能够帮助实现多种ACT载运车辆的混合制度,让运输更高效,进而提升天津港集装箱的周转效率。

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货物周转效率,还可进一步规范机务管理。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与华为携手,首次把5G车地高速转储和人工智能分析解决方案应用在机务日常作业中,实现“联接+AI”技术与铁路机务深度融合。既能够对机车乘务员进行综合评价,促进了机车乘务员的操作行为更加规范化;还实现了机车关键部件全生命周期预测管理,保障列车运行安全。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受限于道路资源、航线资源、港口资源等的有限性,现有交通工具的效率并未完全释放,出行与物流需求仍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增长,在交通配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出行体验和运输效率是我们越来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也就是说,在解决“走得了”的问题之后,未来更多要考虑的是“走得好”的问题。从2019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正式印发,到2020年“新基建”明确提出加快交通传统设施和数字新技术融合,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将其效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智能交通的发展正在全面提速。

从单点布局到打造智能体 “懂行人”倾力而为

事实上,随着交通业务数字化的深入,交通不再仅是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城轨几个垂直领域独立的客、货运输,而是围绕旅客出行、货物运输、载具运行三大业务流形成的一体化综合立体大交通,真正实现人悦其行,车畅于路,物优其流——这也正是智能交通发展的新趋势。

已经深耕交通行业20多年的华为,过去一直专注于大交通行业垂直领域的深耕。从铁路、城轨,到公路、民航、港口,华为已经服务于一个又一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智慧交通的价值初步显现。在此过程中,华为也在不断总结经验,找寻一种通用的方式方法,全面推动智能交通的发展。

聚沙成塔,聚水成涓。华为通过将联接、云、AI、计算、应用等多种技术有效整合,逐渐构建起一个开放的立体感知、多域协同、精确判断和持续进化的智能系统,可以实现云、网、边、端高效协同。对于这一智能系统,华为取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名称——交通智能体。

交通智能体是华为提出、行业共享的开放技术架构,包括智能交互、智能联接、智能中枢、智慧应用四层架构,可以帮助交通行业构建数字化的采集体系、网络化的传输体系和智能化的应用体系,从而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其中,智能交互作为交通智能体的“五官”和“手脚”,主要包括分布在路网、场站、枢纽的各种感知设备;智能联接作为交通智能体的“躯干”,则包括5G、F5G、Wi-Fi、IP等关键技术;智能中枢作为交通智能体的“大脑”和决策系统,基于云基础设施可赋能应用、使能数据,普惠AI;智慧应用作为交通智能体的价值呈现,则通过与客户、伙伴的协同创新,帮助交通客户在业务上实现安全、效率、体验的全面提升。

与过去借助传统架构,一城一地逐步开拓交通行业的做法不同,交通智能体的打造,是通过云网边端的一体化,实现“大脑”与“五官”、“手脚”的协同,让全面赋能交通运输及关联产业,推动模式、业态、产品、服务等联动创新成为可能。

对于交通行业而言,交通智能体就相当于为智能交通的建设和发展构筑起多点多极支撑的牢固基石,而交通智能体的“会思考、可执行、可进化、有温度”特性,更将为未来智能交通的发展赋予无限可能。

以智能交通为支点 撬动交通强国建设

2020年5月,“两新一重”建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首次提出,交通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不同的是,如今的交通行业发展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是更加强调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使智能交通发展进入全新的“快车道”。

近期,随着各地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浙江、河北、广东等省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快布局智能交通。比如,根据《浙江省交通数字化改革行动方案》,2025年年底前,数字交通统一基础平台全面支撑交通各类应用;数字化改革场景更加丰富,应用更加广泛;交通数字化改革制度规范体系成熟定型,交通数字化改革成为交通强省建设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再比如,根据河北省发布交通运输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未来河北将重点打造“三网一平台一高地”,即:数字畅联的交通设施网络、区域协同的运输服务网络、多网融合的通信网络、安全集约的数据云控平台、国内领先的智能交通创新高地。

在这一趋势下,交通智能体作为交通行业智能升级的参考架构,打造“人悦其行、物优其流”的一体化综合立体大交通的重要支撑,也需要更多的交通行业客户、行业生态伙伴等“懂行人”一起努力,不断丰富交通智能体内涵,打造面向更多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共同推动交通智能体的落地。

如果说交通智能体是以“不变”的架构,应“万变”的交通业务与需求,以系统思维支撑交通行业智能升级;那么更多面向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打造,则是在交通智能体的基础上凝聚生态伙伴智慧,深入到智慧机场、智慧城轨、智慧公路、智慧铁路、智慧港口等细分领域,帮助这些领域重构体验、优化流程、使能创新,铸就交通强国的“数字之路”,践行交通强国历史使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