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拒绝再做颠覆者,产业互联网路上将越来越“输不起”?丨现场

腾讯拒绝再做颠覆者,产业互联网路上将越来越“输不起”?丨现场
2019年05月21日 17:21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今天,腾讯又将其产业互联网战略提高到新的历史高度。

“我们不想再做颠覆者,而是各行业的助手”。在 5 月21 日腾讯于云南昆明召开的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总裁刘炽平如此说道。

图|腾讯总裁刘炽平演讲(来源:DeepTech)

刘炽平提到,腾讯2011 年开始实施开放战略,随着数字化进程,泛互联网生态走向数字生态,与实体经济结合得愈发紧密,由此升级其开放战略,对内对外都形成了更大驱动力,尤其在内部组织架构的调整上,腾讯在 2018 年成立的两个新事业群: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而在外部,过去已经投资了超过700多家企业,他们将是腾讯产业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形成多元化的外部生态。

“过去腾讯仅仅是单一场景开放,未来将结合强大的合作伙伴生态链。产业互联网是各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基于此,个人的个性需求和大规模生产能够有机结合”,他说。

此前,腾讯每年共有三个行业大会,分别是“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腾讯云+未来峰会”和“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三大峰会,今年腾讯将这三个大会融为一体,也足见腾讯对于深度打通内外部资源、全方位铺开“两张网”的决心所在。

(来源:DeepTech)

如果说 2018 年腾讯产业互联网战略实现了从 0 到 1 的亮相,那么在这次大会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腾讯 2018 年战略转型后的一份重要成绩单,以及腾讯在产业互联网上的押注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随着其在产业互联网上前所未有的投入和参与度,可以说,“不做颠覆者”的腾讯在这一选择上也将越来越输不起。

腾讯To B战略的对外窗口交出成绩单

支撑腾讯“不做颠覆者”的最大诚意,恐怕来自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交出的成绩单。

据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介绍,CSIG 将公众服务、医疗、金融、出行、工业等各个垂直行业进行纵向整合,同时将安全、AI 、大数据、LBS 等基础能力横向拉通,成为腾讯 To B战略的对外窗口。

2018 年 9 月,腾讯完成第三次组织化调整,成立了 CSIG ,整合了腾讯云、位置服务、安全、大数据等基础技术能力,深耕医疗、出行、教育、零售、政务、金融等行业,全面拥抱产业互联网。CSIG 成为腾讯to b战略的对外窗口,现在,各个行业的各个团队都会找csig咨询如何对外输出能力。它已经成为许多大客户的合作伙伴。

据介绍,在 CSIG 成立近一年中,已经服务了包括中国银行、中粮、华为等 500 强客户。借此,腾讯处理复杂项目的能力也越来越强。2018 年,腾讯与广东省政府合作,不久后还将会把政务服务平台搬到小程序上。在智慧零售上, CSIG 已经携手 20 多家头部企业,探路数字化,使他们业绩增长最高达到总量的 10% 。海外市场上,腾讯云有遍布全球的基础设施、海量的研发运营经验,特别是在游戏视频领域,腾讯云也正在支持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腾讯去年还成立了技术委员会,加强内部技术共享,文化协同。技术委员会下设开源协同和自研上云项目组,将整合腾讯内部各个业务技术,推动各产品开源上云。半年内已经创建 600 多个开源项目,技术图谱上也有接近 300 多个技术项目,而且还在不断增加。通过整合,腾讯使得技术更加标准化,并能够高效地把技术能力交送给客户。

汤道生认为,产业化大幕已经拉开,三个变化正在发生:一、市场从人口红利驱动走向创新驱动,二、营销模式从流量驱动到口碑驱动,三、新兴技术从概念走向落地。

企业数字化升级不是造概念,而是为了解决问题。他强调,产业互联网是贯穿研发、生产、组装、流通、服务全周期的概念,唯有每个环节都完成数字化改造,打通整条价值链,才能从根本提升效率,实现产业进化。在这个过程中,腾讯的定位始终是数字化助手,提供工具,连接彼此。而具体承载这一切的,正是腾讯云。

图丨腾讯的产业互联网定位(来源:DeepTech)

“门面”腾讯云正在闯三关

“目前腾讯云正在闯三关”,腾讯副总裁、腾讯云总裁邱跃鹏说。

第一关就是规模效应,对应着腾讯云的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根据权威机构的数据显示,腾讯云在中国的云计算领域所申请专利数量达到了 310047 个,授权的数量已经达到了 1100 件,申请量和授权量均排在前列。而除了技术之外,更好地支撑产业的发展还需要符合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于这一问题,腾讯认为,开源是最重要的,是打开产业规模效应的关键翘板。

图|腾讯云的专利情况(来源:DeepTech)

第二关就是产品的价值,即如何以技术为依托,以客户的需求为指引,把技术转化为产品创新,转化为产品的、企业的价值。目前腾讯云正在不断地增加产品解决方案,数量超过了 200 个,同时构建了超过几十种的行业的解决方案。其中一个有趣的案例是,工厂对于 AI 的需求其实是非常旺盛的,他们非常希望用 AI 提升其在工业生产检测方面、售后维护等各方面的能力。由此,腾讯构建了材料缺陷检测定位,覆盖定量的分析,自动生成检测报告等。

而当产品的创新可以在很多点上创造价值时,第三关来了:越来越多的行业,它不仅需要是一个单点能力,而是需要整个产业升级的解决方案。

邱跃鹏特别提到,“昆明一日游”是一个典型代表。这个针对旅游业的解决方案中包括了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三个系统,通过让云南政府可以更好管理商家企业,让用户更加便利,例如购买门票、找厕所、看景区的实时直播,获取语音的导览等等。该解决方案也成为腾讯帮助行业产业升级的标杆案例,并且正在全国的多个城市复制。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微信、小程序这样的典型消费互联网入口切入,提升政务效率成为腾讯的一个重要尝试。在会上,腾讯宣布推出智慧城市方案“未来城市 Wecity ”,将通过微信、小程序等应用进行数字政务、城市治理等方案的落地。

人人皆谈产业互联网,腾讯相信“进化论”

对比前不久腾讯公布的最新财报,亦能看出其产业互联网战略已经开始对各大业务的影响。

这主要体现在腾讯云的数据表现上。作为腾讯 ToB 业务的重要战略工具,其云服务收入在 2018 年同比增长超过 100%,达到 91 亿元,已接近阿里云 2018 年营收的一半,年度增速 100% ,这也超过阿里云年度营收增速 91% 。2018 年第四季度,云服务的付费客户同比增长逾一倍,“支付+云”的收入也首次赶上游戏,达到 242 亿元。

图丨腾讯在2019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概要(来源:腾讯)

其中也伴随着转型期的“阵痛”表现。根据腾讯2019 年第一季度财报,其营业收入 855 亿元,同比增长 16% ,归母净利润 272 亿元,同比增长 17% ,非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 209 亿元,同比增长 14% 。整体来看,无论营收还是利润,增速已经明显放缓。

放缓的一大主要原因,恐怕正在于消费互联网的红利天花板。一组数据可以解释腾讯目前的境遇: 2018~2019 年移动互联网巨头系 App 使用时长占比中,腾讯系 App 使用时长减少了 3.7% ,字节跳动系 App 则增长了 3.1% 。

值此节点,产业互联网已经成为一场输不起的仗,瞄准产业互联网机会的,既有已经在移动互联网阶段就完成数字转型、上云的软件公司,也有像百度、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他们的资源优势不一定逊于腾讯,而各个垂直产业上还有早已盘踞于此的头部企业,对腾讯来说,他们亦敌亦友。

产业互联网领域各家各有优劣,但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他们恐怕要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及其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产业价值。否则楼很可能越建越高,越高却越危险。

如此看来,腾讯“不做颠覆者”的道路道阻且长,但将不会孤独。此前,腾讯做产业互联网不被看好的原因在于,公司的基因不适合To B,刘炽平对此的回应是,进化中的成功物种不是一开始就有那种基因,都是演化出来的。

不做颠覆者的腾讯,还需要多久才能演化出这样的基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