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和瑞基因周珺:基于底层技术完成「0-1」到「1-多」的突破,打造更贴合国内癌症筛查市场的产品

专访和瑞基因周珺:基于底层技术完成「0-1」到「1-多」的突破,打造更贴合国内癌症筛查市场的产品
2021年10月20日 18:50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除新冠核酸检测外,近两年分子诊断领域最热门的赛道非癌症早筛莫属。今年 5 月,癌症早筛赛道明星公司 GRAIL 发布其癌症早筛产品 Galleri 的最终检测数据。该领域中,国内本土企业既紧跟技术脚步一同发展,同时也着眼于国内癌症市场的实际需求,致力于打造更符合国情的癌症筛查产品。

2018 年和瑞基因正式启动面向 1 万例肝癌高危人群的 3 年期前瞻性队列研究,想要通过液体活检技术能够提早发现肝癌。

这是国内第一个癌症早筛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以至于长时间内,和瑞基因都被贴上了 “肝癌早筛” 的标签。

2021 年 10 月 12 日,和瑞基因受邀参加首届 “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IBIWS)”,并在 2021 未来医疗产业峰会上,首次公布了该公司多癌种早筛的最新研究数据。

继肝癌早筛取得 “从 0 到 1” 的重大突破后,和瑞基因再拓筛查癌症种类,扯掉单癌早筛标签,一次检测实现 6 大中国高危癌种的早期筛查,各项检测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际先进水平。

图丨和瑞基因CEO周珺发表主题演讲

“以单癌种切入、还是多癌种切入癌症早筛,并不代表公司研发能力的强弱,而是根据内外部实际情况做出的策略判断和选择。” 周珺表示,在一流的科研基础之上,以国内癌症早筛市场的实际需求打造产品,是和瑞基因的早筛业务策略。

平台型底层技术助力“从一到多”

2020 年 8 月,基于和瑞基因的 HIFI 技术平台,和瑞基因发布了目前唯一经过超大规模前瞻性随访队列研究验证的临床级别肝癌早筛产品莱思宁。

三年过去,和瑞基因不仅完成了 “从 0 到 1” 的 PreCar 的肝癌早筛探索,还进一步利用 PreCar 沉淀下来的 HIFI 技术探索了更多的癌种。2021 年,CSCO 期间,和瑞基因公布了基于 HIFI 技术的肺癌早筛先导性实验研究成果。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和瑞基因又相继公布了一次性检测六种癌症的最新研究数据。根据和瑞基因在 IBIWS 上展示的数据,和瑞基因一次性检测可实现包括肝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胰腺癌在内的中国六大高危癌种的早期筛查,总体检测的灵敏度达到 87.6%,特异性达 99.1%,总体组织溯源准确性达到 82%,检测性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来源:生辉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癌症早诊早筛领域仍在技术发展与行业发展初期,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快速开发突破性技术、精准寻找临床切入点,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是实现长期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液体活检技术的突飞猛进,传统基于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检测癌症的技术在特异性标志物更为多元化、检测灵敏度更高的情况下也在缓慢向前发展。然而,这种传统的一个钥匙开一把锁的技术,其累计的数据量并没有实际应用价值。每开展一项新的癌症种类研究都要从头开始。

结合大数据以及算法分析等计算机科学的广泛应用,平台型底层技术在提升检测能力、加快产品交付速度上具备天然优势。

作为最早布局癌症早筛的本土企业之一,和瑞基因基于液体活检技术自主开发了平台型底层技术 HIFI,并率先应用于肝癌和肺癌早筛,获得了数据验证。

 在此基础上,通过在算法上、数据量方面的提升能够实现产品纵向迭代以及快速横向扩展检测种类的目的。

“研究中,积累的大量数据可以帮助我们的算法越来越精准,这又进一步推动了我们的临床研究和应用进展,从而再积累更多的数据。如此反复,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周珺表示。

在对于筛查种类的选择以及产品的发展策略上来说,和瑞考虑得也非常直接。

“基于平台型技术打造出的检测产品,其底层技术是通用的。从零到一,再从一到多。和瑞在最初技术开发的时候,已经将未来的产品形态多样性进行了充分考虑:既要具备横向拓展到其他癌种的能力,还要具备纵向上以数据积累进行自我迭代,从而越测越准。” 据周珺透露称,和瑞基因的下一个目标将是把 HIFI 技术延伸至更多的癌种检测。

基于市场环境来看,虽然近年来国内癌症早筛赛道的认知率逐渐升高,但临床认可度仍需要逐步建立。“从单癌种早筛出发,把全路径跑通,以便解决临床的顾虑并获得认可。同时,充分发挥平台型底层技术的通用性,横向扩展多个癌种的筛查,最终构建从一到多的早筛方案。”

2018 年,和瑞基因启动了全国多中心前瞻性肝癌早期筛查的 PreCar 项目,该项目累计投资超 2 亿元,联合近 20 家三甲医院开展了超 10000 人高风险人群队列的多中心研究。经过 3 年多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的验证和随访后,自 PreCar 项目数据孵化的底层平台型技术 HIFI 应运而生。

仅仅三年,和瑞基因就从单一癌种早筛产品,走到了多癌种早筛领域,并获得了优异的临床研究数据。在此过程中,平台型底层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功不可没。

贴合国内市场需要

图丨和瑞基因平台型底层技术HIFI检测性能数据

在本次发布的多癌种早筛研究中,和瑞基因并没有规避部分难测癌症种类、以及临床试验设计中的难点,而是充分结合国内市场端的实际情况与用户需求进行试验设计。“设计产品时必须要考虑到临床实际情况,不光因势利导,更要因地制宜。” 周珺表示。

对于部分难测癌种,例如恶性程度最高的胰腺癌,对比同赛道的 Bluestar Genomics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无创胰腺癌检测,该研究团队在今年发布了最新的多癌种筛查研究数据,其中针对胰腺癌的灵敏度为 57%。

而和瑞基因早筛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达到 90% 以上,且 AUC 达到 0.975。

图丨和瑞基因早筛技术检测胰腺癌性能数据

对此,周珺介绍道:“在过去,胰腺癌缺少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所以胰腺癌患者发现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在晚期,五年生存率非常低,仅有个位数。未来,希望和瑞的早筛技术能够惠及胰腺癌患者,我们还将继续深化该方向的研究工作。”

除此之外,为贴合国内市场端的实际使用环境,和瑞主要应对了两个方面的挑战:

首先,考虑到中国人群的癌症发病特点,和瑞基因选择了中国发病与死亡威胁性最大的癌种 —— 肺癌和消化道癌作为突破口,以便解决国人最急需的癌症早筛需求。

其次,本次研究覆盖了更高比例的早期患者:I、II 期患者样本总体占比高达 73%,在针对于 I、II 期样本的检测中,灵敏度分别达到了 69.6% 和 92.9%。

图丨和瑞基因多癌种早筛覆盖更多早期癌症患者

通过对比之前已正式对外发表的数据来看,本次研究中早期癌症患者比例大大超过此前的 GRAIL 和 Thrive。同时在早期筛查的灵敏度方面同样具有优势。

技术无差距,环境有差异

在我看来,国内外癌症早筛赛道存在差异,而不是差距。差异更多是体现在早筛产业化的市场环境方面,由于国内外医疗系统的出发点和目的的不同从而导致了差异。

周珺表示,国内外的医疗体系环境不同。例如欧美的医疗体系围绕保险开展,具备很强的社保或商业保险做支付体系,带动癌症筛查也更为普遍。而在国内,癌症早筛赛道仍处于早期商业化阶段,存在市场教育、引入付费方等诸多问题尚待解决。

“从技术性能和研究成果上来说,谈不上差距。液体活检及癌症早筛的技术开发和临床研究,国内外各团队的起步时间相当。从数据上看,国内外癌症早筛技术并没有明显的差距,甚至在一些特定的癌种研究和技术性能上,我们可以自信地说是优于国外的。”

周珺表示,对于企业来说必须要适应这种差异,就要在生态建设上下功夫,走出一条更适应于市场的发展道路。

成立于 2017 年的和瑞基因,专注肿瘤全病程管理。2018 年,和瑞基因就提出了做早筛的四步发展路径并率先行动:实验室技术构建、回顾建模、前瞻验证到产业落地。沿着这条道路,和瑞基因已将莱思宁成功推向市场。

“四年前,和瑞在 CSCO 上宣布做肝癌筛查,当时很多人还在观望,现在这个市场的火热已经不言而喻。再谈到早筛产品研发,其中最具挑战性的工作 —— 大规模前瞻性的研究也已成为了行业共识。”

“当时提出做大规模的前瞻验证,很多人都不理解。这一环节既费时、费力、费钱,而且在临床方面挑战很大。但从临床环境来看,国内的临床现状是肿瘤医生重视治疗,但筛查推广不足,有必要推动临床方面的工作开展市场教育。除此之外,在防治方向上的投入也将撬动更大的卫生经济学收益。”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很大的原因是其在常规的检测中进行癌症筛查。即使达不到诊断的级别,但是借此能够有效将高危的人群从正常的人群里分离并且富集出来,这对于早筛研究中的人群富集具有重要意义。

短短四年时间,和瑞基因经历了中国肿瘤基因检测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建立了针对肿瘤高危人群和患者的完整基因检测产品服务体系。合作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超过 700 家三甲医院,已为数十万肿瘤患者提供了有价值的服务。

图丨和瑞基因融资信息(来源:crunchbase)

2021 年 8 月,和瑞基因宣布完成 B1 轮融资,截至当时已累计获得投资近 20 亿元,在中国早筛行业的融资体量上位居头名。

通过此次多癌种早筛的研究,和瑞基因迈出了 “从一到多” 更坚实的一步。周珺表示:“未来,和瑞基因仍将遵循‘算法核心、数据驱动、自我迭代’的癌症早筛产品开发逻辑,针对更多癌种交付中国早筛方案;继续秉承‘一切肿瘤实现早诊早治,所有患者获得精准治疗’的企业使命,为更多国人谋求健康福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