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 iQOO 的首款平板电脑,iQOO Pad 定位全能的高性能平板,搭载了天玑 9000+ 旗舰芯片,12.1 英寸全屏 600nit 高清高刷高亮大屏,10000mAh 大电池,六扬音响系统,全功能 USB-C 3.2 Gen1 以及游戏魔盒、跨屏协同等。使用了一段时间,结合三款配件,简单聊聊体验:
OriginOS 3 HD 系统的完成度非常高,该有的功能都有。在天玑 9000+ 的加持下,日常使用十分流畅,加上支持最高 144Hz 的自定义高刷,滑动操作和系统动画都相当丝滑。
12.1 英寸的 2.8K 大屏,采用了 7:5 的屏幕比例,相较于传统的 11 英寸 16:10 的平板显示面积增加了 27.3%。横屏使用时,无论是浏览网页、阅读编辑文档,还是应用分屏、同屏多窗,都能显示更多内容;竖屏使用时,接近 A4 纸比例的尺寸,在手写、绘画和观看漫画或杂志时更佳舒适。
iQOO Pad 搭载了自研的六扬超级音响系统,包括 4 颗全频单元和 2 颗高频单元,配合 Super Audio 计算音频,在听歌或看剧时,都有着澎湃的音效和宽广的声场,听感相当不俗。玩游戏时也有动态音量增强,方便听脚步,沉浸感拉满。
系统方面的亮点非常多,最令我影响深刻的要数对大屏的适配和多设备互联。iQOO Pad 不仅适配了 4000+ 款热门应用(平行视界),还具备自研的 UI 自适应引擎,自动调整界面元素的比例,在大屏上获得更好的观感。
在同时使用蓝厂的手机和平板时,多设备互联相当的易用和高效。通过 NFC 一碰互联之后,不仅可以在平板上投屏手机内容,还能跨屏分享图片和文件、接打电话、接收验证码,甚至能通过手机的 5G 网络直接上网。
其它方面,10000mAh 的大电池也能保证日常的续航,支持连续播放 14 小时视频,或者使用 WPS 编辑文档 17 小时左右。USB-C 3.2 Gen1 的数据口,不仅能提供最快 5.0Gbps 的数据传输,还支持 4K 60Hz 的高清投屏。
聊过 iQOO Pad 的体验,再说说它的三款官方配件:智能触控键盘、智能双面夹和 iQOO Pencil。
「智能触控键盘」集成了磁吸保护壳 + 键盘 + 触控板,可以大幅的提高生产力,让平板拥有笔电的体验。
磁吸蓝牙自动连接,通过 iQOO Pad 背部的触点供电,拆装都十分方便。背部的支撑支持 0 - 150° 无极调节,盖板(键盘面)也支持霍尔开关,可实现合盖休眠,开盖亮屏。
键盘为 64 键设计,键帽够大,键程适中,按键反馈灵敏,回弹舒适,打字体验实属上乘。初次匹配可选 Windows 或 Mac 系统对应的快捷键,降低学习成本。
触控板的体验也相当不错,6531mm² 的面积甚至超过了部分笔电的触控板尺寸,且支持众多手势操作,如单指点击(确认)、双指滑动(切换主屏 / 激活多任务)、双指捏合(放大 / 缩小)等等。此外,OriginOS 3 HD 还适配了自适应光标,靠近图标时自动吸附,在编辑文档的时候自动切换为 I 型光标,体验甚至优于笔电。
在使用 iQOO Pad 玩游戏时,还可以通过键位映射功能,在平板上享受 PC 级的游戏体验。
「智能双面夹」即为磁吸保护壳,质感亲肤,前后双面吸附,翻盖亮屏,合盖息屏。
向后翻折盖板,可实现两种状态的支架模式。是平板最基础,也是值得入手的配件了。
关于这两款保护壳,个人的使用场景是:在家时用智能双面夹,支架模式方便追剧、看视频,或偶尔玩玩游戏;出门时换上智能触控键盘,方便在外轻办公和使用社交软件。
「iQOO Pencil」触控手写笔为珠光白配色,表面采用了亲肤的材质,触感细腻,握持感舒适。提供了两种笔尖:适合书写的软质笔尖、适合绘画的硬质笔尖。
iQOO Pencil 搭载了 4096 级的压力传感器,可感知下笔力度,精准控制笔迹的深浅和大小;内置的线性马达也能提供仿真的触感反馈,书写和绘画的体验非常灵动。
系统方面提供了自研的手写笔引擎,不仅能预测笔迹提供低延迟的写画体验,还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如:笔刷套件、中文字迹美化、手写本文识别、一笔绘制标准图形等等。
使用 iQOO Pencil 从屏幕右上角向内滑动可激活全局标注功能,双击笔身的触控区也能快速的在笔刷与橡皮擦之间切换,十分高效。
iQOO Pencil 不仅是一只触控手写笔,还能作为投屏辅助神器来使用。演示 PPT 时,上下滑动笔身触控区可实现翻页操作;平板投屏时,甚至能充当投屏指示器。
iQOO Pencil 支持磁吸充电,不用时可直接吸附在 iQOO Pad 顶部,匹配过程也完全无感,拿起即可书写绘画。
简单总结一下,iQOO Pad 的定位其实是比较全能的,既是沉浸感十足的观影神器,也是大屏的游戏平板,在学习和轻办公上也有针对性的功能和优化,配搭 iQOO 智能触控键盘和随身笔,将拥有更多的玩法和使用场景。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