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就业市场将彻底挤爆!一个年级 60 个班,太原理工带头,十几所高校疯狂扩招软件工程!

程序员就业市场将彻底挤爆!一个年级 60 个班,太原理工带头,十几所高校疯狂扩招软件工程!
2024年08月06日 15:27 InfoQ

整理 | 华卫

近十年以来,高校的计算机大类专业都在大量招生,今年的招生力度更是夸张。昨日,知乎热搜榜上“2024 太原理工大学(211)软件工程招 60 个班,接近 2k 人?”的词条,直接将中国程序员群体的就业市场现状推向舆论中心。

根据太原理工大学官网显示,该校 2024 年软件工程专业计划招生 1795 人,实际录取 1871 人。有网友这样评价道,“建议改名为太原软件培训学校。”

而据了解,今年全国各地加倍招收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高校不止这一所,且学费都不便宜。

山西省内包括太原理工大学在内的 4 家高校,软件工程总招生近 6000 人。

河南省的 7 所高校也同样都在进行软件工程专业的扩招计划,分别是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南阳师范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并且,有河南网友透露,今年单软件工程专业在河南省内的招生计划是接近 15000 人。

其中,两家是师范类院校,还有一家连文科生都招,并且为其设置了不同的软件工程研究方向。据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官网显示,该校在 2024 年普通本科分专业招生计划中,将软件工程专业细分为 7 个方向,包括本科一批和二批两大类,其中 AI 工程师、Web 开发、嵌入式开发、移动互联网 4 个方向也允许文史类考生报考。

此外,软件工程远高于其他大部分专业的学费标准也被热议。据公开信息显示,软件工程专业在全国各个高校的每学年学费不少都在一万元以上,太原理工大学为 1.6 万元,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最高达 1.75 万元。

那么,对选择踏入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高昂的学费、远高于其他行业的同龄竞争者,能否为其换来一个光明的前程?

软件工程专业的扩招是好事吗?

此事传出后,除了人数和学费这些软件工程专业扩招本身涵盖的基本信息外,大家谈论和担忧最多的便是该专业未来的教学质量和就业前景。

据介绍,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成立于 2010 年,面向山西省招收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2021 年获批山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予权和“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截至 2024 年 4 月,该学院教职工人数共 69 人,在校本科生 5439 人,研究生 117 人,师生比达到 1:78。

结合今年和此前招生计划的人数差值,如果该学院的教师人数不变,那么今年太原理工东西软件工程专业的师生比将会突破 1:85。不过,今年 7 月,太原理工大学人力资源部发布了一则软件学院校内公开招聘教师的通知。但值得一提的是,连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校内管理岗人员也符合招聘条件。

同时,就业压力被不少网友提出,过于多的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入学是否会让行业环境更卷?以后的从业学历门槛是否会设置得更高?有网友认为,“四年后为了修复这个 bug,所有企业肯定要卡 985。”毕竟,许多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数加起来才能有 2000 人。

也有观点认为,这对部分中国考生来说是一件幸事。毕竟,包括太原理工大学在内的山西和河南两省高校对软件工程专业的扩招举动,无疑为其省内的更多考生提供了低分上 211 的机会。以太原理工大学为例,今年软件工程专业的分数线是 534 分,比本科一批 A 同类专业低几十分。

还有 IP 在其他省份的网友力挺这一做法,并在认可之余透露出羡慕的意味,表示“计算机再难就业也比一众文科和工科好得多,哪怕是考公类岗位。”

关于软件工程专业扩招的弊与利,一众网友都各执己见。需要注意的是,国内并非所有大学都允许学生转换专业,太原理工大学便是其中之一,如果学生之后希望转换专业,可能需要重新参加高考并复读。但如今国内的就业环境能否接收这么多软件工程毕业生呢?

2020 年起,每年都有潮水般的计算机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开始有不少担忧程序员就业率的讨论出现,围绕的问题中心就是:中国的程序员数量是否已经饱和或者过剩?程序员未来是不是会大量失业?还有人说,“这个行业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未来只会走下坡路。”

中国的程序员数量是否饱和了?

事实上,最近十年,由于程序员职业的高薪光环,不仅越来越多的学生报考计算机专业,各行各业也都有跨行到 IT 界卷的精英人才,其中不乏 985 理工科天坑专业的群体和各 IT 培训机构的学员。

有不少人认为,现在中国的程序员肯定是过剩的,原因就在于互联网行业在走下坡路。一位互联网行业的从业人员表示,“目前互联网企业没有新业务形态出现,原有业务处于存量竞争,所以对应程序员的需求也没有那么多了。即使需要人也是要先内部淘汰优化后再招人。”

近几年,互联网大厂的裁员浪潮确实不断。但据 2021 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研究报告》显示,2020 年我国数字化人才缺口接近 1100 万,且伴随全行业的数字化推进,人才需求缺口依然在持续放大;据 2023 年人瑞人才发布的《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显示,我国当前数字化综合人才总体缺口约在 2500 万至 3000 万左右,人才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有网友持反对意见:

中国现在的程序员怎么可能饱和呢?你只能说互联网行业野蛮增长的模式已经没有啦,现在的新业务以及投资人都非常的理性,那么就意味着不会在大批量的新增大量的工作岗位,因此程序员想要在互联网行业分的一杯羹,太难了。

当然已经在这个行业沉淀了很多年的还好,毕竟还是有一点人脉和资源的,但是就对那些刚工作一到两年的程序员就不太友好啦。

当然中国干程序员不只互联网行业,所以大家不要误解,因为一个行业出现下行,就否定一个职业的价值。

还有许多人认为,被严重压缩的其实是学计算机但水平一般的群体的生存空间。“无论什么行业,过剩的基本上都是低端的,高端的永远不够用。”

因此,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尽管企业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可能会缩减成本,对程序员职业的需求可能会有所下降,但程序员群体或仍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变化,程序员们也需要不断学习新技能和适应行业变化,以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程序员职业的教育模式需要改变

过去的一年里,技术变革的速度迅速加快,云技术、机器学习以及生成人工智能已经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去年年底,亚马逊 CTO Werner Vogels 就针对现在的技术行业向开发人员提出不少建议,以及对未来 IT 教育方式的发展预测。

学习能力和理解协作比计算机学位更重要

首先,我认为任何接受过良好基础教育的人都有能力掌握计算机技术,即便专业不同。

哪怕大家在学校里学的是艺术,还是不妨碍你成为一名计算机程序员。因为具体学了什么专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育经历让你掌握了学习能力、知道要如何设立更宏大的目标、如何汇总信息、记在脑子里、进行批判性思考,如此往复。我最近在德国伯林去过一所预备学校,那里收容了 200 万难民,而且大部分来自中东。他们需要在德国找到新的工作。实际上他们大多数都接受过良好教育,只是需要学习跟专业相关的德语。德国还有 80000 个空缺的开发岗位,相信他们完全可以胜任。

所以那所预备学校的任务,就是帮已经掌握一定英语知识的难民学习技术。如果连他们都能做到,那已经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各位,在一年之内肯定也能做到。另外没必要太迷信高等教育,我无数次看到刚从学校走出来的年轻人至少要花一年时间才能真正适应工作岗位。当时的他们根本算不上程序员,要经过一年的历练才能理解整体目标、参与项目贡献。

是的,单凭大学里的计算机科学学位并不足以成就一位有价值的团队成员。他们并不知道要如何编写代码、如何为团队贡献价值、如何为他人服务。表现比较好的,通常是那些在学校里做过小项目的同学。所以我比较喜欢选择那些参与过开源项目的年轻人,因为他们已经理解了协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在实际工作中,我强调“协作”是日常工作的核心。特别是对于年轻开发者,了解项目的体量非常重要。项目不仅仅是一堆文件,更是一个完整的体系。AI 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整合这些知识,解决项目中不断变化的复杂性。

其实我们日常工作中的大部分内容,都可以概括为“协作”二字。特别是对于年轻的开发者来说,首先要对项目的体量拥有明确的认知。看到原本的项目有多大了吗,能感受到它的份量吗?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只是一个个文件,更是完整的体系。比如说我招聘一位年轻人管理亚马逊云科技的 S3 服务,那么其过去十几年间积累下的代码就高达数十万行。

最早开发项目的工程师可能已经离职了,所以我们该怎么了解项目?现在我们可以构建 AI 系统并把这些知识整合起来。更棒的是,有些高级开发人员可能缺乏耐心,经常问问题容易把他们惹毛。比如说连续把同样的问题问上五遍,对方可能就要骂人了。但 AI 不会这样,你可以一遍又一遍提出同样的问题,把它当成帮助自己学习的工具。

对于招聘,我更关心候选人是否具备在大学里培养的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特定的语言或技术。

毕竟学校不会教你亚马逊云科技所使用的具体语言,但赋予你的能力会让你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快速掌握新的语言。

再说说那些管理大型技术项目的 CIO 和工程师们,他们需要紧跟技术发展的脚步、需要保持终身学习。技术的变化一刻不停,永远别指望自己毕业之后头一年学到的东西够用一辈子。

传统的 IT 教育方式已经不满足需求了

教育领域正在迅速适应技术创新,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传统的高等教育不再是唯一的学习路径,行业主导的技能培训计划崭露头角,这种转变将使终身学习成为一种常态,个人和企业都将受益匪浅。

学位学徒制度的兴起进一步证明了这一趋势。雇主通过这种制度可以进行专门化的培训,而学徒在学习的同时能够赚取收入。越来越多的公司也开始大规模投资技能教育,将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这种模式借鉴了技术工人的传统学徒模式,通过实际工作中的学习不断提升个体的技能水平。需要明确的是,这个概念并非没有先例:当你想到电工、焊工和木匠等技术工人时,他们的大部分技能都不是在课堂上获得的。他们从见习生到学徒,再到熟练工,甚至可能是熟练技工。在工作中学习是持续的,并且有明确的提升技能的途径。这种终身教育的方式——学习和好奇——对个人和企业来说都是好兆头。

教育的核心不再仅仅是所学专业,更重要的是教育经历是否培养了学习能力、设立宏大目标的能力、信息整合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这些能力对于成功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至关重要。以德国为例,预备学校通过帮助接受过良好教育的难民学习技术,为他们更容易融入职场创造了机会。技术学习并不依赖于先前的职业背景,而是在于个体的学习意愿和能力。

未来,我们将目睹行业主导的教育机会崛起,逐渐超越传统的大学学位。这并非是对现有教育体系的取代,而是一种新的选择。在科技领域,学术学习仍然至关重要,但在其他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推动以行业为导向的培训和教育。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