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下岗职工,青岛海归博士,悄悄获得了华为投资,都和芯片有关

济南下岗职工,青岛海归博士,悄悄获得了华为投资,都和芯片有关
2021年08月15日 23:16 鲁商儒风

文|丛树

来源|鲁商儒风

一个因为企业破产而不得不下海卖挖掘机的技术人员,一个是海归博士,放弃高薪回国创业,看起来反差有点大,但他们俩都获得了华为的投资。

他们都来自山东,前者叫宗艳民,来自济南;后者叫冀然,来自青岛。

华为投资他们,是因为他们都在做和芯片有关的事。

1、从下岗职工先卖挖掘机,又搞起半导体材料

山东省会济南是一座文化名城,有一条路叫文化东路。文化东路的东头北侧,如今已经成为小区,几十年前,这里是济南灯泡厂。

1987年,从当时的山东轻工业学院材料系毕业的宗艳民,分配到济南灯泡厂,做了一名技术人员。

10多年后,灯泡厂破产了,宗艳民只能自谋生计,他卖起了挖掘机。2002年,成立了一家叫济南天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主要卖沃尔沃的挖掘机和其他机械设备。很快,公司做了每年十多亿元的规模。

但一朝理工男,终身理工男,大学里学材料、毕业后又干了多年的技术,做生意的宗艳民一直保持着技术男的本色。

他仍然喜欢做各种实验,卖挖掘机的时候,居然在一旁建了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估计他一直没有熄灭做材料的梦想。

芯片的问题不是现在才曝出来的。外行更多看到表面的芯片设计和生产难题,其实,往前推,难题还有很多,如材料问题。

其中一种叫碳化硅的材料,是第三代半导体衬底材料。这种材料的性能相比其他材料要好很多,就不多介绍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难题是产业化,十多年前中国陷入了困境。

中科院院士、山东大学蒋民华经过10年努力,成功培育出碳化硅单晶,但只是在实验室里,产业化碰到了问题。

于是,宗艳民2010年成立了山东天岳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蒋民华教授去世,他仍然没有实现碳化硅的产业化,宗艳民就买下了该技术,开始了碳化硅产业化的研发。

研发,都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谁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到天亮的那一天。

宗艳民当时就面临这样的风险。

2、成为碳化硅“隐形冠军”,获得华为投资

前面几年处于研发阶段,山东天岳确实很艰难。好在,宗艳民还有卖挖掘机的业务。

他用卖挖掘机赚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填补山东天岳的花销,到2014年,他就投了5亿多元。他们做了1万多次试错实验后,才固化了工艺。这是全世界第4家碳化硅衬底材料量产的企业。

宗艳民先后投入了12亿元,山东天岳取得了200多项专利。

随着芯片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家对芯片越来越重视,山东天岳的付出终于等来了回报,他们成为全球极少数可批量供应4H-SiC(碳化硅)衬底产品的企业,也成为行业的“隐形冠军”。

近年来,芯片的相关产业,也迅速成为风口,引来投资机构的纷纷投资。2019年4月,华为成立了哈勃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至今51次投资,有50次投了芯片相关的企业,第二次出手就投资了山东天岳。

如今,哈勃持有山东天岳8.37%的股权,是第三大股东。据说,当时哈勃想投更多的钱,还有很多机构也想投资,但宗艳民选择只吸引少量投资。

在最新一期的2021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名单中,山东天岳首次上榜。同时,他们已经进入上市辅导程序,目标是科创板。

3、青岛海归博士,刚刚获得华为投资

相比而言,作为海归博士的冀然,要“高大上”得多。8月,他们也刚刚获得了哈勃的投资。

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的后冀然2000年出国留学,分别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和德国马普微结构物理研究所,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师从欧洲纳米压印之父Kurz教授。毕业后,在多家半导体公司工作,是一种叫纳米压印技术的顶级科学家,

2015年回国,冀然回国,在青岛创办了一家叫青岛天仁微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

他在纳米压印技术基础上,发明了“精密零件印刷术”,用在超精密零件上,其中就包括用在芯片领域,如今他们已经成为一家微纳加工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在纳米压印光刻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90%,华为、海信等企业,以及很多科研院所,都是他们的用户。

不过,回国前几年,冀然并不顺利,2019年之前,只有科研机构所使用,市场空间不大。随着工业应用的增长,需求才开始爆发,并进入华为的视野。

坐了几年冷板凳后,冀然终于获得了外界的认可,华为旗下的哈勃的投资,只是开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