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平板5即将上市,其他厂商也要搞事情,平板市场又将头破血流

小米平板5即将上市,其他厂商也要搞事情,平板市场又将头破血流
2021年07月27日 10:21 ZOL中关村在线

米粉们期待已久的小米平板5终于要上市了,目前设备已经入网,传闻新平板将于8月的发布会推出。实际上,小米平板似乎只是一个开端,除了现有的苹果、三星、华为、联想以外,有消息称vivo、OPPO、realme、一加等主流手机品牌都将推出平板电脑产品。这样的局面并不让人意外,但谁能成为新时代的赢家,才是件更加有意思的事情。

需求增长重新点燃了平板电脑市场的热情。2020年,一场疫情让人们困在家里,但生活还得继续,孩子要上课,大人要上班,网络就成为这些活动的主要渠道。比手机屏幕更大、比电脑更便携、性价比更优的平板电脑自然而然成为孩子上网课、大人轻度办公的最佳选择。

IDC数据显示,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在2020年恢复增长,第四季度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为5220万台,同比增长19.5%,达到了自2017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全年出货量达到1641亿台,同比增长13.6%。

没错,市场燃起来了,这就像一大块肥肉掉到了手机厂商们的嘴边,不张嘴咬一口都感觉亏得慌。而且,先发制人的联想已经尝到到甜头,凭借小新系列产品的强势升级打造,已让其2020年全年平板出货量紧随华为之后,位列第四。

新一波的争斗即将拉开帷幕。但显然,争斗不能是盲目的杀入战局,能够让新生产品线站稳脚跟的突破口才是最应该考虑的。

从联想的势头看平板电脑,需求点燃市场热情

在一个品牌相对陌生的领域,技术实力未达到一流水平时,高性价比总是开拓市场最有效的方式。当然,如果再有一丢丢的正向品牌因素加成,那么打开市场的可能性就非常高。显然,联想的安卓平板电脑的操作策略就是如此。

我们以最新的小新Pad Pro 11.5寸为例,2499元的价格,给到了消费者以往只出现在高端产品上的2.5K 90Hz高刷OLED屏幕、高通骁龙870次旗舰芯片、LPDDR5内存+UFS 3.1闪存、JBL四扬声器、CNC高颜值机身等优势配置。

要知道,这样的价格买相同配置的手机都很难,更何况尺寸更大、看起来比手机更值钱的平板电脑。如果不看软件适配,依靠联想大品牌的认知度,这样的产品对于线上的性能党们来说,无疑具备着极大的杀伤力。

市场表现证明了联想平板策略的正确性,乘着需求暴涨的东风,2020年联想的平板电脑同比增幅速度位列第一,达到了66.4%。这样的数据很难不让市场上的其它玩家眼红,今年平板电脑百家争鸣自然也就理所应当了。

也许有朋友会有这样的疑问:今年疫情逐渐被控制,学习工作都恢复了,平板市场还会继续活跃吗?对于厂商而言,这的确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从IDC数据来看的,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相比于去年第四季度的确有所下降,从5220万台下降至3990万台。但对比往年第一季度情况仍是非常可观,同比增长55.2%,创下自2013年一季度以来的最高增长率。

虽然从数据上看是下降态势,但对于头部手机厂商而言,平板电脑市场仍是兵家必争之地。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 虽然下降,但市场需求依然旺盛

虽然整体走势下降,但当前的出货量仍然不可小觑,去年全球全年1.6亿的出货量证明了市场存在巨大的潜力。

同时,平板电脑头部品牌的变动也给了其它手机厂商空间和激励。此前平板电脑已经占据较高份额的华为,受到供应、荣耀分裂等因素,增幅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在总体出货量激增的情况下,华为2020年第四季度同比降低25.7%,2021年第一季度同比增幅仅1.7%。而同时期的联想得益于强势策略,两个季度均保持了超过百分之百的同比增幅。

从消费者角度而言,尤其是中国消费者,国内的大牌优质平板电脑可选择项目前还并不多,除了苹果和华为,就剩下刚刚崛起的联想。这实际上限制了很大一部分国内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这部分被压抑的购买欲望具备着极大的市场潜力。

2、 平板电脑已经成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

手机行业已经进入存量时代,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行业里的头部玩家显然不会就此止步,品牌规模庞大的用户群体正是产品线向外延伸的基础。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生态已经成为如今的关键词,而继智能耳机、手表、电脑、家居,甚至是汽车之后,沉寂已久的平板电脑品类也已经成为补齐场景的一环。

在这方面,苹果和华为已经做出了典范。我们不难发现,二者的平板电脑都不再只强调影音娱乐,而是逐渐向着生产力的方向进行发展。苹果最新的iPad Pro已经用上了电脑端的M1芯片,而且与手机和电脑进行了操作上的打通;华为最新的华为MatePad Pro不仅可以实现与手机电脑协同操作,还可以作为自家IoT生态的控制中心。

其必要性也就很明显了:让平板电脑实现手机完成不了的工作,代替电脑成为部分场景的生产力工具,加强多设备的协同操作,增加新的IoT控制中心让用户始终成为中心。

生态壁垒是保护墙也是围城,突破生态才能成为最终赢家

在手机还未大屏化的时代,平板电脑无疑是体验更好的娱乐替代设备。但随着智能手机逐渐而来的大屏化,平板的地位越发尴尬。IDC数据显示,平板电脑全年出货量从2013年后呈现逐年下滑态势,直到2019年才略有回暖。

实际上不看数据,我们从市场上的产品变化也能感受出来,不少大品牌都放弃了平板电脑产品线,小品牌的存在感也越来越低。除了iPad,市场上硬件可以入眼的安卓平板少之又少。

关于平板电脑市场的空白,在坚果R2推出大满足套装时就有相关的讨论:有TNT这么好的桌面操作系统,坚果为什么不做平板电脑呢?答案很直白,做贵了市场不认,做便宜了不赚钱。市场的反馈和厂商的认知已经形成恶性循环,不跳出思维惯性就很难有全新的局面。

当然,这样的思维惯性是平板电脑产品线长期未抓住消费者痛点需求造成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发展也进一步侵占了平板电脑的需求空间。而疫情的到来给平板电脑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一个绝佳的契机。

但可以明确的是,疫情带来的契机是短暂的,真正跳出已有的思维惯性才是拯救平板市场的关键。因为疫情只是让更多消费者需要一款性价比更优的大屏便携式设备,只是让消费者重新接触到了这类产品。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高度完善的当前,让平板电脑产生粘性才是长久之计。

那么,如何才能产生粘性呢?按照高明程度来说,有从低到高三个手段——

1、 持续高性价比,物美价廉易受欢迎

联想小新平板就是典型的例子。两千元的价位,给消费者六千元的质感,外加各方面都不错的硬件搭配,在市场需求旺盛时,这样的产品自然会受到欢迎。

但高性价比意味着产品的低利润,市场上的性价比大战也会带来行业的“内卷”,很难形成良性的发展模式。所以,高性价比往往只能作为打开市场的手段,并非长久之计。

2、 打造独特功能优势,用持续创新换取市场青睐

持续性创新,通俗地说,就是每一代新品都有诱人的新功能来支持新机卖点。这种情况比较适用于本身具有技术研发实力,平板产品线具备规模但还有提升空间的厂商,一般厂商很难具备这样的条件。

举个例子来说,当前安卓平板应用的都是手机APP,缺乏对大屏的优化。目前不少安卓平板默认的操作逻辑是打开应用后,窗口全屏化。关于这点,有些厂商已经关注到了横屏时APP打开的情况,让屏幕画面居中,两边虚化。但问题是,现在真的还有使用场景是仅仅让APP在平板上放大显示么?想要让画面足够大,竖屏观看不更好?

如此来说,反倒是几年前用在坚果TNT上的解决方案更好:应用都可以窗口化呈现,必要的应用进行横屏显示的专属适配,不必要的应用依然按照手机窗口显然的比例即可。想要让应用窗口更大?把现在电脑上缩放的逻辑搬运过去就可以解决了。

当然,这一点对于平板电脑而言只是创新之一,平板电脑厂商需要对当前的APP适配状况有更多的考虑。此外,平板电脑在专业功能上的精深度、在功能上的场景化广度上都有着比较大的创新空间。

3、 背靠庞大生态,平板电脑添砖加瓦

生态粘性是目前最高阶的手段,生态中的产品相互粘连,不管是首次选机,还是旧机换新,用户已经搭建的设备生态都能让其大概率选择同品牌的产品。所以,这一阶段比较适合已经有庞大用户体量并且具备一定IoT生态的厂商。

而且,生态可以让产品的玩法更加多样化。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华为。在全新的HarmonyOS 2加持下,华为平板电脑可以化身华为IoT产品的控制中心,多设备协同一拉即得,非常便捷。

以上三个手段对于已经或者即将入局的手机大厂而言,都不是什么难事,竞争点就在于理念建立的早晚与生态建设的程度。但从长远来说,目前看来最高阶的生态其实也是限制平板电脑发展的一点。想要让品类发展壮大,就需要让产品有“突破生态”的能力。

具体来说,当前的IoT大潮容易引导厂商把平板产品只做成生态的附属品,只当成全场景中部分场景的补齐。这个从短期内的品牌占位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久而久之就会限制平板电脑的发展。

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便携式笔记本的功能高度重叠,将后二者产品的优势融为一身体才应该是平板电脑行业的长久之计。相对于手机,平板电脑的劣势在于便携,那么它的发展目标就是如何让平板电脑更加便携;相对于笔记本,平板电脑的劣势在性能和专业性上,那么它的发展目标就是如何提升性能和专业性。

苹果最新的iPad Pro就有这样的苗头。它将已经在笔记本上获得成功的M1芯片应用到平板电脑上,让性能与笔记本电脑直接看齐。虽然iPad Pro未搭载macOS让平板的专业性应用未得到解决,但其已经具备了长远发展的基础。

当然,这样的发展也不可操之过急,即便是苹果,也是积累了多年芯片设计和软件调校的经验,并在笔记本端实验成功后,才将M1芯片用于平板电脑。简单地说,储备技术的走向是平板电脑行业最应该关注的,比如苹果用M1芯片统一了电脑和移动设备的架构,而解决便携问题的技术可以是折叠、卷轴形态,甚至是VR、AR。

写在最后

真正活跃的市场不应该是产品和品牌数量的爆发,而应该是产品理念的百家争鸣和对理念的确切落实。前者只能乘风而起随风而落,让产品拥有对时代的思考、对成熟技术的集大成才能真正赢得时代。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