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世界大会余温未散之际,“邓超惊叹AI居然会‘人情世故’”的新闻迅速冲上百度热搜榜前列。事件源于《胜券在握》首映礼,邓超及主创团队对百度文心智能体AI小圆称赞有加,称其为“端水大师”,并惊叹于AI竟能领悟“人情世故”。
这一新闻备受关注,部分原因在于百度热搜对自家产品的积极推广,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AI智能体的飞速发展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在笔者看来,AI智能体或将成为大模型技术竞争下半场的核心焦点。
AI场景化的必经阶段——智能体
要想知道智能体为何成为竞争的焦点,我们需要理解何为智能体。智能体也可叫做AI Agent。这是一种相较于通用大模型更为个性化且独立的信息处理助手。像ChatGPT、文心一言、Kimi这样的基于大模型的AI产品,已经通过深度学习海量网络文本,成为了“知识渊博的超级图书馆”。
然而,作为通用型大模型,它们难以主动洞悉用户的具体意图,信息的有效获取高度依赖于用户提出精准的Prompt。专注于特定细分领域的智能体则展现出了不同凡响的能力,它们能依据既有信息和既定规则,自主进行规划、计算与推理。这一过程模拟了人脑的决策机制,从而彻底革新了用户获取与分发信息的方式,化身成为用户的私人智慧助理。
换言之,智能体是AI持续进化的阶段性形态,是AI普惠千行百业的“应用”,也是通往AGI的核心基础,也正在成为终端智能化的突破口。近日,OpenAI首席执行官奥特曼透露,“我们将拥有越来越好的模型,但我认为下一个重大突破将是AI助手(智能体)。”而在前不久的OpenAI开发日上,OpenAI公司首席产品官也表示:“2025年将是Agent系统最终进入主流的一年。”
奥特曼
回顾2024年大模型领域的竞争格局,我们可以观察到,各大模型厂商在寻求差异化优势的过程中,纷纷经历了从长文本处理、多模态融合到商业化探索、价格竞争以及智能体发展的多个阶段。然而,展望未来,大模型领域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塑造独特的特性,以及如何将技术转化为实质性的社会价值。在此视角下,智能体的兴起不仅为大模型的商业化路径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全新的价值维度。
互联网大厂与AI大厂纷纷开卷
作为AI头部企业,OpenAI的一举一动都成为AI领域的热点事件,“计划推出一款代号为Operator的全新AI助理产品”这一消息也并不例外。据OpenAI透露,Operator可以自动执行各种复杂操作,包括编写代码、预订旅行、自动电商购物等,预计将于2025年1月份发布该产品,首先作为研究预览版和开发工具推出,届时为开发人员开放API接口。消息称,OpenAI一直在进行几个与智能体相关的研究项目,最接近完成的将是一个在网络浏览器中执行任务的通用工具。
目前,OpenAI已开源了多功能协同AI Agent——Swarm,可创建多个智能体协同工作,以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实际上,OpenAI Operator的推出也将为OpenAI实现商业化探索了新的路数。不过,在AI智能体方面的探索,OpenAI起步要远晚于“极卷”的中国市场。百度李彦宏曾表示:“随着基础模型的日益强大,开发应用也越来越简单了,最简单的就是智能体。制作一个好的智能体通常并不需要编码,只要工作流说清楚,再配上专有的知识库,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智能体了,这比互联网时代制作一个网页还要简单。”
在探索AI发展道路上,百度也打造了诸如文心智能体平台等。李彦宏还于百度世界大会上表示,智能体是AI应用最主流的形态,即将迎来爆发点。最新消息显示,文心智能体平台推出五大商业组件功能,已有超10万个智能体应用了商业组件;与今年7月相比,实现收入转化的智能体数量增长了395%,单个智能体的单次转化最高收入达到10万元。截至2024年11月,文心智能体平台已经吸引了了15万家企业和80万名开发者入驻。
据中关村在线统计,微软、谷歌、Anthropic、苹果、华为、智谱AI、腾讯、阿里巴巴、百度、联想等都有相关产品或者正在研究的项目。以微软为例,其于9月份推出一款名为Windows Agent Arena的基准框架,并于10月份宣布在Dynamics 365中集成10个自主AI Agent。以智谱AI为例,其已上线AI助理工具AutoGLM,无需手动操作,用户对着手机说话(发出指令),便可让其自动打开手机上的各类App。
卷的本质在于卷生态
中关村在线认为,智能体的本质在于通过AI手段进一步优化硬软件产品的实际使用体验。比如,Siri、谷歌助手及Alexa等虚拟助手极大提升了生活便捷性。又比如,在软件开发领域,智能体简化了流程,节省了资源。再比如,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机通过智能体实现安全导航,将改变交通运输领域。
此外,在医疗领域,智能体辅助诊断、分析图像及管理记录,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智能体还通过分析网络流量保护系统免受攻击,强化了网络安全;智能体在教育领域提供定制化学习体验,优化了教学过程。智能体带来人机交互的变革,其通过更短路径的交互和自动完成复杂操作的能力,将为消费者带来极大便利,有望成为AI终端的亮点功能,推动终端销售与产业升级,并对终端应用的商业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深入行业应用的智能体,看似只需要一个“入口”,但其实需要配套丰富的“硬软件”。比如,AI智能需要落地的终端进行结合。因此,中关村在线认为,新一轮的智能体竞争虽始于流量入口的争夺,但胜负关键最终在于企业的生态运营能力。企业需具备前端强大的场景化引领力,内部高效协调场景的能力,外部创新的业务模式,以及持续优化的用户体验,方能成为智能体时代卓越的“流量入口”。
尽管科技企业竞相成为智能体时代的“APP STORE”,但“超级应用”依然扮演着为智能体生态带来丰富流量价值的关键角色。然而,目前智能体虽易于落地,但是,打造爆款并实现商业变现却面临巨大挑战,加之丰富的生态的打造,都将成为企业开发智能体时必须克服的重要难题。
写在最后
迄今为止,大模型技术已经爆火超过两年时间。在这期间,无论是AI头部企业还是互联网大厂都在烧钱中积极探索大模型落地应用以及商业化的可能性。然而,随着大模型技术日益成熟并普及至大众,企业、组织及个人用户对其的观察也日趋冷静与客观。这也将为大模型企业制造巨大的压力。
在此背景下,大模型厂商面临的挑战将更为艰巨,既要用户对大模型技术保持信心,又需要资本市场的持续关注,同时还要应对日益紧张的财务状况。此时,纷纷入局智能体也将成为厂商新的业务增长点,并在大模型另辟的新的赛道上入场厮杀。而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场科技竞赛的终局将是更加便捷、智能的AI终端及应用的出现。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