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流媒体与院线电影更多博弈 中国视频网站与院线互为补充

美国流媒体与院线电影更多博弈 中国视频网站与院线互为补充
2021年06月14日 09:13 北京青年报

6月13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电影协会联合举办的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年度官方活动“第八届全球电影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办,论坛围绕年度主题“融媒体时代电影产业的发展及趋势展望”,就人工智能与电影制作的趋势、网络视频点播与电影的未来发展等行业内最关注的热点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受到疫情影响,外国嘉宾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在云端与中国电影人和行业资深专家展开对话。

第二场论坛由北京网络视听协会秘书长包冉主持,IMAX公司首席执行官理查德·葛尔方、阿里影业总裁李捷、爱奇艺会员及海外业务群总裁杨向华、猫眼娱乐首席执行官郑志昊、五元文化创始人/导演五百和淘梦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阴超围绕“网络视频点播与电影的未来发展”展开对话。

针对疫情期间不断缩短的窗口期现象和流媒体与院线的关系,IMAX公司首席执行官理查德·葛尔方认为,电影行业已经有超过一百多年的历史,一年的“中断”并不能永久性的改变什么,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电影市场强劲复苏证明了观众会很快回归电影院。随着疫情被逐步控制,流媒体发行的影片数量急剧下降。整体而言,流媒体将会对一些偏小众的类型电影或者是难以承担高昂市场营销费用的低成本电影的发行中发挥更大作用。而对于大制作的影片,未来还是会先选择院线发行,之后再进入流媒体平台播放,这能使得影片产生更长远的价值。葛尔方对以IMAX为代表的高端观影体验疫情后的长期增长充满信心,因为IMAX观影体验在带动大制作影片的票房方面能力显著。

 阿里影业总裁李捷认为,相较于美国电影行业“博弈多于合作”的状态,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特殊性。相比美国各大电影公司将影片放在自家流媒体平台发行的方式,中国的各大视频网站与院线的关系是不一样的,未来是否能够出现院网同步的模式?这是一个猜想。网络是院线电影非常好的补充发行方式。

 对于电影公司来说,未来应该建立两个团队:院线电影团队和网络电影团队,这是一个产业的两种形式。中国有足够体量的观众,有院线发行体系,有网络发行平台,能够消化更大体量的内容,因此中国未来有可能会出现全世界很少见的模式,这里有很大的空间留给从业者去探索。同时,双线发行的商业模式很重要,这是一个复杂的商业模型,需要内容、院线、网络平台等多方要达成一致,也希望有第三方机构或者协会组织来推动,设计好双线发行方式的商业模式。

爱奇艺会员及海外业务群总裁杨向华简要介绍了国内互联网影院商业模式的探索。他表示互联网经历了从免费到免费与收费并行,并且付费成为当前流媒体平台的主要收入支柱的变化,目前视频网站已经在尝试电影单片付费模式。单片付费模式是建立在电影制作质量、电影产品属性以及和观众消费习惯的基础之上。疫情期间,各个公司都在尝试单片付费模式,一开始是单平台点播,之后发展到平台联合点播,一个片子在所有电影院上映肯定总票房更高的。现在遇到的瓶颈是单片付费的价格上不去,这需是要花几年时间来培养的。

五元文化创始人、导演五百表示中国电影产业的工业化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的电影制作不仅需要好剧本,还需要美术、技术等不同方向的人才共同努力。相比技术的进步,中国影视内容创作已经有些落后。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对影视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创作者来说,做出的内容要越来越真诚才能和技术的进步匹配得上,在这个层面,游戏行业比影视行业领先很多。同时,他也对未来网络电影的审核和影视人才评级等提出了希望。未来最好的互联网影视模式就是直接To C,让观众对创作者的内容买单,这样对影视平台的压力会小一些,但对影视创作者的压力会增大,需要有压力和动力去创作更有吸引力的内容。

猫眼娱乐首席执行官郑志昊认为未来电影院线和流媒体等模式都会存在,且这两种娱乐形式都有不可替代性,并且能够内容联动,共同繁荣。对于影视产业来说,影片观影形式会被用来定义自身的商业模式。院线电影的沉浸式体验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但不见得所有内容都应该定位在院线电影,也可以设定在通过不大的屏幕触达观众,因此要从消费场景和观众需求出发对影片进行定位,根据观影形式来考虑制作成本,定义好在上游的投入规模、影片的播放形式和资本结构。此外,郑志昊也表示影视公司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创造经济效益,帮助每一个好内容遇见喜欢它的观众。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弓立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