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发 |「博志生物」获千万级美元A轮融资,推进智能骨科产品矩阵的研发转化

36氪首发 |「博志生物」获千万级美元A轮融资,推进智能骨科产品矩阵的研发转化
2022年01月25日 08:00 36氪

36氪获悉,近日骨科智能诊疗企业「博志生物」获千万级美元A轮融资,红杉资本领投,数坤科技、奇绩创坛、HKX基金等老股东跟投。本轮资金主要用于:智能骨科机器人及载药骨植入物等科研转化;骨科诊疗一体机的医疗器械三类证注册及临床试验;全国营销渠道拓展等。

据了解,当前博志已开启Pre-B轮融资,计划于第一季度完成。在产品研发、注册加速阶段,博志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EO马驰博士接受了36氪采访,讲述公司的技术壁垒、骨科机器人的研发进度及商业化规划等。

博志生物成立于2018年,由香港大学骨科学教授、香港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前主席吕维加教授创建,李朝阳教授和马驰博士为联合创始人。吕教授1994年发起成立港大骨科研究中心,研究老年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近30年;CEO马驰为香港大学骨科学博士,硕士毕业于香港大学电子学院,专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CTO齐欢为牛津大学计算机博士,曾担任壳牌公司数据科学家。

成立之初,博志生物的初衷是通过人工智能和生物力学等技术,实现软件层面创新,进而提高骨科疾病诊断、手术规划等的精准度,,降低不同水平医生对疾病的判断差异,提高诊疗效率并减少手术并发症。当前,产品从软件拓展至智能骨科机器人、数字化导板、个性化骨科植入物、载药骨植入物等。

博志生物骨科诊疗一体机,企业供图

产品进度方面,其研发的“第一代骨科诊疗一体机”已获得医疗器械二类证;第二代一体机预计于今年1季度拿证;第三代包含手术规划、定位功能软件的一体机,正在推进医疗器械三类证的注册。

据马驰介绍,第三代产品“AI骨科诊疗车Max”适用于脊柱、关节、创伤三大门类的手术规划,涉及病种包括腰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脊柱侧弯。“不同骨科亚专业的技术迁移,主要基于我们对骨质量、骨密度、骨骼力学特性这三个底层问题的理解。”

“早期,我们做了大量的骨质疏松早筛、骨折风险评估、,主要是骨密度、骨强度两个指标,把传统骨密度测量60%的精度,提高到了90%以上,骨密度区域化测量的精度达到99%。”马驰对36氪表示,能做到这一水平,主要是依靠“无体模QCT技术”,技术背后是骨密度测量的理论创新、数据积累和标注、算法技术能力三个维度的能力。

原理上,博志生物的技术基于亚微结构骨密度测量理论,“此前,临床主要是检测人整体的矿物质代谢能力,但我们能看到骨骼局部的结构,就像导致大树不稳的往往是里面的几个虫洞;人体骨骼局部的病灶点,会导致整体力学强度不稳定。”马驰介绍,当前,博志生物已积累了上万例、医生专家标注的CT影像数据,来支持算法学习。

相比于传统骨密度测量需要外部体模的方法,博志生物是通过对CT影像进行定量化分析,检测人体骨质情况,“人体组织(脂肪、肌肉、血管、器官等)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不同,基于此我们可以分析其放射物理学的一些特性,得出跟不同CT机校准的算法,计算骨科亚微结构矿物质的含量。”

博志生物骨科机器人Demo图,企业官网

马驰表示,骨密度测量,及通过模拟人体的力学结构、分析患者骨折/关节病的风险,是全面的学科问题,涉及人工智能、临床医学、生物力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必须具备交叉背景,才能稳步推进。当前博志生物从国内外名校引入了多位上述专业的研发人员,团队规模40余人,研发占比约80%。

据了解,博志生物骨科手术机器人重点应用于脊柱手术场景,主要有三个特点:首先,在自动手术规划方面,马驰总结为“给机器人赋予大脑”,改善以经验为主的手术设计方式;第二,为方便医生手术中感知骨质量,在机器人末端加入力学传感器,给予医生仿真的力反馈;第三,脊柱手术对精度要求极高(否则可能伤及椎体附近的神经通路),博志生物研发了动态追踪的技术以减少术中误差,“目前可达到亚毫米级精度。”

针对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核心重点,马驰讲述了博志生物最新的研发进度:“软件规划这一‘大脑’已开发完成;力反馈完成从Demo到Protocol,正在送检过程中;通过算法补偿操作中‘校准漂移’的问题,demo已经开发完成,正在准备送检。”

在商业化方面,博志生物已引入了来自美敦力、强生等跨国器械企业的资深专家,建设市场营销队伍,覆盖医疗及经销商资源。当前,公司与数十家三甲医院进行深度合作,“合作医院基本每天都会使用我们的产品,特别是骨质疏松、高难度脊柱侧弯等患者。”马驰表示,市场团队到位后,今年合作医院将加速拓展到300-400家。

据了解,博志生物与数坤科技达成了战略合作,数坤科技产品已覆盖数千家医院,本次投资后,也将推进博志软件产品的落地临床。

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9亿人,占总人口的13.5%;2021年占比首次超过14%,人口老龄化给骨科诊疗也带来了挑战。对于有骨科疾病患者而言,往往面临着出行不便,需就近就医的现实问题,所以通过AI、手术机器人等创新医疗软硬件设备,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普惠医疗,需求格外迫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