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并非“孤军奋战”,国产芯片集中爆发,自研GPU成功点亮!

小米并非“孤军奋战”,国产芯片集中爆发,自研GPU成功点亮!
2025年05月30日 19:21 i王石头

前不久小米发布了自研SoC芯片“玄戒O1”,标志着中国大陆首次实现3nm芯片设计突破,成为继苹果、高通、联发科后,全球第四家掌握3nm手机SoC技术的企业。

但玄戒O1发布后却出现了很大的争议,不少网友认为以小米的实力,不应该做出3nm芯片。

说到底,其实还是对中国科技企业的不信任,也是多年以来国产企业产生的偏见。

事实上, 小米3nm芯片的出现并非孤军奋战,而是时间到了,国产芯片到了集中爆发的阶段了。

要知道今年是2025年,“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到要推动中国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80种标志性先进工艺得到推广应用,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很显然,半导体芯片就是“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一部分,来到2025年必然就是彰显成绩单的时候了,此时自然会出现一大批做出显著成绩的半导体企业。

小米的玄戒O1芯片,其实只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动下的成果之一。

因为几乎同一时间,国产GPU也迎来了突破性进展,砺算科技日前新宣部自研TrueGPU架构的6nm GPU芯片G100已成功点亮。

砺算科技的G100 GPU芯片是国内首款采用6nm工艺的全自主知识产权GPU,与多数国产GPU厂商采用Imagination等公司的授权IP不同,砺算选择了最为艰难的自研道路。

据了解,TrueGPU架构是业界首个融合高性能图形渲染与AI推理能力的创新设计,内部测试数据显示,G100在光线追踪渲染时的帧率已接近英伟达RTX4060水平,AI算力数倍于主流AIPC芯片。

而且这颗芯片还原生支持DirectX12.2、Vulkan1.3等主流图形API,可无缝对接现有软件生态,将大幅降低开发者的迁移成本。

小米玄戒O1 SoC和砺算G100 GPU的相继出现,在我看来就是国产芯片集中爆发的结果。

一方面,小米玄戒O1证明了国产芯片设计能力已达3nm尖端水平;另一方面,砺算G100则填补了国产高性能GPU的空白。

从产业角度来看,这两项突破标志着中国半导体产业已从单点突破,进入到了系统重构阶段,正在改写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技术路径与发展逻辑。

这两颗芯片同期诞生,共同构成了中国算力基础设施的双引擎,为从消费电子到智能汽车、从云计算到AI大模型的各类应用场景提供了完整的国产算力解决方案。

过去中国企业的共同认知就是“造不如买”,因为自研芯片的投入成本太大了,买过来直接用的风险要低得多。

近几年美国的不断施压,让中国科技企业开始重视自主研发芯片的重要性,所以是过去几年美国持续打压中国企业,加速了国产芯片的快速崛起。

但话说回来,国产芯片在小米玄戒O1和砺算GPU等产品取得的突破固然令人振奋,不过在高兴之余还要冷静审视现状,中国半导体产业仍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从核心技术依赖到生态建设滞后,从制造瓶颈到国际政治风险,这些挑战如同一道道必须跨越的鸿沟,决定着国产芯片能否从自研成功走向市场成功和生态成功。

还有制造环节的受制于人,同样是当前最突出的挑战。

无论是小米的3nm玄戒O1还是砺算的6nm G100,都依赖台积电的代工服务,大陆中芯国际最先进的工艺与这些尖端制程仍有代际差距。

而生态建设的滞后性则是国产芯片的另一大挑战,尤其在GPU领域更为明显。

英伟达用三十多年构建的CUDA生态已形成近乎垄断的地位,覆盖了全球90%以上的AI训练和图形计算市场,砺算G100虽然硬件性能接近RTX4060,但软件生态的差距不是短期内能够弥补的。

小米玄戒O1同样面临生态挑战,虽然其性能接近苹果A系列芯片,但iOS生态的用户留存率高达71%,小米需要通过澎湃OS和智能家居生态弥补软件体验差距。

尽管挑战重重,中国半导体产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数字经济浪潮创造了巨大的芯片需求,且近年来技术人才积累逐步显现成效,产业链协同效应开始形成,这些都为国产芯片提供了发展空间。

而这次小米玄戒O1和砺算G100的突破则证明,通过长期坚持、聚焦创新和产业链协同,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在高端芯片领域取得一席之地。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