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杭州到巴黎,钉钉把自己练成了“体育特长生”

从杭州到巴黎,钉钉把自己练成了“体育特长生”
2024年08月08日 20:51 胡说成理

中国体育行业正在兴起一阵“钉钉热”。

大,可以大到支撑大型赛事组织中的10万人协同;小,可以具体到生产线上每一颗螺钉的加工转数……似乎,万物皆可钉钉化。

甚至在本次奥运会上,随着阿里拿下TOP赞助商,阿里巴巴开始在《奥运人工智能议程》中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伴随着对巴黎赛事的服务,钉钉其实已经无声的走到了奥运的后台。

而此前和现在,无论是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这样的顶级赛事;还是一众中国体育品牌,他们的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程度都越来越高,这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原因,他们都在用钉钉。

事实上,钉钉在本质上是一个万能“底座”,从早期的协同工具,现在已经在许多并不相关、本质也各自不同的领域开花结果。

而如果要给这许多的“不同”找到一个最大的公约数,那就是基于全局数字化的情况下,通过各种角度的赋能工具,启发千行百业自己去找到属于自己的数字化路径。

——导语

01

从北京到巴黎,2008年至今的一个遗憾

2004年,我还在《电脑报》做记者的时候,这一年有个惊天大消息。

联想入选了2008年TOP合作伙伴,是中国唯一一家,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TOP级伙伴,国人欢腾。

时光转到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阿里巴巴和蒙牛都成为TOP赞助商,TOP对于中国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但我要讲的一个小事是,当年联想虽然赞助了大量的产品和服务,虽然我们能够在现场的很多计算机上看到联想的标志,但事实上联想提供的主要是硬件。

换句话说,真正整个2008年奥运会的信息系统的灵魂,也就是核心软件系统层面,中国企业当时并没有拿下。

而现在风流云转,十几年过去了,中国健儿出征法国。不由让我想到,中国在大型体育赛事、体育活动的组织上乃至体育行业本身,在信息系统上依赖国外供应商的历史结束了。

不仅如此,中国的体育产业也在进行积极的数字化转型,这个过程中之所以非常顺利和高效,钉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步、鸿星尔克、铁人体育等新老品牌纷纷拥抱钉钉,并基于此,打造了自己的数字化能力,给中国体育产业的腾飞注入了力量。

2008年是一个有趣的年份,这是全世界在PC互联网时代的最后一次奥运会,而从2010年开始,随着移动互联网元年的到来,在拉平的起跑线后,中国的企业的软件能力,特别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提供服务的能力与日俱增。

其中,堪称现象级的历史超越标志性事件的,是杭州亚运会。

这一年,在钉钉的故乡,钉钉早就为杭州亚运会准备好了基于钉钉底座而打造的“亚运钉”APP,实现组织在线、沟通在线、业务在线的大协同,把人、项目、流程串联在一起,完成10万人大协同。这放在以往任何一届大型赛事都是不可想象的效果。

随后,在成都举行的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和即将召开的哈尔滨亚冬会,也在用和将用钉钉。

你可能觉得,奥运会和亚运会,不是一码事。

的确,从层级来说奥运会更高,但从组织的复杂程度来说,亚运会同样不可小觑。

例如,从参赛人数上说,杭州亚运会运动员人数达到12500多名,报名规模创历届之最;而这次巴黎奥运会共有14000名左右的选手参加,单从选手规模来说,基本持平。

从项目和奖牌数量来看,巴黎奥运会有39个大项,预计产生392枚金牌;而杭州亚运会有40个大项,诞生金牌482枚,赛程组织甚至比奥运会更复杂。

换句话说就是,钉钉能完美支撑杭州亚运会,也就相应的一定可以支撑奥运会。

这历史的变更中,是中国软件的进步,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进步。

02

为什么大型赛事更偏爱钉钉?

首先要明白,TOP并不是只要有钱就能进。

官方说法就是,TOP很重要的一个考虑就是,哪些行业或类别的赞助商可以帮助奥委会和主办城市更好地组织赛事。

以阿里为例,这次提供的是AI、云计算方面的服务,是阿里的强项。

但略微遗憾的是,核心系统的供应商,还是而是多年来就没有变过,还是由法国信息科技集团Atos独占,为奥运会提供数据处理、竞赛管理以及媒体和转播服务等全方位支持。

这种做法,其实基于两个因素:

第一,Atos已经连续五届支持冬奥会、夏季奥运会等赛事,它的成功是由无数具体的案例背书的。

“有大赛筹办经验”,是一个重要加分项。

所以,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钉钉一直在亚运会、大运会、亚冬会等赛事中狂刷经验值,目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更上层楼,成为中国第一个奥运级的核心系统软件供应商。

第二,信息系统如果有一定的延续性,会省钱、省事。

奥运会这种规模的赛事,你为它单独搭建一个IT系统,肯定是很亏的。因为这是一个非标系统,几乎没有办法在别的场景中复用,而且只有几周的使用窗口期。

但如果能够一次搭建、多次复用,就可以大大的节省经费,这是从组织方、从传统软件行业的角度来看的,所以才会一再选择Atos。

但是,为什么有越来越多新的大型国际赛事转向了钉钉这种新型的软件企业呢?不得不从传统软件业的几个固有缺陷来看。

大型赛事的参与者或员工,他们往往具有不同的身份背景,甚至来自不同省份、地区和国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往往也会涉及到跨组织合作,小到内部不同的部门,大到需要协调政府、组织和企业,且业务、场景繁多,互相交叉,具有极高的复杂性,需要很高的可靠性。

如果说在PC时代,以上问题还可以用沿用传统系统、修修补补的方式来解决,可现在已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半只脚甚至踏入了智能时代。

但是,在引入钉钉之前的此类赛事中,因为系统落后,导致组织比较混乱、沟通协同效率低的问题频发,“一本通讯录比字典还厚,还是难找到正确的人”。

这种时代背景下,特别是AI+BigData+Cloud+5G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顶级赛事的组织者,自然也想捐弃以往的“拿着excel表格打电话”的协调方式,希望享受到最新的技术带来的红利,提升办赛水平,提高协调效率。

但环顾全球,消费级的即时通讯软件系统还有几个,但有亿级用户基础、大量真实场景实践的企业级协同平台,不能说绝无仅有,但比阿里的钉钉更经得住考验的,选择也不多。

另一个让大型赛事的组织者希望尽快抛开传统IT系统的,是每个不同的赛事结合其自身属性、特点,都有不少细分、非标准化的需求,而传统的IT系统的二次开发即难且重,不适合快节奏的赛事,不适合就容易出bug。

可以说,寻找一种新的系统来办赛的需求,不是只有奥运会、亚运会有,而是每个大型国际赛事都有。

那么,钉钉是如何逐渐成为一个有共识的选择的呢?

首先,钉钉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能力体系。这些年来的应用案例不难发现,基于钉钉的底层能力,可以灵活的快速和各种不同的赛事适配,而且个性化成本很低,每个赛事都可以有一个“赛事钉”,并且几乎可以和各种无线智能终端适配。

这改变了任何赛事建IT系统都要从零开始的行业痼疾;也解决了沟通和协同需要专用硬件的问题。

对于主办方来说,基于成熟底座搭建的系统成本相对较低,如果将来可复用则更是如此;而对于钉钉来说,搭建完的系统也不会浪费,新开发的功能、产品会沉淀在生态里,在类似场景下复用。

其次,国际赛事的支持系统之繁难,主要就是“协同”二字。几十个国家、几千个运动员、裁判、教练员、支持团队,说着几十种语言,有几十种文化,要让他们之间沟通成本持续降低,要让赛事的举行“人、地、场”都不出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能看到大型赛事出低级错误的原因。

再次,大型体育赛事也是‘数据的大赛”,各种数据都很有价值,但在传统IT架构下,这些数据分散、割裂,无法统一收集、利用、挖掘。

但是,钉钉不仅用一个APP解决了办赛、协同的问题,而且实现了“组织协同、沟通协同、业务协同“的三位一体,本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态度,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复杂的事,彻底把协同这件事吃透了。

更重要的是,钉钉展现了智能化、移动化时代的特色,用降维打击的方式彻底的改善了大型体育赛事的面貌,展现了中国产业互联网的新实力。

我们可以看一些具体的例子。

在传统的赛事中,“权限”和“确认”是一对矛盾双生体,前者负责建立规则,决定了什么人应该或可以在什么场景下出现;后者则保护规则,避免规则的漏洞。

一般的五星级酒店,有300个房间就是很大规模的了。但整个奥运村占地约52公顷,位于小巴黎北部近郊,共建成了82栋建筑,约3000套公寓,被分配给14000多人入住。

可以说,一个入住系统就能让传统软件供应商吐血,一个通知确认系统就不知道要开发多少时间。

以往,为了应对这些工作,要么线下开展申请审批,要么得单独开发一些系统。

但线下审批时间长,引进、自研信息化系统,不仅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而且会产生信息孤岛问题,切换信息化系统时,仍然需要再次对数据进行人工填写,效率低、准确率也低。

但是,对于轻松应对亿级用户的钉钉,对这种场景早就经历过许多次。

简单说,赛会主办方可以通过将所有相关人员纳入钉钉平台,并自动整合到组织通讯录中,使得任何成员或组织,都能迅速且准确地找到所需联系的人员。

而对于工作人员来说,钉钉群聊功能可以随时跟进各个项目的具体流程,对项目节点进行跟进,并及时给出反馈,提高响应速度。

例如,亚运会期间,参赛者和组织者建立了1万多个钉钉群,每天产生数百万次交互,超过50%的参与者适应并喜欢上了这样的办赛方式。

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奥运会这样的顶级赛事有无数的协作方,每方都有自己的子系统,比如训练、会议、场地安排等等。

这种情况下,钉钉除了是一个SaaS外,还有自己的PaaS层优势(平台即服务),只要统一第三方应用接入标准,各个合作方都可以把自己的各类异构系统接入钉钉,实现入口统一,甚至打造个人工作台。

在杭州亚运会期间,有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参与,但“亚运钉”的颗粒度可以做到,让每个志愿者都可以在千人排版系统上,找到自己的工作任务以及工作时间。

不同语言群体间的翻译也是一个问题,这次奥运会期间,中国选手因为听不清主办方用外语拼读自己的名字而尴尬的视频在网上传为笑谈。其实这是国际赛事的一大痛点,而钉钉则为多语言协作提供了不同的选择和不同程度的保障。

对于优先级高、重要性强的跨语言沟通,可以用钉钉的音视频功能,直接呼叫转移到翻译热线,让专业的翻译人员来接管沟通。

在时效性不那么强、但时长很长的沟通场景中,钉钉视频会议中内置的字幕/翻译功能,可以把现场沟通变成看带字幕的大片一样简单;而最碎片化的一对一、几对一的IM沟通里,钉钉IM沟通也支持14种常用语言的互译,基本可以覆盖大部分外籍人士母语,从而备受好评。

一个更酷的应用是MOC赛事综合指挥大屏,它的炫酷程度不下于你看到的任何一部科幻电影里的智慧中心。

事实上,这个大屏是一个“会议屏”。

它的实现原理,也并不复杂,就是在每个场馆里配置一套钉钉会议的视音频会议的硬件系统,当某个场馆出现紧急情况,需要指挥部决策和指导时,就可以通过亚运钉一键发起音视频会议,用摄像头拍摄现场问题,将现场情况实时分享给指挥总部的工作人员,指挥人员可以在大屏上与现场工作人员实时沟通,推动问题快速解决。

而在没有突发的问题时,它也不一定中断会议,而是静静地开着,使得中心的超大综合智慧大屏,可以随时呈现各个办赛场馆的运行情况,也可以随时与各个“分赛场”进行实时互动。

但是,即使你做好了一切准备,但总会有新的需求突然冒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IT系统是没有什么好办法的。因为从找到问题、沟通需求、确认框架、代码开发、测试……一套标准的流程走下来,赛事可能都要结束了。

仍以上次的杭州亚运会为例,办赛前期和正式赛期,各参赛队都有训练的需求,400多个子项目的团队,要预订55个竞赛场馆和22个非竞赛场馆的时间。

原本的计划是,专门开发一个预订系统,但定制系统费时费力,成本也很高。

这时候,钉钉的工作人员向组委会提供了宜搭低代码工具,在简单的指导后,组委会工作人员仅一天就完成了场馆预订系统的搭建,并且无需任何的代码,只用了“拖、拉、拽”三个动作就建设了这个系统。

什么叫智能办赛,就是在智能的加持下,让对软件开发最业余的人,也可以轻易搭建复杂的应用。

有了这一切,钉钉登上奥运会的舞台,只是一个世界问题。

03

改变了体育界的节奏

如果说奥运会、亚运会代表着竞技体育的巅峰,那庞大的泛体育产业,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接触和享受体育带来的愉快的基石。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沟通节奏,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钉钉在顶级赛事中的表现造成的“溢出效应”,目前,整个体育行业都在流行一种“钉钉热”。

套用一句名言就是,你不要把钉钉当成一种工具,它现在已经是体育行业的一种行业现象和创新背景。

举一个中国体育品牌普遍面临的大命题——国际化。

2001年创立的特步品牌,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大规模赞助各大跑步赛事,在特步自己看来,通过赛事服务,能够巩固特步“世界跑鞋 中国特步”的市场认知。

此外,随着收购一系列国际品牌,如索康尼Saucony(美国)、迈乐Merrell(美国)、盖世威K-Swiss(美国)、帕拉丁Palladium(法国)等国际知名的运动品牌,特步的国际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速。

但对于特步的管理人员来说,这意味着一系列巨大的挑战。

首先,经过多轮收购,特步已经成为一家跨国公司,因此需要将全球组织及合作伙伴接入统一的办公平台,实现1.9万人的日常工作行为数字化。

同时,在全球化和多品牌战略中,需要管理不同地区、品牌和业态的复杂业务;同时,也要提升供应链的协同效率,尤其是在订货会后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特步也有自己的信息化团队,无论是ERP、BI系统、eHR和MES系统,都一应俱全。

但是,首先带来困难的,就是大量的业务被割裂在这些不同的平台里,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开发商和维护人员,基于完全不同的架构,事实上很难打通。

就在这个时候,钉钉出现了,以其PaaS级的能力,反向集成了被割裂的上述系统,打通了数据流和工作流。

“现在,钉钉就像是我们内部的业务门户,各类业务人员,根据各自权限,都能看到和自己有关的信息”,特步品牌信息管理系统高级总监林俊这样说。

但新的问题出现了,随着国际化的推进,各业务子集都提出了适应新业务、建立新平台的需求,而在林俊看来,几乎不能用传统软件业的方式去解决。

“原本开发一个平台少则半年,多则一年,且要耗费巨大人力和物力,试错成本极高”,林俊说:“我们开始尝试用钉钉开发低代码平台,后来发现,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通过拖拉拽方式,让非专业人士也能快速搭建起一套适合公司的业务应用系统,有些针对临时需求,有些甚至可以满足长期业务需求。关键是,试错成本非常低。”

除了特步、鸿星尔克这样知名度很高的鞋服品牌,一批相对“冷门”但在细分赛道有绝对优势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型体育企业,也在利用钉钉实现数字化变身。

和巨头企业不同,这类“小巨人”企业往往在制造能力和国际化方面有很强的能力,但整个企业的规模不能支撑其全面上马ERP、CRM和数据库产品这些传统企业信息化领域的“三件套”。

以铁人体育为例,这是一家专注健身器材研发制造,很有不少硬核科技的企业。同时,这些年来也引进、自研了多个信息化系统。

但是,在生产一线,铁人体育一直没有找到一种效果好、成本低的数字化工具,因此其协作方式还是很传统——车间主管面对面把纸质工单派发给工人安排任务,不同工种工单上的数据还不一样,需要切换多个信息化系统进行人工填写。

钉钉的出现,使得这些无力上马传统信息化时代“三件套”的企业,不仅有了“平替”,甚至可以称为“优替”。

铁人体育的选择,是依托钉钉的数字化底座能力,以钉钉作为统一入口,集成信息化系统打通所有数据,用“最轻的方式干最重的活”。

铁人体育制造一台健身车有300多个零件,生产过程有1000多道工序,25天的生产周期,产线工人数量约50人。以前,工人需要先跟主管领活,完成任务后线下交付给主管,再接下一个任务,不仅浪费时间,效率低下还容易出错。

几乎没有增加任何硬件成本,铁人体育的系统集成上钉钉后,工单可以通过钉钉发送到对应工人的手机上,一个工单可以代替以前的多种工种的不同工单,“一单就可以完整描述上道工序的完成信息、物料实时所处位置、任务标签,工人再也不用线下往返确认,打开钉钉就能及时报工结算”。

除了平替ERP等传统信息系统,用更轻量级的方式实现产线数字化之外,钉钉还可以干传统信息系统干不了的活儿。

成立于1997年的宁波海伯集团,面临着“技能断层”的困局。

这家成立了将近30年的企业,走入中年期,740名员工中,工龄20年以上的就超过200人。岁月无情,这批老员工将集体步入退休年龄。

这让海伯精工总经理林耀钻十分焦虑,因为这位制造业的资深从业者深知,对于制造业来说,老员工身上的know-how无比宝贵。但受制于工作形态和文化水平,这些“不传之秘”很难用简单的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

“这些老员工身上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技能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新老工人交替,工艺经验传承成了大问题”,林耀钻说。

而钉钉带来的改变是,目前海伯精工的工艺员,正探索将所有产品制作工艺数字化,将老师傅的经验沉淀为数字化的作业指导书(SOP)。

“工艺、传统、经验,这些东西是不是只能依靠1:1的师带徒方式传承?我们尝试了,把操作流程数字化、标准化,让老师傅们难以表达的‘秘诀’变得可量化、可描述的,比如给不同配件加工螺纹时要分别使用什么转数、切削油和操作步骤”,林耀钻说,这些经验被固化,并导入钉钉数字工厂“小工单”后,班组组长在安排生产时,员工可以得到一份非常详细的数字化指导书,所有的产品型号所对应的工艺路线、计划数、计划开始和结束时间等,都不言自明。

事实上,钉钉协助实现的,也就是用数字化的SOP接替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式的传承模式,不但实现了制造经验传承,而且是完全在工作环境中真实进行,这不仅积累和沉淀了新工艺经验,还能借助数字化实现工艺迭代升级。

结语

中国软件行业的第三次出海

如果说在整个PC和PC互联网时代,中国软件都在国际上没有什么存在感的话,那么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软件领域正在掀起第三波、也是至关重要的出海浪潮。

第一次出海,是触宝输入法、猎豹移动这样一些优质的工具实现了在海外的单点突破。

第二次出海,是tik-tok这样的既有内容又有网络效应的C端应用引发的热潮。

而第三次出海,是中国的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开始系统性的突破海外市场。

除了我们熟悉的奥运会、亚运会,我接到的一个最新信息是,钉钉与刚果(布)邮政、电信和数字经济部在杭州刚刚联合**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围绕“国家数字化基座”展开深入合作,也就是基于钉钉的智能化底座和强大的协同能力,为刚果(布)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基层公务人员打造一个高效、便捷的数字化协同办公底座。

从单一工具到平台出海,从数字化工具变成数字化“国器”,随着硬核科技的研发,以及无比丰富的国内产业场景的数字化积淀,钉钉这样的数字化底座无论是在技术含量还是用途上,都不断升维,这是中国软件行业近些年最大的一个进步方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