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开启“领跑型改革”:解读马明哲与中国平安的数字化之路

再次开启“领跑型改革”:解读马明哲与中国平安的数字化之路
2021年06月25日 07:14 21世纪商业评论

撰文/ 韩璐 编辑/ 李兴

古语有云:三十年为一世而道更。即每三十年会有一次巨大的变化。在时代更迭下,企业如轻舟,往往需要极具前瞻性目光的领导者掌舵,方能踏上时代的浪头。

对中国平安来说,董事长马明哲就是这样一个视野前瞻、定力如磐的舵手。

回顾中国平安三十多年的成长之路,在马明哲的带领下,几乎十年完成一次蝶变。

第一个十年,平安破土而出,搭建起体制、机制平台,探索现代保险道路;第二个十年,专注保险经营发展,开创综合金融模式之先;第三个十年,强化综合金融实践,探索“金融+科技”;从2018年开始的第四个十年,创新开启了“金融+生态”的新格局。

有人将平安的成功基因简单概括为“敢于创新、勇于改革”。在笔者看来,平安的差异性优势在于,很多企业往往是“反应型”改革,被动响应时代和技术的变化趋势。平安是”领跑型”改革,通过掌舵人马明哲“向前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战略目光,踏准机遇和节奏,主动出击、自我变革。

数字化浪潮,平安又一次“领跑型”改革的催化剂

在第三个十年的尾声,全球数字化浪潮日益高涨。马明哲率领的平安迅速意识到,数字化浪潮将对人类、对社会、对企业带来的巨变,并将“全面数字化”作为第四个十年战略中至关重要的工程之一。

近日,马明哲公开阐述了对于数字化的理解。在他看来,数字化是21世纪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升生产力的基础工程,是人类跨越式提升认识水平和能力的革命性的进步。数字化不仅仅是一种技术革命,更是一种认知革命,是人类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的革命。

“全面数字化必将成为平安可持续发展的‘压舱石’与‘领头雁’。”如马明哲所言,平安早已从战略布局、科技研发、应用创新等多方面应对数字化浪潮带来的巨变,并取得一系列突破。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接近40万亿元。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

IDC报告显示,如今全球1000强企业的67%、中国1000强企业的50%,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战略的核心要素之一。

新世纪的最初十年,以微软、谷歌为首的全球科技巨头先后探索数字化转型。

2014年,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上任后,在云计算、移动应用、智能硬件等领域全面发力,同时积极布局虚拟现实、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2020年第三季度的财报会议上,微软CEO纳德拉自豪地表示,“微软在两个月内完成了两年内能够完成的数字化转型”。

华为常务董事、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丁耘也曾表示,“新一波数字化转型正在开始,互联网公司已经实现了数字化转型;而以电信、银行、医疗、媒体为主的服务产业也开始了数字化转型;2015年开始,实体经济也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在这个转型中,华为看到了巨大的机会。”为此,华为投入10亿美金实施“沃土计划”,打造面向开发者伙伴的开发使能平台和联合创新。

作为金融出身,科技先行的头部企业,平安对数字化的关注绝不亚于国内外科技巨头。

笔者了解到,2013年,马明哲曾带队去美国考察。回来后,他对“科技改变传统金融”的具体途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平安在内部定了三个目标:第一,保持技术的全球领先力;第二,对内赋能,根据不同的业务设定不同目标,每种目标都采取差异化、有针对性的方案;第三,对外输出。金融、医疗健康、汽车、智慧城市等生态圈,围绕着科技赋能的核心,成为数字化转型的代表。

在马明哲的意识里,平安的科技板块,一开始就不是在传统金融业的赛道里循势而行,而是对标BAT、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直接跨越到科技浪潮的最前沿。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定位,让平安能够成为反应最敏锐、最先尝试的金融企业之一。

马明哲从华尔街考察回国的5年后,2018年摩根大通、高盛和花旗集团等知名大银行开始教投资银行业务人员学习编程,“因为人工智能和金融平台正在塑造这个行业的未来”。

彼时平安的金融+科技、金融+生态布局已经初具规模,拥有近11万名科技从业人员、超3000名科学家,建立起8大研究院和57个实验室,这是平安推动全面数字化战略的人才储备。

产业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与技术创新的竞争。平安2020年报显示,当年末该公司科技专利申请数累计达31412项;在金融科技专利申请排名榜中,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位;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专利申请排名榜,均列全球前三。

数据为壤,技术为芽。平安庞大的金融版图和多元化的生态业务,大规模的数据积累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又为科技赋能金融业务的场景落地形成了独特的平安优势。

在平安,科技创新部(TED)是一个重要的存在。这个部门孵化的产品、技术,渗透到了平安集团内几乎所有32家子公司。

该部门负责人曾在受访时表示,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中,“数据标准化”这一问题排位靠前,因为平安很早就在内部开启了数据化转型的布局。

先知、先觉、先行,数字化赋能企业经营管理

“对企业而言,数字化将在战略、组织、管理、运营、人才、服务等方面,带来思维模式上的巨大颠覆与产业实践上的系统变革。”马明哲在此次发表署名文章中指出,数字化对企业的一大价值与意义在于,“先知、先觉、先行”的经营决策。

如何理解“先知、先觉、先行”?不妨从一场业绩发布会入手。

2020年2月,在平安总部大楼里,2019年度线上业绩发布会受到了40万人关注观看。作为中国首家发布年报的险企,平安的业绩发布时间甚至早于花旗集团等国际金融巨头,和腾讯、阿里等互联网科技企业,相比平安2018年的业绩发布时间也提前了22天。

年报作为企业业绩、战略、科技、治理等多维优势的缩影,是客户、股东和资本市场对数字化经营大检阅的“最后一公里”。年报发布时效越快,越有利于公司的经营分析、决策部署,也越有利于股东、市场、投资者、监管等多方面决策和行动。

平安年报发布的大幅提速,可以看做数字化为企业经营提速的直观体现

具体的金融业务端,数字化主要作用于降本、增效、提升客户服务水平。纵观平安旗下寿险、产险、银行、资管等多家核心子公司,以数字化为工具,一场自内向外的蜕变正在发生。

寿险作为平安的核心主营业务之一,对数字化的探索可以追溯到1999年,平安“个人寿险行销系统”正式推广上线,为个人寿险业务员提供了一系列的数字化工具。

但在2004年之前,平安人寿对科技的应用主要从内勤需要出发,用于建设内部系统。直至2004年,平安人寿率先开始搭建为外勤服务的操作系统,这一决策让平安领先了同业近十年。

科技赋能作为第三次寿险改革的关键之一,在今年5月举行的平安寿险第25届高峰会上,马明哲指出,在科技与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各行各业正发生颠覆式的变革,客户对保险的需求在快速增长、要求在不断提高。平安寿险的全面数字化经营,目标在于让公司内部更好地服务业务同仁,帮助业务同仁更好地服务外部客户。

据了解,平安正在重点推进的“数字化改革”是寿险改革的核心工程之一,将在营销、经营、服务、管理等全方位、全流程进行重构改造,帮助提升代理人能力,并提升增员、培训、队伍管理效率,从而使平安代理人成为高产能、高收入、高质量的“三高”铁军。

如果说平安寿险的案例印证了数字化如何“增效”,平安产险则体现了数字化对企业“降本”的显著成效。

以平安车险极速理赔为例,通过人工智能学习、识别6万种汽车、2400万种零部件的图片,客户使用平安好车主App拍照、上传受损照片,即可3分钟自助完成理赔。

截至2020年末,平安产险家用车客户线上自助理赔案件量达690万件,83%的车险报案不再需要查勘员现场查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平安好车主APP服务客户数达1231万,其中防疫类活动访问人次累计超过906万,线上自助理赔使用占比达40%。通过客户、队伍、经营管理的线上化、数据化、智能化,平安产险的综合成本率长期优于行业。

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是平安数字化转型的主要目的之一。如马明哲所言,相对其他实体行业,金融业更适合用数字化提升服务,优化客户体验。

平安推出“有温度的金融”,就是要颠覆低频、有限的传统金融服务,为2.2亿平安金融客户提供医疗健康等有温度的服务。通过“AI医生+真人医生”、打通线上线下的医疗服务,为客户提供7×24小时的呵护与服务。

那么,数字化有可能对一家企业的战略转型起到支撑作用吗?

平安银行先于银行同业,做出了数字化的积极探索。基于对数字化发展趋势的判断,以及对自身资源禀赋、需求的理解,2016年10月,平安银行提出“打造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的发展目标,正式拉开了转型大幕。

四年时间,平安银行持续深化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生物识别等前沿科技与应用场景的融合,并不断优化升级口袋银行、口袋财务等服务平台,零售业务快速发展,零售资产规模占比、利润贡献等各项指标迅速跻身行业前列。

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表示,平安银行的后来居上,关键原因在于“从转型开始就完全用科技、互联网的模式重新规划零售业务”。

2020年9月,平安银行斩获国际权威媒体《欧洲货币》颁发的“全球最佳数字银行”大奖,成为首家荣获该奖项的中资银行。在获奖词中,评委会认为“平安银行树立了属于自己的数字化银行全新标准”。

2014年初,时任谷歌大中华区总裁Scott Beaumont曾在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上表示,中国的数字化未来具有广阔前景,其中,技术变革、在新形势下商业策略的变化,将成为应对数字化的要素。“企业家们需要新的策略去应对数字化的一切。”

结合平安的数字化应用情况,笔者认为,平安的数字化策略,在于率先根据企业需求与资源,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数字化应用逻辑;率先开启全面数据化战略,实现内部管理改造,并大胆尝试数字化在核心业务中的实践落地,一步步印证数字化对企业聪明经营、提升管理、降低成本、防范风险、优化服务的价值。

最终,实现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巩固了平安“和金融公司比,科技投入比它们高;和科技公司比,应用场景比它们多”的优势。

数字化赋能行业,提升社会服务能效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总结出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箴言。

在平安的数字化布局中,也处处体现了“美美与共”的时代内涵——不仅关注提升自身业务的竞争力,更搭建了生态圈与平台,将数字化能力全面对外赋能,推动提升产业生产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效率。

从当前数字化的发展特征来看,降本增效,因果分析、辅助决策、风险防范,是其在社会端的主要作用。从这个维度看,智慧城市与医疗业务,是平安数字化能力对外赋能的两大优势航道。

何为智慧城市?核心就是对政府与社会的各种数据资源进行智慧化分析,从而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平安的一大“里程碑”,是与深圳市政府合作打造的“i深圳”。自2019年上线至今,“i深圳”共接入了8100余项政务和生活服务,实现全市95%以上个人事项和70%法人事项掌上办理,让深圳市民享受到了极为便捷的“免证办”服务。

数字化的“预测,预警,预防”风险防控能力,也在智慧城市中得到了应用。据平安2020年年报,平安搭建的智慧市场监管平台覆盖600多个监管场景、8000多个风险点,企业监管风险预警准确率达92%以上,企业风险拦截准确率高达90%。

另一方面,通过颠覆性的数据基础和计算能力,数字化能够帮助人们更加科学合理地认识事物、指导实践。医疗健康作为平安发展的未来时,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了智慧医疗科技的不断突破与落地

例如对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研究,平安通过建立知识图谱,可以找到更多致病因子、症状及药物,并能够提前找到高危人群进行预防。

又如平安AskBob智能医生,在部分疾病诊断的准度、精度、速度上均已超过专业医生,在辅助诊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帮助提升医疗服务效能、解决医疗资源紧缺的社会难题,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i深圳”智能客服深小i,由平安智慧生活市民服务AskBob独家支持

笔者认为,从始至终,从内部到外部,在马明哲的心中,数字化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企业战略、业务目标,提升服务能力,进而促进行业与社会的变革才是关键。如果目的与手段颠倒,那么数字化就只是一种被迫求生的概念,而不是主动求变的渴望。

“我时常坐在办公室都感到诚惶诚恐、提心吊胆,担心一不留神就落后于人,不知不觉就被数字化时代所淘汰。”正是这种强烈的危机意识,驱使着马明哲的目光始终望向更远处,带领平安一次次主动求变,通过“领跑型”改革,带领平安步步紧跟数字化与科技发展进程,在数字化浪潮中脱颖而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