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人都说实话,那么被吐槽最多的一定是元宇宙

如果人人都说实话,那么被吐槽最多的一定是元宇宙
2022年08月02日 10:55 Techsoho科技智谷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解释不通平行时空,如今这些都不是‘玄学大师’的口头禅了,元宇宙才是”,某社交游戏公司运营总监王博(化名)吐槽到。

其实稍微关注一点科技与财经的人都能感受到——元宇宙的概念实在是太热了,除了像Facebook直接改名META(虽有炒作之嫌,但也情有可原),目前连与之毫不相干的电商也搞起来元宇宙,直接虚拟主播带货,并且带货成绩还不差。

具体有多火呢?通过百度指数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即便是最具争议,常年占据热搜,堪称科技界顶流的特斯拉,在2021年9月2022年1月,元宇宙的热度曾一度压过特斯拉一头,量子力学的热度在元宇宙面前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了。

元宇宙的火热是有目共睹的,但正所谓黑红也是红,从元宇宙概念诞生,再到潜行发展,再到最近的突然爆发,然后到“万物皆可元宇宙”,元宇宙并非是朝着蓬勃发展的方向走着,而是朝着混乱无序的方向一路狂奔,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个又一个的吐槽,如果大家都说真话,那么大家又是如何看待元宇宙的呢?

又在画大饼

王博是上海一家游戏公司的运营总监,他们公司是国内一家较为头部的游戏公司,其去年核心游戏全球营收甚至可以与腾讯、网易等两家老牌游戏大厂扳扳手腕,在去年(2021年)元宇宙的风口来临之际,公司在战略上也提到了元宇宙。不过在王博与他们的同事看来,公司提到元宇宙也只是为了应付资本市场的,让自己在这场资本盛宴中更有面子一些。在王博看来,元宇宙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个大杂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和区块链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面装,因此它具有很强的可炒作性,只要是科技公司,都可以宣称自己和元宇宙沾边,这样这个概念就会越滚越大,资本越炒越凶。元宇宙概念的出现,本身是一种科学技术的探索,但是今天,当它还在摸索前进时,就迅速演变成了一场泡沫,大量的资本涌入(仅2021年11月全国元宇宙发生投资事件就高达37起),于是在没有内容、技术不完善、体验全无的元宇宙荒漠中,野蛮生长出了一大批挂羊头卖狗肉的元宇宙公司。

例如,从11月9日起,深交所就向易尚展示、力源信息、平治信息、中文在线、大富科技等多家公司密集下发关注函,询问了一个近乎相同的问题:公司是否借助元宇宙概念的热点炒作公司股价。目前,A股中的元宇宙概念股已经多至67只。另据天眼查数据显示,迄今为止,国内已有400多家公司注册了与元宇宙相关的商标,这对这种技术的探索是非常有害的。

时至今日,公司画出元宇宙的大饼已近8个月,目前无一产品发布。

泡沫!绝对是泡沫

忍不住吐槽的绝对不止王博一人,就职于国内某头部券商从事研究工作的月戈(化名)已经不止一次跟同事吐槽,元宇宙就是下一个“互联网泡沫”。

花旗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元宇宙可能可以提供高达13万亿美元的收入机会,于是一大批企业在投资机构注入的信心下开始押注元宇宙,不过月戈的一位基金经理告诉他,在他们的投资组合中没有一只纯粹的元宇宙股票。

其实说是泡沫目前在市场中已初现端倪。在年初,当更名为Meta的Facebook发布第四季度财报时,元宇宙的遮羞布便已被掀开了,一组数据瞬间被公之于众:公司增长有史以来第一次全球范围陷入停滞,用户不增反降,单季度流失高达50万人。受此影响,Meta股价当天暴跌26%,2300亿美元市值荡然无存,创下美股市场上单日最大市值损失,接下来两天暴跌仍在持续,3天暴跌超过30%,1.7万亿人民币财富人间蒸发。

这只是一个小泡沫的破裂后的缩影,当你看到人们在元宇宙上的疯狂行为后你会更大吃一惊。一张无聊猿头像被NBA球星以18万美元天价买下,一张24x24像素的虚拟马赛克照片(僵尸)能卖出756万美元,更有甚者花了2740万人民币买了一块虚拟土地,这一切都让元宇宙看起来无限接近于20年前的那场互联网大泡沫,对此月戈更加坚定了元宇宙是下一个“互联网泡沫”的看法。

除了王博、月戈等人吐槽元宇宙外,上至马斯克、下至互联网普通网民,十之八九都在吐槽元宇宙。而在今年两会期间,民进中央、民盟中央提交多项提案对“元宇宙”技术发展以及风险防控提出建议,认为虽然元宇宙为互联网行业的未来指明了方向,但元宇宙也存在很大的泡沫。虚实融合已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但目前元宇宙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距离大规模产品化还十分遥远。同时,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方兴东也认为,虽然套路满满,但其本质却一目了然,元宇宙只是个故事,是互联网浮躁心态的又一轮发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