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非机动车新规来袭 两轮电动车换电行业受关注

上海非机动车新规来袭 两轮电动车换电行业受关注
2021年05月12日 14:3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新闻5月12日电(李佳佳) 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因其本质安全不过关、违规改装改造、停放充电不规范、安全意识不强等多重因素,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呈多发频发趋势,火灾致死率高,已成为上海市最主要的火灾风险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市已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381起,造成20人死亡,火灾起数已超2017年至2019年3年总和(302起),死亡人数也超过前3年的总和(17人),且造成了16人受伤,分别占全市火灾总数的12.87%,亡人总数的41.7%,伤人总数的40%,火灾起数、亡人数均呈现密集爆发态势,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1月24日-27日期间召开的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上海市人大代表姚珊珊提出《关于上海市建立两轮电动车换电基础能源体系的提案》,并表示:“上海市民非机动车的充电安全问题多部门已深度关注,我们建议能构建一套标准、安全、实惠的两轮电动车基础能源网络给到老百姓。政府在解决非机动车充电安全问题的同时,也能让上海市民感受到技术带来的方便。”

智能换电柜成为行业中能解决居民用电安全的新模式。将物联网技术和锂电池BMS管理技术进行整合,使用换电柜之后,用户在使用换电柜时,只需要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将充满电的电池与没电的电池进行更换。从产品形态上看,非常类似“共享充电宝”+“智能快递柜”的组合,基于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智能换电设备。由换电柜、换电平台系统(WEB端)以及移动端换电APP构成。

用户扫码支付押金取电池使用,使用完后更换将老电池还回取新电池。从产品形态上看,类似快递柜,每个电池都放在一个一个的柜门里面,通过控制每个柜门的开启来完成电池的借、还。整个换电时间可能只需要10秒时间,就可以将一个满电状态的电池放入电动自行车内。换电模式将整体的充电安全风险完全从空间、时间的角度上与人隔开,避免安全事故。

智能换电柜与现存的充电柜有部分差异,换电柜是只需更换没电的电瓶即可;而充电柜则是需要将个人的电池放置柜内进行充电相关动作。换电模式相对充电模式有诸多优势,在电池的标准化、电瓶换电使用的效率、安全性等诸多方面均有提升。

从充电到换电的变革,将彻底解决当前充电设施不具备安全的消防防火性能,彻底解决在充电过程中,受充电环境影响,引发的火灾安全隐患,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安全隐患。

相较传统的充电模式而言,安全、便利是换电模式的两个主要优势,一方面,共享充电桩虽把充电环节从室内移入室外,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铅酸电池的安全隐患,或需更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完整技术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换电柜使用场景更为便捷,居民出行用电无需在集中充电需求高峰等待或小区排队。此外,普通接线充电方式,往往需要2—8小时不等,充电柜约1个小时就可将电池充满,消费者使用时则仅需几秒钟。

小哈换电负责人周树枫表示,通过“换电”替代“充电”,不仅降低了电动车采购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城市电动车用户因入户充电等导致的小区内消防安全隐患,从而减轻政府部门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治理难度,“尤其在一些条件有限的小区,换电柜能成为相比充电更优的便民基础设施服务,解决城市民生痛点。”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小哈换电的每块电池都具备定位功能,且需认证后才能放电使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电池被盗。

据了解,经在功性能要求、通信管理、人机交互、安全防护、极端环境、电磁兼容等方面的严苛测试验证,小哈换电旗下换电柜已于去年通过《电动自行车充换电柜技术规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标准认证,也是全国首家获得该项认证的行业企业。

自2019年6月成立以来,企业提供的两轮换电基础能源网络服务已进入全国超百座城市,每天数百万颗智能锂电池借助智能大数据算法科学布局的换电网络在全城流动,小哈换电日均换电次数达数十万次,累计安全运行17000多个小时。目前,企业换电网点已在上海闵行、徐汇等地区逐步落地,服务市民日常出行需求。

据悉,自今年年初起,截至目前小哈换电已在上海闵行、旭辉等地区布设百余网点,重点面向小区居民、商务楼宇白领人群,及外卖、快递为主的商业配送服务群体,提供日常亟需的充换电服务。

业务相关城市负责人介绍,尤其针对一些充换电改造条件有限的小区,目前企业也与街道居委会、城管、消防、公安等相关单位紧密沟通,通过政企联动协力解决更多“困难”小区充换电难题,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优化小区便民服务。

此外,从小区网点的用户使用情况看,一般集中充换电高峰在早晚通勤及下班时段,居民用户平均2-3天进行一次换电,布设单台电柜一天可覆盖最高100人左右小区用电需求。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佳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