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该如何思考,如何选择,如何行动?

陈春花: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该如何思考,如何选择,如何行动?
2021年05月06日 09:51 中外管理

调整之际,回顾过去,整理思路,有助于我们从复杂多变的外部世界中抽离出来,仔细思考一下这十年所发生的一切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才有助于我们开启下一个十年。

文:陈春花(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院长、中国造隐形冠军评委)

2010~2020年,一个跃迁激荡的十年,身处其中的我们,甚至有时会感到惶恐不安。今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该如何思考,如何选择,如何行动?调整之际,回顾过去,整理思路,有助于我们从复杂多变的外部世界中抽离出来,仔细思考一下这十年所发生的一切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才有助于我们开启下一个十年。在这个意义上,杨光这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

这本书汇集了十年来杨光主持《中外管理》期间对企业管理的观察与思考。但是仔细读来,却又可以发现,这些思考与整个环境的变化高度相连,每一个问题的关注,每一个观点的陈述,与其说是作者与读者的对话,还不如说是作者自己内心的对话;更确切地说,是作者以这样的方式,促成一种新的视角——一种可以“由外而内”的、基于责任的理解世界的方式,十年来风起云涌,都在书中尽得体现,所以读来很受启发。

在这本书里,感受互联时代的狂飙

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不仅仅是经营与管理上的挑战,更是对企业领导者及其文化的再造。快速崛起的新兴互联网企业,迎头赶上全面转型的传统企业,陷入困境甚至被淘汰的昔日巨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具有时代性,使自己的文化能经得起环境变化的考验。谁能真正具有时代的开放性:坦诚与包容,接纳与合作,多元与共生,谁才能驾驭互联网的大潮,成为弄潮儿。如果,仅仅是赶上浪潮,却依然固守自己传统的成功经验,不愿意自我革命,狂飙带来的泡沫与浮躁褪去之时,沉浮之间便见本色。

在这本书里,体会创新困境

以往,人们谈营销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似乎创新始终只是依附在各个企业管理与经营领域里的子课题。殊不知,创新就是企业与企业家本身。

我们走过很长一段延续性创新的路。在这条路上,我们取得了成就,也获得了成长。我们习惯于向标杆学习,用有效的成本结构赢得市场机会,并获得了相当规模而一跃而成为领先企业。但是,当企业处在领先位置,再无标杆可引领之时,如何在进入无人区中,依然保持领先,则必须走出一条新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企业如何抛开羁绊,愿意开启颠覆性创新就尤为重要。另一方面,看起来不起眼的“草根创新”也就具有了特别的意义。

在这本书里,体味速度与精品

杨光对企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给予了特别的关注。确实,互联网带来的迭代速度,绝对是超乎人们的想象。如果谁在线上做不到立竿见影,那市场一定是“零容忍”。可是,中国社会这么多年还缺速度吗?甚或说,一直以来我们就是因盲目求快而悲剧不断。正因为速度至上,迭代至上,于是呈现两种相反的趋势:一种是撕裂,一种是迎合……但是,一个不产、不慕精品的时代,一个不出、不求精品的民族,不是很可悲、很可怕吗?改革开放以来,从无到有尽快解决温饱问题是最大的任务,我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跨进。互联网的出现,提供了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在这种情况下,急切与躁进的情绪似乎也无可非议,但是由此催生的诸多病象,不能不引起反思和重视。就如书中引入日德的事例,企业就应沉下心来,不慕快,不求急,踏实追求高品质和工匠精神,在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做出突破性建设,争做精品企业。

在这本书里,理解危机下的生存

十年中有各种危机发生,尤其是2020年,全球又猛然开启了疫情与政治相叠加的双重隔离时代,至今依然在持续中。经济“双循环”变成了必选项,“内循环”变成了必修课。我们不要以为中国拥有全球最大、最完整、最活跃的市场,“内循环”就“自得其乐”。真正的“大道理”是:企业夯实的基础、盈利能力将成为决定性的“硬道理”。

危机下的生存,最能考验企业的健康度。疫情既是巨大冲击,也是一次最真实的检验。企业要有“活下去”的韧性与坚持,抛弃投机讨巧的心态,真正夯实基础,抓好内功。聚焦核心业务创造,踏实做好自己的专业,专注于价值创造。

在这本书里,发现隐形冠军

杨光在书中用了很多篇章来强调和提倡“隐形冠军”。所谓“隐形冠军”,就是指这样一类企业——他们营业规模不很大,但是在一个细分行业里凭借长期聚焦的主业专注,扎实领先的核心技术,而拥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足够的行业话语权。

中国制造长期的痛点是标准与价格,而这恰恰正是他们的优势。因此说,他们是冠军。但又因为他们只专注于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注定他们经营规模较难做大,同时,这些细分市场又往往在工业产业链的中上游,且这些企业更关注长期价值,因而大多不慕上市和鲜有炒作,导致并不为普通大众所熟知。因此说,他们又隐形。一言蔽之,隐形冠军,就是那些“不为人知”却“无处不在”且“不可替代”的顶尖中小企业。杨光及《中外管理》大力推动建设中国“隐形冠军”,我一直是高度欣赏并尽力参与的,因为我们都确信,越来越多“隐形冠军”的出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之所在。

在这本书里,看懂敬畏与担当

十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也出现太多的诱惑与机遇。如果描述这十年,它不安定,打破了我们原有的叙事结构,让价值与意义的构建变得更加多元;它放大了影响力,人人皆媒介的现实,让原本没有关联的事物之间硬发生了关系;它无始无终,一切压缩在当下,驱使着我们在混乱状态之下,重塑秩序。

这样的情形下,守住自心,守住善,守住责任,回归本质,显得无比重要。不盲从,不轻信,不肤浅,不狂妄,更是极其根本的修炼。我们裹挟在巨变的洪流中,我们不需要去评价这洪流的冲力,所要做的是问自己,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步伐与期许,最重要的是,这意味着,当面对洪流荡涤时,我们都要接受对自己所存在的那个时刻,担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还记得2020年12月29日,那一天京城狂风凌冽却又明媚响晴,杨光有感于2020年各行各业均福祸交织,撰写了一幅字发来给我,他的书法极好,而写下的两句话亦极好:“远望方觉风浪小,凌空乃知海波平”。我也借此句分享给阅读此书的读者,如果我们能够一起安静地思考,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并展开真正的行动,那么,下一个十年的价值创造就在这里开启。

本文为陈春花教授为中外管理出品的《10年扛与变:谁将笑到最后?》(杨光著)所做序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