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 2022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白皮书

报告 | 2022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白皮书
2022年08月30日 12:52 艾瑞网

视觉健康丨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

行业现状:全球范围内,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问题获得广泛关注,美澳德等主要国家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成果显著。同时,我国高度关注儿童青少年的视觉健康问题并陆续出台多项相关政策,要求健全完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经过研究分析,学习为重的固有思维与疫情影响下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长增加是引发儿童青少年视觉问题的重要因素。

家长调研:大多数家长在孩子五岁时开始关注孩子的视觉健康状况,与卫健委建议的应于新生儿阶段即开始关注存在较大差距。年纪小的孩子很难主动提出眼部的不适,所以筛查尤为重要,在发现孩子存在视觉健康问题时,家长更倾向于带孩子去往权威医疗机构进行初诊及定期复查。对于新型的智能视觉健康产品及视觉健康管家服务模式,家长们的试用意愿和信任程度较高。

市场空间:针对现存的筛查量大、防控难度高、防控意识不到位等难点,通过前移近视防控关口、加快构建联防联控网络、控制儿童青少年用眼时长、提升筛查效率等方式尽早实现精准防控是良好的应对策略。在国家政策持续推动及新型智能筛查与监测产品不断完善的综合作用下,预计中国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筛查与监测市场规模有望于2024年突破百亿元。

趋势展望:社会层面,社会各方将共同构建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服务体系,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视觉健康“新基建”。政策层面,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社会的逐步重视,各主体将持续密切配合,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管理链条将逐步健全。行业层面,将以数字化为纽带,形成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管理从监测到干预的业态闭环。企业层面,新兴技术将进一步促进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筛查智能化、普惠化、标准化,进而推动眼科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早日实现视觉健康服务惠及全国。

童青少年常见视觉问题

近视成因复杂与不可逆成为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的头号难题

屈光不正主要包括近视、远视及散光,其中近视是儿童青少年最易发生的眼部问题。近视的核心生理变化为眼轴变长,这是由于近距离用眼过度,引起调节疲劳,造成调节滞后,从而刺激眼轴向后增长。眼轴一旦变长便不再可逆,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方式进行恢复;且近视的成因复杂,遗传因素及后天的环境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近视,难以“对症下药”,故切实做好近视防控、防患于未然是重中之重。

中国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防控政策概览

国家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持续推行相关防控政策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需要各个层面共同发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阶段性防控工作目标,从家庭、学校、学生等不同主体落实近视防控措施。在这一防控成果之上,在疫情用眼的新挑战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应运而生,推进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防控工作,足见国家对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的重视程度。视觉健康防控工作应按照全局观念,建立综合防控体系,各地区细化落实,建立青少年视力健康档案,做到“一人一档”,搭建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数据平台。

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现状

防控取得一定成果,但与2030年防控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严峻,尤其是在2014年全国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近视人数突破1亿人,其中小学生近视率为46%,中学生近视率为74%,而高中生近视率已达到83%。在严峻的形势下,近年来政府高度关注儿童青少年的近视情况,进一步强化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政策,并要求各地政府切实落实相关措施。截至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得到控制,各年龄段的近视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整体情况与2030年的防控要求(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各方的儿童青少年防控任务依然不能松懈 。

近视成因分析:触网低龄化

受疫情影响,儿童青少年触网时间呈现逐渐年幼化

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达10.32亿,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8.5小时,较2020年12月提高2.3小时,且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儿童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1.81亿,占整体的17.6%,他们的父母(即30-49岁)网民规模达到3.95亿,占整体的38.3%。此外,受疫情影响,各地陆续推出网络授课模式,也进一步增加了儿童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及上网的时间,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入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当中。通过对比2017年与2020年中国未成年人触网年龄,艾瑞发现,青少年儿童的首次触网年龄正在不断降低。

近视成因分析:用眼习惯不佳

五成以上儿童青少年的用眼距离及时长未达到标准

《中国青少年用眼行为大数据报告》研究表示,从用眼距离、用眼时长、用眼环境光照强度与用眼角度切入,分析了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用眼行为习惯。总体来看,除了阅读环境光照之外,各维度的平均数据均未达标,且与标准要求相差较大,例如:标准用眼距离为33cm及以上,但目前平均用眼距离仅为29.8cm,有54.6%的儿童青少年未能达到这一标准。长期的近距离、长时间的用眼会对眼部产生一定的压力,进而造成近视,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视觉健康。用眼行为习惯的矫正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努力,为儿童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用眼环境。

近视问题带来的影响:国家层面

近视阻碍职业选择,对国家的国防、科技、经济均有影响

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仍然较高。随着青少年近视患者逐步成年并走入社会,这个群体在未来职业选择上也将备受限制,日趋增长的儿童青少年近视人群将导致航空航天、航海技术、军事科技、高精尖技术等对从业者有较高视力要求的行业面临人才紧缺的困局,对国家高新、核心科技的研发制造产生影响,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国防安全与“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对国防、科技和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

近视问题带来的影响:个人层面

近视对个人生活有较大影响且高度近视会引发诸多病变

近视会对儿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产生一定影响,使眼球突出影响容貌,不利于进行户外锻炼与运动,影响观察清晰度,降低学习效率,且危害身心健康。如果发展成为高度近视会产生病变并可能遗传至下一代。此外,近视并不是一种单一疾病,除屈光不正表现之外,如果没有及时正确干预,近视程度不断加深,会发展成为高度近视,从而引起眼底病变,并伴发多种眼部疾病,例如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落等,这些疾病对日常生活影响重大,长期恶化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导致失明,后果严重。

家长对儿童青少年的关注

对孩子视觉健康关注较晚,建议应从新生儿阶段开始关注

艾瑞调研显示,家长开始关注孩子不同健康问题的时间段略有不同:大多数家长在孩子三岁时开始关注营养问题,四岁时关注身体发育情况及口腔健康,五岁时关注视觉健康,六岁时则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其中,家长对视觉健康的关注时间点同国家卫健委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国家卫健委建议应从新生儿阶段开始关注孩子视觉健康并尽早由专业人士进行检查,让视力有损伤的儿童在半岁以前,尤其是新生儿期得到及时的发现、干预和治疗,减少因为视力损伤而导致的不良影响。家长目前对孩子视觉健康的关注时间点较为滞后,应前移至新生儿阶段。

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问题的发现契机

年纪小的孩子很难主动告知眼部不适,主要靠筛查活动发现

艾瑞调研显示,家长主要靠孩子主动告知、自己主动察觉以及参加筛查活动来发现孩子的视觉健康问题。不同年龄家长发现孩子视觉健康问题的契机略有不同:90/95后家长主要靠筛查活动发现,这主要因为他们的孩子年纪普遍不大,很难做到自己发现问题并告知家长;而80前家长则恰恰相反,他们主要靠孩子主动告知。各个年龄段中,均有约三成家长能够自己察觉到孩子的视觉健康问题,这可能因为他们自身也有视觉健康问题,因此对这一问题格外关注。

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问题的防控措施:以近视为例

检查后马上配镜的家长占主流,一直未给孩子配镜者极少

在本次调研的家长中,超九成家长已经给孩子配镜(包括配普通眼镜、功能型眼镜及角膜塑形镜), 其中,六成家长在孩子初次检查后就选择为孩子配镜,其余四成没有立即为孩子配镜或是从未给孩子配镜的家长,主要是听从了医生的建议,或是想先采取其他措施观察效果。结合定性访谈可知,家长对孩子何时该配镜、该配什么镜以及每个镜的矫正原理等往往知之甚少,这可能导致家长无法指导孩子正确戴镜、没有及时为孩子换镜等问题。

除配镜外,主要通过规范孩子日常行为及食疗的方式防控

结合前文,家长认为孩子产生视觉健康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不良用眼习惯及电子产品使用过多,因此,在防控近视时,也主要对这两方面进行干预。例如,家长常常会与孩子“斗智斗勇”,为电子产品设置复杂密码来防止孩子偷玩。部分家长也会为孩子购买纠正坐姿的产品或为孩子购买对视力损害小的电子产品,从而帮助孩子改正习惯,减少外部因素对眼睛的伤害。

家长对视觉健康筛查产品的态度

家长对智能视觉健康产品的试用意愿和信任程度较高

通过定性访谈发现,家长对于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筛查类的产品普遍认知度不高,不太了解市面上有哪些视觉健康筛查产品。这主要因为家长认为视觉健康筛查专业性较高,与筛查产品相比,家长更关注的是筛查结果,如结果的准确率如何,是否分析全面,多久出结果等。对于嵌入AI技术的智能视觉健康筛查产品,家长比较愿意尝试使用。随着智能视觉健康筛查产品的普及,家长对这类产品筛查结果的信任度可能会逐渐提升。

家长对视觉健康管家服务模式的态度

家长对视觉健康管家服务模式了解较少,但尝试意愿较高

如前文所述,目前家长主要通过熟人来了解视觉健康防控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家长需要“专业人员指导”。对于视觉健康管家这一概念,家长目前了解程度不高,但家长对“视觉健康管家参与到孩子的视觉健康防控中,提供个性化的防治方案”这类服务的尝试意愿较高。家长认为视觉健康管家能够帮助自己更加了解视觉健康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健康意识,也能为孩子提供更科学的防控方案。

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防控难点

视觉健康防控体系主体众多,防控步调难以统一

我国儿童青少年防控体系的建设与顺利运转需要学校、政府部门、家长、医疗机构等多方共同协作,目前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仍居高不下的现状,体现出各方主体在体系运转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成绩至上观念下,学校和家庭分别从校内外两端给予了儿童青少年繁重的学习压力,这同时也压缩了他们的户外运动时间,且各方对于视觉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不够完善,导致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对于视觉健康问题的认知存在缺失,一旦发现问题时,情况已经不可逆,此外,目前我国仍处于缺少专业的视光、验光机构及相应的专业人才的阶段。

儿童青少年近视成因复杂多样,“精准防控”存在难度

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近视的成因具有复杂性,但在现代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的成因机制仍未完全明朗,近视造成的眼轴过长仍无法完全治愈。就目前来看,近视的检查主要集中在视力、验光、散瞳等方面,检查手段不够全面,且缺乏对眼底病变的早期筛查,这导致专业医生无法准确判断近视的具体类型,很难有针对性地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干预。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器械及筛查手段有了创新性的发展,可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全面精准的防控。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市场存在乱象,仔细甄别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近视问题不断加重,已然成为了困扰儿童青少年、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如此庞大的人群基数催生出旺盛的视力矫正需求。市场上不断涌现针灸、特效眼镜、护眼仪器等矫正方法与产品,其中有些确实可以起到缓解眼部疲劳的作用。但在众多权威医学专家明确表示近视无法完全治愈的前提下,一些产品仍使用“度数修复”、“近视克星”等表述进行虚假宣传,漫天要价;某些机构甚至并不具备医疗资质与专业的医生及验光人员,但仍未经过个性化的精准验配便随意售卖角膜塑形镜,这可能使孩子的病情加重,或导致角膜上皮脱落,甚至引发严重的角膜感染等问题。

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应对策略

科技加持,协同共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天罗地网”

从近视的生理性病因来看,想要消除近视的各种病理变化,如使眼轴变短、角膜曲率变平等,从而让裸眼视力恢复到正常水平,目前还没有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大众较为认可的近视激光手术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能根本消除近视固有的并发症和手术本身存在的局限。所以,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的管理应聚焦于“以防控为主,治疗为辅”的核心逻辑,这需要学校、医疗机构、家庭、有关部门的联动与配合,全链条、多维度地呵护儿童青少年的视觉健康,共同筑起预防近视的防火墙,为儿童青少年创造一个优良的近视防控环境。

技术赋能视觉健康筛查设备,全面提升筛查效率

我国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面临筛查压力大、数据采集应用难等诸多问题,而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在校学生视力筛查效率,提高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与可用性。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十四五”全国视觉健康规划(2021-2025年)》中就已经明确提出了强化视觉健康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眼科服务深度融合,开展人工智能在眼病预防、诊断和随访等应用,提升眼病早期筛查能力等措施。在视力筛查场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的新型智能AI视力筛查仪、AI眼底相机、液晶视力表等智能设备已开始在部分地区及校园内进行小规模应用。AI眼部筛查设备有操作简单、采集快速、数据准确等诸多优势,一方面能够降低视力筛查人员的专业性要求并提升筛查效率,另一方面基于AI算法能够快速识别采集到的带有丰富信息的双眼特征图像或眼底图像,并测量屈光度信息与可能存在的眼底病变信息,为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及家庭提供精确的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相关信息并节省筛查成本。

AI与大数据共同助力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精准防控”工作

“强化视觉健康信息化平台建设”是近年来国家陆续颁布的政策中反复提到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大数据视觉健康监测平台可以统计不同学校的近视率、不同年龄段的近视率、低中高不同程度的近视情况等数据,进行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情况的总体监控与分析,帮助学校与家庭及时控制学生视力异常情况,在高效、精准与可持续开展方面优势显著。除了数据汇总、存储以及监测分析等职能外,已有部分视觉健康大数据平台可实现通过加载特定AI算法模块并综合学生眼部光学参数、眼底情况及学习、生活情况等数据,对儿童青少年发生近视或高度近视的可能性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并基于上述分析总结出预防和维护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的方案。同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能够预测儿童青少年近视发展参数,提供生活、学习和运动等方面的针对性方案,未来也可以协助专业的医生进行角膜塑形镜的个性化精准验配,帮助已经近视的儿童青少年延缓眼轴长度的增加,进而使各项近视防控方法与产品有效应用到位,真正实现“精准防控”。

加强保护孩子远视储备,将近视防控关口进一步前移

远视储备是视觉发育正视化过程中的远视状态,是眼睛的一种保护因素,可理解为对抗近视发展的“缓冲区”。远视储备过快下降是近视的早期预警信号。如果孩子的远视储备无法保持在相应的范围内,那么就可能存在近视隐患。家长应定期带孩子检查远视储备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另外,近视一旦形成就不可逆,眼轴一旦被拉长就不会恢复。要想进一步降低近视发病率,近视防控节点有必要前移。因此,建议将近视防控节点前移至新生儿阶段,建立终身视觉健康档案,从零岁开始对儿童进行新生儿眼保健工作,成长过程中定期进行视觉健康筛查及用眼行为指导干预,减缓儿童的远视储备消耗。同时在近视已经发生的情况下,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正确地佩戴适合自己的定制化角膜塑形镜,以延缓近视发展的速度且避免高度近视所引起的各类眼底病变。

中国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发展趋势

视觉健康“新基建”驱动儿童青少年筛查与监测市场新增长

近年来,在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尤其是在近视率居高不下等问题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背景下,政府接连推出多项政策力求完善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管理链条,处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基础地位的视力筛查与监测领域目前仅靠教委、卫健委及学校、公立医院等部门推动,面临任务繁重、成本较高且资源有限等问题。AI、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加入能够有效提升筛查效率、降低筛查成本并加强视觉健康平台的分析预测能力,使儿童青少年的视力筛查与监测逐步常态化、个性化,进而提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助力精准防控。随着AI智能筛查的应用以及视觉健康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此类视觉健康“新基建”在该领域的优越性正在逐步显现,且会对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国家政策持续推动及新型智能筛查与监测产品不断完善的综合作用下,预计中国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筛查与监测市场规模有望于2024年突破百亿元。

数据联动,多方配合,共建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防控联盟

社会各方未来将通过大数据平台进一步加深配合,实现多方联动,构建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防控联盟,其中联盟主体中政府将加强顶层设计与相关措施发布,完善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筛查;家长将随着重视程度的加深为孩子购买各类产品及服务,“全方位”的进行近视防控;学校作为孩子校内生活的主要责任方,将加强户外锻炼,在构建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对各类电子产品进行高标准管控;医疗机构将采取更加多元的方式,积极参与到视觉健康宣教中,提升自身的检查服务能力。同时,联盟外围各方主体,例如视觉相关人才培养机构、视觉健康产品厂家也会在人才输送、产品服务等方面对联盟的运行给予支撑。

以数字化为纽带,打造从监测到干预的业态闭环

当前,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管理从监测到防控干预各流程相对割裂。未来,筛查监测类产品的类型将更加丰富,应用于更多场景。视觉健康数据分析将更加安全高效,各个数据端口打通,实现数据共享,实时监测。在视力防控上,面向医疗/非医疗机构的设备则会继续进行技术迭代,满足更精细化的检查需求。基于检查结果,为儿童青少年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并进行数据跟踪,定期随访,对视觉健康问题进行动态干预。在各环节优化的基础上,借助AI、大数据等新兴数字化技术,视觉健康管理整个流程有望形成从监测到干预的业态闭环。

“人才专业化+服务普惠化”,推动眼科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当前,我国眼科医师数量约4.48万人,视光人才严重不足,执业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未来,一方面,专业视光人才的培养进程会不断加快,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接轨,建立行业的技术标准及资格认证机制,打造专业技术人才学历教育培养机制。另一方面,智能产品将不断下沉与普及。将普惠化设备布局到基层与偏远地区,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产品操作简单化、筛查智能化,以降低就业要求与人工成本,使基层地区享有三甲医院医生的检查能力以及更优质的眼科服务,促进眼科医疗资源可及化。同时,视觉健康筛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专业设备以及数据信息等将会进一步在政策推动以及市场发展过程中逐步走向标准化,从而带动整体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筛查市场的发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