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域隔离技术何以助力物联网安全? | 人物志

双域隔离技术何以助力物联网安全? | 人物志
2019年12月04日 14:54 CSDN

2017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首次超过人口数量,物联网时代已来临。随着AI、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如今当我们在谈 IoT 技术时,通常谈的是“AIoT”,即AI+IoT。

早在2014年,很多人认为IoT便是传感器之际,有一家企业已开始发展AIoT技术,并确认三大发展方向:AIoT、AI、车联网。

这家企业便是2008年创立的中科创达,一同创立中科创达、见证中国AIoT技术发展的中科创达CTO邹鹏程,对AIoT技术有何独到专业的解读呢?

与操作系统结缘

邹鹏程说自己的求学经历很简单,和许多中国孩子一样,一切听从家长的安排来。但在笔者的眼里,邹鹏程拿的是“别人家的孩子”剧本:北京人,读的是距今有100多年历史的北京市第四中学,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留学于美国圣母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在留学期间,一直按照父母意愿来选择学习方向的邹鹏程,终于找到自己喜欢的发展方向:操作系统。毕业后,邹鹏程顺理成章地从事操作系统的研发工作。

2000年邹鹏程回国,加入 NEC 中科院软件研究所,作为主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系统管理软件 ESMPRO的 Linux 版本设计开发,并在这结识如今中科创达CEO 赵鸿飞。2002年至2008年,邹鹏程就职于红旗软件公司,负责红旗Linux Server的研发工作。

2008年5月,进入中科创达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移动操作系统研发。当年创业伊始,邹鹏程笑称:“那时候我是属于补位,缺哪我补哪。”实际上,从系统优化到多媒体、浏览器的应用开发,还有到底层内核文件系统,邹鹏程均有负责编程工作。

IoT 的挑战:互联互通标准

创立11载,中科创达在智能操作系统平台技术、智能手机、智能物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均有丰厚的建树。谈及物联网的挑战,目前我们面临有碎片化、物联网安全、物联网设备的性能与功耗、IoT互相互通标准等问题。

邹鹏程表示,其中最大的挑战是互联互通的标准。像现在的小米音箱、华为音箱、阿里音箱等设备是没法互相互通。还有工厂协议,如MQTT(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等也较复杂,难以统一。

谈及AIoT的演变,由于AIoT领域分散,邹鹏程表示无法用统一的曲线来描述。

总的来说,通常一个新事物的发展曲线是:一开始跟进的人很少,比如说智能手机刚开始时只有苹果公司和多普达,后来大家一窝蜂而上,最后又变成如今屈指可数几家知名手机厂商的态势。而这个基本态势曲线发展,智能手机用了将近十年。

由于IoT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需求和状态,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不管是出货量的几十万的电视、POS机、扫地机器人等长尾IoT,或是出货几百几千的给客户定制的质检系统设备,均有上述的发展曲线。

所以说,从物联网某个单品设备来看,并没有像iPhone从07年到08年的爆发式态势,但从物联网的总量来看可能是呈爆发式。并且我们能深切地感觉到物联网靠谱的应用正在落地,包括To B在内的相关应用,如智慧家庭、智慧城市、智慧楼宇、智慧交通等都在一步步落地。

物联网安全:双域隔离技术

谈及上述物联网的挑战之一,物联网安全问题。中科创达在2013年建立起面向手机终端安全的安全部门,通过安全隔离和防护来提供终端安全解决方案。

例如 OPPO 最新发布的政企手机,使用的是中科创达的双域隔离技术。与普通用户日常使用不同的是,手机用在政企领域时,一方面需要保证手机日常使用功能,如微信、Wi-Fi等;二是到特定的使用场景时,需要有特殊防护。

如今,中科创达也将双域隔离技术应用到车联网、手环、手表等物联网设备,为物联网设备保驾护航,实现业务隔离、数据隔离(不同业务工作时所产生的数据和文件均分开存储,不能互访)、网络隔离、双域间安全切换和认证、安全域一致性检查(每5分钟检查是否有篡改行为)。

除了物联网安全,中科创达的TurboX智能大脑平台,包含SoM核心计算模块、操作系统、算法和SDK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帮助无人机、智能相机、VR、机器人领域的开发者快速打造自己的产品。

其中,中科创达的核心计算模组区别于传统的物联网连接模组,中科创达的模组集成连接和计算两个功能。从连接上,用户可单独选择连接模组,例如将要发布的基于高通X55 5G模组。从计算上,不管是从低端的NB-IoT模组、MCU系列,还是说高端的高通845、855、865,无论程序员实现简单或复杂的功能时,中科创达的模组能保证API和接口的稳定。

5G 的应用方向

随着5G正式商用,除了AIoT,“AI+IoT+5G”亦是人们常常一并提及的说法。邹鹏程表示,这三者分别是独立的工具,IoT用来获取数据;5G保证这数据安全可靠、大容量地去获取;AI是保证这个数据合乎情理。所以这三者是紧密相关的。

随着5G的发展,邹鹏程认为5G靠谱的应用不是在冰箱、洗衣机等智能家居场景,而可能在于两个方向:游戏、VR等ToC端应用和智慧工厂、智慧楼宇、智能零售等ToB端应用。

谈及未来,随着5G技术的发展,目前中科创达深耕在智能音箱、机器人、车载行车记录仪、POS机、无人机、智能安防等领域。

给开发者建议:找到信念

谈及程序员的职业规划,邹鹏程表示,传统中国程序员的成长路径:技术和管理,均有一些问题。

一、技术路线

拥有几年工作经历的工程师,假如往技术发展的话,在很多的情况下开发者的技术没有做到特别深、特别精。

在中国很多人30多岁开始便不编程了。与之相反的是,国外有很多工程师例如日本工程师、保加利亚工程师都有四五十岁以上开发者。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大环境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可能程序员自己并没有坚持和喜欢技术。

在对技术要求非常精深的领域,对程序员的经验要求也很高,因为在未来,开发者不是简单地会使API就行,而是需要积累多年的经验来判断和开发的。

因此,邹鹏程建议程序员选取一个长期发展的目标方向来深耕。也就是选择一个信念。

“这个信念是不随钱而转移的,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不亏损。”邹鹏程说。

假如大家都看薪资,你挣得多我挣得少,所以我要去你挣得多的技术领域。这样的话,自己容易失衡,导致很难成为一个非常舒服的工程师,因为你永远会跟着钱转。

“而公司永远跟着钱转,也不会太舒服。”

邹鹏程表示,有信念的工程师要比没有信念的工程师要幸福,虽然从短期上看不出成效。例如当初他从NEC跳槽,实际上是降薪的,还降不少。但那时候邹鹏程并不在乎,他内心喜欢开源技术。

邹鹏程表示,开发者在30岁之前可以不断地去寻找自己的目标,要不然以后就会成为无头苍蝇,又或许到了35岁就会焦虑,这是因为自己不清楚这一生目标是什么。

假如暂时找不着目标或者信念的话,开发者可在大公司、中等公司、小公司都能工作一段时间,了解各企业的优缺点。但每一个待的时间稍微长点,别一两年就跳槽。

二、管理路线

涉及非技术的能力,邹鹏程表示,这是中国工程师相对比较欠缺的。中国开发者很容易钻到某项技术或研究出不来,仅称自己是“C语言工程师”或是“AI工程师”,没有连接贯通。

比如当你发现算法达不到90%的效率,AI工程师很容易会想:是不是因为数量不够?于是立马去训练。但如果具体想想,也许从传统的计算机视觉出发,将图像稍微处理一下,可能提升算法的准确。

而中科创达最近推出的Thundercomm TurboX™ AI KIT平台,提供可进行开发的设备、算法SDK、教程、代码,帮助开发人员和终端厂商进行最终产品的原型设计,将开发者的能力连接起来,培养连接型人才。

邹鹏程表示,人和机器最大的能力区别是连接的能力,也就是联想的能力。这是需要我们在人文、艺术、沟通语言表达等要加强的。

最后,邹鹏程称,未来的IT职业应该不是“开发者”,不是“工程师”,也不是“管理者”,而是应该是一个“Consonant”,更多地是协助用户解决问题:能用技术解决的话用技术解决,能用别人技术就用别人的解决,还可能不是仅凭技术解决,这需要开发者多方面的连接能力。

或许可能正如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所说,人生就是一个连点成线的过程,有些经历也许一开始看不到它的意义所在,但也许若干年后便会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对于工程师来说,本身的技术、管理能力亦是一个点连成线的过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